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智能客服应“以人为本”

“你好,某某智能客服为您服务!请您描述遇到的问题?”“如您需要办理××业务,请按数字。”……如今,智能客服的应用场景越来越广泛。在金融、通信、电商、餐饮等行业,不少企业优先使用智能客服,更有甚者取消了人工客服。

《2023中国智能客服市场报告》显示,中国智能客服行业以智能客服软件为主导,约占市场份额的80%。不过,在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人们对智能客服的吐槽声也不绝于耳。

“遇到问题、咨询客服、机器长聊、再转人工”是常见现象,最怕的是“机器长聊”之后再转入下一个“机器长聊”。进入智能客服程序,无论是使用语音或文字咨询,人们常常得到的是机械化的答复。有网友表示,智能客服确实服务了更多人,也成功气到更多人,因而智能客服获得了一个新名字——“机气人”。

智能客服应用的初衷,是为了减少人力和管理成本,提高服务效率,但如今,随着应用场景的不断丰富与深入,咨询过程中带来的那种“略显笨拙、不懂变通”的体验感,着实让许多人无语甚至“血压飙升”。

不可否认,较人工客服,智能客服的优势明显:24小时在线,极大提高咨询响应效率,对部分常见简单典型问题给出标准化答复,等等。但看到优势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如果这种智能客服已经让人心生不满,那么其开发及应用者应多倾听群众的呼声。

科技改变生活,但这样的改变并非都是一味向前、向好的。就像人们之前广泛接受智能客服,但这种改变人们生活的科技体验并非都是好的。说到底,科技要为人服务。人们并非拒斥智能客服,而是讨厌“没用的智能客服”。客服只是工具或载体,决定它们使用效能的,是其背后具有操作权的“人”。

事实上,科技的发展不意味着人的退出,“以人为本”应始终是科技发展的一条基本准则。在此准则的基础上,推广应用智能客服,就是要把“更好地服务于人”作为核心,毕竟客服的另一端是广大消费者。企业如果只关注短期的“省时省力”,忽视了消费者的感受,那么从长远来看,失去的则可能是更多的潜在客户。(屈荔鹏)

来源:陕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