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皇帝擒鳌拜、平三藩、收复台湾、击败噶尔丹、与沙俄划定疆界,在武功方面成就非常高,甚至被后人(清朝)称之为千古一帝。
可是他在位长达61年时间里,难道就没有懒政的情况出现?你别说,还真的有,而且还不少。尤其是到了他年纪大了以后,更是给他儿子雍正皇帝留下了一大堆烂摊子。光处理这些烂摊子,就把清世宗给活活累死了。
土地数量不清
清朝入关以后,忙着打天下,所以多尔衮和顺治皇帝没工夫丈量土地,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康熙皇帝在位61年时间,有很长一段时间都在和平时期,为什么他也不搞土地丈量呢?
当时清朝依旧沿用明朝万历时期的田产资料,这份资料是当年张居正改革的时候,进行土地丈量搞的。也就是说,这份资料已经沿用了100多年了,连王朝都变了,土地数量能不变吗?而且归属权也需要明确搞清楚,清朝的地主咋能还拿着明朝的地契说归属权呢?
可是清圣祖就是去搞这件事,因为他觉得太麻烦!于是乎这项重任就落在了清世宗头上,可把清世宗给累坏了。毕竟他搞摊丁入亩,必须要重新丈量土地才行。
摊丁入亩
所谓摊丁入亩就是改变纳税政策。过去纳税都是按照人口来交税。你家有几口人就交相应的税。穷人家往往连土地都没有,给人家做佃户,还要缴纳那么多税。
而地主家里的人口也不算多,所以交的税也不多。可他们家的田产却多得吓死人。这造成了严重的贫富差距。雍正皇帝实行摊丁入亩,也就是以后不按照人口来收税了,改按照田产数量来收税。
你名下没有田产的,那以后就不用交税了。这可把穷人给高兴坏了,最伤心的就是地主阶级了,因为他们手里的田产太多了。这属于典型的杀大户政策。
国库空虚
清圣祖是个很会花钱的皇帝,打仗当然要花不少钱。除了打仗,清圣祖还多次下江南,这也是一大笔开销。清圣祖出巡那都是带着几千人浩浩荡荡地南下。这几千人的吃喝拉撒,都得花钱管着。所以国库压力巨大,光靠地方上那些土豪,压根就顶不住。
此外清圣祖晚年十分“大方”,他看江浙地区作为税收大省,累计欠下的税赋太多了,所以一抬手就全都给人家免了。可是当时国库没多少钱了,这样弄可不合适。每年的国库收入,按理说都有一千多万两,可是到最后清圣祖留给清世宗的国库里,只剩下了800万两白银,这点钱对一个国家来说,真的还不够塞牙缝的。
爱新觉罗·胤禛
所以说雍正皇帝花费了13年的时间,穷追猛赶,立志改革。最终在他驾崩之前,给乾隆皇帝留下了6000多万两的国库,以及一个庞大系统且良性的收税制度。
吏治腐败
清圣祖是戎马一生,打仗的时候战友之间的情谊自然是非常深厚的。所以清圣祖后期对自己的战友也非常纵容。这帮人在地方上做官,可以说是骄纵跋扈,完全不把法令放在眼里。横行霸道算是轻的了,荼毒百姓也是常有的事情。而清圣祖对此总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既然连皇帝都这么做了,那手底下的其他人自然就更加放肆了。所以说大家都开始贪污受贿,完全不将法度放在眼里。
比较著名的就是曹雪芹他们家,他们家世代都是江宁织造,在地方上不知道贪污了多少钱,可是康熙对他们依旧很宽容,谁让他和曹雪芹的爷爷曹寅是奶兄弟呢!
到了雍正年间,雍正皇帝为了打击吏治腐败,各种抄家发配,把这帮贪官污吏都给收拾了。不过也因此得罪了不少人,把自己的名声搞差了。
立储问题
九龙夺嫡是康熙时期最著名的政治事件,那个时候清圣祖对自己的儿子们都比较看好。所以儿子们长大成人以后,自然就开始对太子之位产生想法。
爱新觉罗·玄烨
清圣祖先后欣赏的皇子有:文武双全的皇三子胤祉、踏实肯干的皇四子胤禛(后来的清世宗)、交友广泛的皇八子胤禩、年轻有为的皇十四子胤禵。
这些皇子各自都很有能力,相对来说太子胤礽也就比较平庸了。但是平庸不代表无能,史料中记载,太子胤礽还是很不错的。
正是因为清圣祖对这些儿子的提拔,使得太子胤礽先后被废了两次。最终皇位落在了清世宗头上,还让清世宗遭到了各种怀疑,甚至认为他杀父自立。
这个烂摊子实在是太大了,以至于清世宗登基以后,先后收拾了胤祉、胤禩、胤禵等人。又确立了秘密立储制度。
从此以后,清朝便开始延续使用秘密立储的方式来传位,以此保证储君的安全。胤礽本身没问题,有问题的是他的那帮兄弟,这些人想要夺嫡,自然是要想办法扳倒胤礽了。
清世宗也忒不容易了
这么多帝王中,清世宗是个很勤劳的皇帝,他每天都在批阅奏章上花费大量时间,亲力亲为处理国家大事。
此外还要给老爹清圣祖善后,康熙晚年遗留下来的一堆烂摊子,在清世宗手里基本上都给解决了。解决了这些问题,清世宗留给自己儿子的,不就是一个太平盛世了嘛!
所谓康乾盛世,在治国方面出力最多的,还真的是清世宗。当然了,没有清圣祖征讨四方,没有清高宗的发展,也构不成康乾盛世了。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