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成语,浓缩历史精华;曲径通幽,遇见不一样的“中国”。
在前期成语故事《尺短寸长》中曾经有这样一个细节,赵悼襄王即位后,受秦国反间计的迷惑,罢廉颇而以乐乘代之,廉颇恼怒,发兵攻打乐乘,乐乘逃走,廉颇则跑到魏国都城大梁避难。
其实这乐乘也非凡品,他是赵国末期名将乐毅的同宗,《东周列国志》说他是乐毅的弟弟,笔者手头资料有限,不知冯梦龙先生“何所据而云然”,就不进一步考据了。
闲言少叙。今天的国学成语故事主讲战国名将乐毅。需要一提的是,笔者并不佩服乐毅的赫赫战功,毕竟“一将功成万骨枯”,而是赞赏他见机而作,没有相信燕惠王的“忽悠”全身而退,且造福后辈。
据《史记》记载,多年以后,乐毅的后人不仅受到汉高祖刘邦的封赏,有的甚至成了一代名师,桃李满园。乐毅有知,当含笑九泉。
五国联军大破强齐
乐毅的祖先叫乐羊,曾在魏文侯手下为将,带兵攻下中山国。
乐毅继承了祖先的优秀才能,贤能且喜好军事,被赵国人举荐为官。赵武灵王时,赵国发生沙丘之乱,乐毅举家迁居魏国。
其间,燕昭王即位,四处延揽人才,一心向打败燕国的齐国复仇。恰在此时,乐毅奉命出使燕国,燕王以宾客之礼相待,乐毅不受,表示愿意留在燕国做臣子,燕王大喜,任命他为亚卿(仅次于上卿)。随后,乐毅举家迁到燕国。
此时,田氏齐国正值强盛时期,在齐湣王田地的领导下,齐国南败楚相唐眛,西摧三晋,后又联合三晋攻秦,助赵国灭中山,并消灭了宋国,国土面积增加了一千多里,一时风头无两。其间,齐湣王甚至和秦昭王商定“东西分治”称帝,可惜没有得逞。
在齐湣王的压制和拉拢下,诸侯各国一度想背离秦国而依附齐国。齐湣王见形势一片大好,越发骄横,连孟尝君也被驱逐,逃到魏国为相。而齐国百姓在其暴政的压迫下,生计日非,怨声载道。
日思夜盼向齐国复仇的燕昭王觉得时机成熟,决定攻打齐国,便向乐毅征求意见。乐毅说:“齐国是传统强国,土地广阔,人口众多,单凭燕国很难战胜,应该联合韩赵魏等国。”
燕昭王同意了,派乐毅游说赵国,赵国同意,赵惠文王甚至把相国之印授给了乐毅。随之,秦、韩、魏等国也纷纷响应。于是燕王尽起国中精锐部队,由乐毅率领。秦将白起、赵将廉颇、韩将暴鸢、魏将晋鄙各自带兵如期而至,由乐毅为统领,分进合击,浩浩荡荡,直扑齐国。
齐湣王不甘示弱,亲自带领中军,与大将韩聂共同出兵与五国联军对峙于济水之西。
战斗伊始,乐毅身先士卒,冲锋陷阵,联军摇旗呐喊,奋勇争先,只杀得齐国军队尸横遍野,血流成河。
济西一战,齐国大败,赵魏韩三国趁机收复了失地,撤回本国。乐毅则马不停蹄,直追到临淄城下。齐湣王见势不妙,连夜派使者以割让淮北之地为条件向楚国求救,并一溜烟跑到莒地避难。“白败翅的凤凰不如鸡”,曾经不可一世的齐湣王后来被楚国派来的援军将领淖齿生生抽筋,悬梁后三日而死。死状之惨烈,至今犹让人毛骨悚然。
齐湣王逃亡后,乐毅原本想一举占领齐国,不料所到之处,齐人都据城坚守顽强抵抗,乐毅不得已转而重点进攻临淄城。
临淄被攻下后,乐毅把所有的珍宝财物和宗庙祭祀器物统统运到了燕国。燕昭王大喜过望,亲自赶到济水南边慰劳军队,并把昌国封给乐毅,号昌国君。
燕昭王满载而归,命令乐毅继续攻打齐国。乐毅在齐地先后征战五年,陆续攻下了70余城,全部划入燕国版图。最后,庞大的齐国只剩下了莒地和即墨两座城邑,且群龙无首,事实上已经亡国。
燕王新立乐毅逃亡
在亡国灭种的危急关头,齐人开始了艰难的救亡图存之路。
所谓时势造英雄。首先崭露头角的是齐国王族远房本家田单,齐湣王时为临淄城的市掾(佐理市政的小官)。
乐毅攻破临淄后,田单一家辗转逃到即墨。后来,即墨守城的官员战死,田单被众人推举为首领。
与此同时,年仅十多岁的齐大夫王孙贾以莒州为根据地抵抗燕国。四散逃亡的大臣也开始慢慢聚拢起来,并设法找到了齐湣王的世子田法章,在莒州拥立之,是为齐襄王。
或许齐国命不该绝。关键时刻,燕昭王去世,太子燕惠王即位,而惠王在当太子时就对乐毅很不满,田单闻讯,眼珠一转,想到了一个破敌良计。
其实,田单的计策很老套,但因为瞄准了人性的弱点,因此千百年来,中计上当者不计其数。
(大众新闻客户端记者 武宗义 插图:济南钢城书画名家 周慎宝)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