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祖籍太原, 后迁居下邽(今陕西渭南)。贞元十六年(800)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后官至刑部尚书。其诗语言通俗,相传老妪也能听懂。与元稹常唱和,世称“元白”。有《白氏长庆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唐文宗大和五年(831),白居易在洛阳任河南尹。看见春风送暖,百花盛开,情随景生,写下这首诗。借花咏志,寄托了对统治者重用人才、不要有所偏私的愿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春风

(唐代)白居易

春风先发苑中梅,樱杏桃梨次第开。

荠花榆荚深村里,亦道春风为我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首诗看似写春风吹拂百花盛开的景象,实则借物咏志,以春风无论对名卉还是野花都一样公平,不会厚此薄彼,流露出对当时不平等的等级制度的不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前两句“春风先发苑中梅,樱杏桃梨次第开。”描写春风怡荡,万物催发,喜迎春天。先吹开了京城花苑中的早梅,紧接着樱花、杏花、桃花、梨花也都相继绽放,瞬间百花盛开,争奇斗艳,令人感到生机盎然。“次第”二字,形象地表现出开花顺序有先有后,也折射出人世间等级制度的繁琐森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两句“荠花榆荚深村里,亦道春风为我来。”由京城的花卉到偏远山村的野花,描写出田野里绽开的荠花、榆荚雀跃欢呼景象,好像在说:春风是为我而吹来。可见,春风能不偏不倚,最终无一例外地吹拂过每个角落,让娇艳的花卉与山村不知名的野花一样盛开。在诗人笔下,花朵、树木都成为有感情的生命,鲜活灵动有情韵,春风送暖吹又生,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全诗运用拟人手法,将物人格化,生动形象,通俗易懂,清新自然,富有哲理,颇具情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