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土木行业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现在是白银时代了,升职加薪没有以前那么快了,记得以前大学的时候有不少老师还是不反对去施工单位的,毕竟“三总五项”什么的还是真实存在的,记得那时候有个老教授带了好多个在职研究生,都是在某某建工的小领导,职位升上来以后再来读个在职研究生,只是为了在领导岗位有个硕士学历好看一点。

黄金时代升职快,那么,白银时代呢?根据我个人了解到的情况,升职是绝对没有以前快的,可能也有能达到“三总五项”的牛人,但是我没接触过。介绍几个同学的情况吧。

S同学,某省建工集团,好像是三本毕业吧,先是签的劳务派遣,工作两年后转正,转正之前六千多,转正之后两千五,哈哈。

目前工作近四年了,职位是工程部副部长,到手四千多,没有证书,已购房车,好像年初的时候相亲成功了,不晓得现在发展如何了。

由于是属于省建工集团下面的分公司,工程基本上固定在某个城市,这也是他一直在那里做的原因,当然也有外地项目,他当然不会去,现在每天下班了能够回家睡觉,感觉挺满足。

小结:地方性国企的一个优势就是工作区域相对固定,不用全国各地到处跑,当然你想去可以申请,绝对不会拦着你不让你去。能够稳定在一个城市还是挺好的,虽然工作很糟心,但什么工作不糟心呢?

T同学,中建某局,专科毕业,工作近五年了,目前职位是部门经理,没有证书,每个月杂七杂八有一万出头吧。在家乡买了房,车给老婆开,两地分居,育有一女,老婆是他的初中同学。

现阶段对工地已经有点厌恶了,但是也不知道要去做什么,打算攒点钱,回老家做点生意,毕竟长期两地分居也不是办法,孩子慢慢也长大了,本来有机会去外地担任更高的职务,但是他说在那边已经混熟了,不想挪窝了。

小结:中建系统对人才的培养制度还是比较完善的,按部就班地工作,能够熬得住,职位慢慢还是会上升的。现在也是区域化发展,全国各地的分公司都可以选择,也能够大致稳定在某个区域。去外地会有远征补贴什么的,待遇还可以吧。

H同学,东北人,中国电建,现在湖南某项目,二本毕业,工作近四年,职务工程部主任,工资到手四千多,绩效和年终奖看项目收益。

项目经理说这个项目要是表现好,升他做生产经理。现在天天赶工,忙得不可开交。前面在其他项目的时候没有这么忙,甚至可以说很闲,他说这个项目是他毕业以来最忙的时候。无房无车无存款无对象,还有外债(都是自己作的)。

目前对未来没有很大的想法,或者说忙得没有时间思考未来,又或者说对思考未来这种事没有什么概念。一天三包烟,工资没怎么涨,脸上的风霜和肚腩倒是明显增大了,去年我见他的时候以为他四十岁了。

小结:中国电建这么大的企业,也是全国各地到处跑,不着家。你要是踏踏实实做,职位还是会慢慢上升的。在工地要有一定的自制力,不然的话真的很容易堕落。

这三位同学都是在国企里面工作四年或者五年,职位都得到了提升,然而还是做的基层的项目管理工作,非常糟心。可能工资也并没有那么高,但是联系到他们本身的学历、背景、能力,能够有现在这个样子也算非常不错了。而且工作稳定,上升空间也是有的。另外虽然工资低,但是工程行业,你懂的。

以前大搞建设的时候,项目多,管理人员少,使得上升途径变短了。现在项目少,体制也越发完善,从业人员却多了,职工的上升通道当然就会变窄而且变得更有竞争性。

至于那传说中的“三总五项”,除非你关系特别硬,又或者个人能力特别出众,而且自己能过坚持不懈地持续努力,才能够能够在人才济济的项目部脱颖而出,完成“三总五项”的目标。普通的工程人还是只能按部就班地熬年限熬资历,而且没有特殊的机遇,“三总五项”这种事,想想就好。

虽然行业大不如前了,但梦想还是要有的。二八定律在哪里都适用,只要你持之以恒地努力闯进前20%,工程建设领域还是大有可为滴!

PS:本文写于2019年5月2日。

土木小生:与你分享土木研究生的日常和土木行业的江湖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