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农业规模种植不断壮大,机械化烘干设施短缺也逐渐成为各农业大镇制约粮食减损的瓶颈。为补齐烘干能力不足、仓储加工能力缺乏的短板,浮洋镇立足产业基础和地理优势,着力打造水稻烘干中心,促进本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记者 苏钿岚:我现在的位置是浮洋镇斗文村的粮食烘干中心,在我身后是一整套的农作物烘干流水线,负责人刚刚跟我介绍,从田间收获上来的湿稻谷,到时候将从地坑倒进去,由提升机提升,经过清筛机的组合清理筛选,去掉多余的稻穗、稻壳以及土质等杂质之后,经过履带输送到烘干机,也就是位于我左侧的烘干机里面开始为期一轮的烘干,烘干之后稻谷将进入烘干中心的干谷仓或者下一道流水线进行粮食加工,这样就是一个完整的流程。

眼前的这台“银牛牌房式烘干机”高约8米,采用“保温保湿、热风循环利用、混流通风、薄层大风量静态持续干燥”的谷物机械干燥新技术,设备运行时的温度、湿度、平均水分等各项数值均被实时显示,因而具有破损增率低、谷物均匀性低、高效节能、一机多用、烘干质量不受产量影响等特点。

浮洋镇斗文村烘干中心负责人 翁锐清:现在配备的功能都是在这里操控的,自动上料、自动卸料、自动烘干,效率的话,14小时可以烘干30吨水稻,两只烘干机就是60吨。原来田间稻谷收上来普遍在水泥地晾晒,这种方法弊端明显受天气影响,现在是用一体化烘干机烘干,这样可以大力减少人工。烘干机智能在时间控制上可以大大缩短,随时随地想烘就烘,产量也更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了解,斗文村粮食烘干中心占地面积4193平方米,建筑面积2210平方米,计划配置30吨烘干机6台,干谷仓24个,湿谷仓4个,大米加工生产线1条,冷库1座,预计年可烘干稻谷达12000吨。

浮洋镇斗文村烘干中心负责人 翁锐清:目前进度是配备了2台烘干机,10个干谷仓和4个湿谷仓,还有1条大米加工线,烘干好出来可以直接制成成品大米,也可以干谷散装入袋方便储存,这套设备目前已经投入试产,预计今年早稻收割期间可以服务。

据了解,从2021年开始,浮洋镇着重补齐烘干、加工、销售短板,积极争取财政资金打造省级烘干中心。除斗文村之外,位于高义村和潘吴村的粮食烘干中心也正在抓紧建设中,建成后日烘干能力将达240吨,对企业生产运营、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浮洋镇农业农村办公室主任 刘华:作为水稻种植大镇,我镇按照水稻耕、种、管、收、烘干、加工、销售等全产业链条布局思路,致力于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建设,兼并提高水稻种植数量与质量,夯实我镇粮食安全生产根基。接下来,浮洋镇也将运用烘干中心的优势带动作用,继续加强水稻全产业布局,培育浮洋特色水稻品牌。

原创文章,版权归潮安融媒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潮安区融媒体中心

记 者:苏钿岚 许培彬

本期编辑:林思彤

执行编辑:王 晓丹

编 审:刘俊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