纵观历史,能称得上“圣人”的不多,春秋战国时期的孔老夫子是第一位“圣人”,此后千百年时间里,虽然不断出现名臣、大儒,但他们的地位还都没达到“称圣”的地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儒家价值观认为,圣人的标准是得做到“三立”,即“立德”“立言”和“立功”,都满足了才行。按照这个标准,明代终于又出现了一位“圣人”,他就是王阳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阳明出身注定是不凡的,王家书香门第,据说还是王羲之的后人。王阳明父亲王华是状元出身,对子女教导严格。在这样的家庭中成长,使得王阳明年纪轻轻就颇有见识了。他博览群书,志向远大,为人更是正直无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上是他“立德”的表现,这种大无畏的性格也间接促成了他的“龙场悟道”。王阳明的“心学”是明代以来影响力最深远的学说,甚至传到了日本,对“明治维新”起到了作用,这是他的“立言”。直面官场弊病,弹劾宦官、平定叛乱,这是他的“立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因为人生太过精彩,以至于人们只知道他是个思想家,却忘了他也是一位大书法家。徐渭认为王羲之是“以书掩人”,而王阳明也是“以人掩书”。

王阳明传世作品不多,主要是书信和手札。他将心法与笔法结合,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每个字都是“圣贤”手笔,绝没有凡夫俗子字里的俗气和火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台北故宫珍藏他一件《五言古诗轴》,也被称为《别妻侄诗》,此作写于明正德九年(1514年)纵92.8厘米、横35.3厘米,共7行、119个字,以行草书写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释文为:“予妻之侄诸陆伯生,将游岳麓,爰访舅氏,酌别江浒。寄怀于言。风吹大江秋,行子适万里。万里岂不遥,眷言怀舅氏。朝登岳麓云,暮宿湘江水。湘水秋易寒,岳云夜多雨。远客虽有依,异乡非久止。岁宴山阴雪,归桡正迟尔。正德甲戌十月初三日,阳明居士伯安书于金陵之静观亭。至长沙见道巖,遂出此致意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阳明行草书受王羲之、米芾、鲜于枢、赵孟頫诸家影响。此作凌空取势,落笔顺锋而入,还有回弹、衄搓动作,行笔时中锋为主,侧锋增添几分灵巧感。收笔时沉稳扎实,笔画遒劲有力,细润而不失稳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字与字之间牵丝引带,转笔、衔接一气呵成,如大江一泻千里,无任何迟滞之处。险绝奇宕,字势高低错落、左右呼应。章法疏密有致、松紧得宜。个性巧妙隐藏于法度中,可谓“随心所欲不逾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阳明此作蕴含着最正统的笔法和最细腻的处理,每一个字都值得临摹千遍,是提升书法技巧的上佳字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今,我们将王阳明《五言古诗轴》原作进行了超高清1:1复制,笔画细节与真迹别无二致,非常便于您临摹与欣赏。如果您感兴趣,请点击下方链接一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