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5年的一个清晨,晚清最后的硬骨头、四大名臣之一的左宗棠病逝。
消息传入紫禁城后,慈禧太后震惊至极,瞬间昏厥,宫女呼唤了半天才将她唤醒。
而看了左宗棠的遗书后慈禧太后无法掩饰自己的悲痛,哽咽着说:“准左爱卿遗愿。”
这位出身寒门却成就非凡的英雄,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
从一个贫苦农家子弟到晚清最令人敬仰的名臣,左宗棠的故事令人动容。
那么,左宗棠有哪些遗愿?他的离世又会给晚晴带来哪些冲击?
从贫寒到辉煌:左宗棠的早年与成就
左宗棠,他的名字可能不如岳飞、诸葛亮那样响彻云霄,但他的事迹却同样足以撼动人心。
1812年,左宗棠出生于湖南湘阴的一个农家,家境贫寒可谓是家徒四壁。
左宗棠20岁的时候,考中了举人,这在当时是许多读书人一生的梦想,但左宗棠并未因此停下脚步。
他希望继续考取更高一级的进士,然而好运似乎并未眷顾他,左宗棠接连三次会试都未能如愿。
可能有的人到这时就会灰心丧气,但左宗棠却没有。
他选择回到家乡,潜心学习,不仅仅研究书本上的知识,而是更关注于农业、地理乃至军事学。
他总是说:“学问应当服务于时代。”
在这个阶段,左宗棠不仅增长了见识,还结识了不少志同道合的朋友,如郭嵩焘、胡林翼等,他们后来也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值得一提的是,左宗棠还得到了林则徐的赏识。
想一想,那个时代的林则徐,他的赏识意味着什么?
这无疑给了左宗棠巨大的鼓舞。
而左宗棠真正崭露锋芒,是在1852年,太平军围攻长沙时刻。
太平军如狼似虎,而清军却是溃不成军。
在这种背景下,郭嵩焘请出了一直默默无闻的左宗棠。
很多人都不看好这个选择,但结果却出乎意料。
在左宗棠的英明指挥下,清军居然抵挡了太平军长达三个月。
从那以后,左宗棠由一个默默无闻的读书人,变成了扬名立万的民族英雄。
在左宗棠的带领下,湘军一战接一战的胜利,不仅保住了湖南,还让太平军节节败退。
然而,正所谓树大招风,左宗棠的成就,也引来了无数非议和嫉妒的声音。
一时间,有人竟然指责他“越权干政”,更有甚者主张对他处以极刑。
面对这样的非议,左宗棠心中自然是百感交集,甚至一度萌生了隐退的念头。
但历史总是那么神奇,就在这个节骨眼上,他却因此进入了慈禧太后的视野。
随着友人们的平反,左宗棠最终被授予了四品京堂候补的官职。
晚年战役与收复新疆
在左宗棠的一生中,晚年战役尤为引人注目,特别是他决策收复新疆的英勇之举,更是铸就了其不朽的历史地位。
1867年,新疆遭到阿古柏的入侵,这位中亚强人不仅占领了大片领土,还威胁到了清朝的边疆安全。
面对此情况,李鸿章等人建议放弃新疆,这无疑是对国家领土和民族尊严的巨大打击。
左宗棠怎能眼睁睁看着祖国的领土被分割,他愤然提出:“都是中华领土,怎能说不要就不要?”
并毅然决定带兵出征,誓要收复新疆。
然而,重振国威绝非易事,尤其是当时清政府正陷入财政困境,无力提供充足的军费支持。
左宗棠面对重重困难,不甘心国家命运如此,于是他决定自筹军费。
他找到了商界巨擘胡雪岩,通过贷款的方式,募集了一笔充足的军费。
面对这位年近古稀之年的老将,胡雪岩看到了其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慷慨解囊资助了一笔资金。
左宗棠带领的队伍在众人的支持下,精神饱满地出征了。
接下来的行动更是证明了左宗棠的军事天赋和坚强意志。
他仅用半年时间,就战胜了阿古柏,强势收复了新疆166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同时还成功吓退了觊觎中亚的沙俄势力。
这场胜利不仅展现了左宗棠的军事才能,也显示了他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及对国家领土完整的坚定维护。
收复新疆后,左宗棠并未急于回朝邀功,而是选择留在新疆,开始了他的另一场战斗——恢复战争中荒废的农田,修复战争破坏的水利。
他开荒屯田,充分发挥了他深厚的农业和治水知识,促进了新疆地区的经济社会恢复与发展。
在他的努力下,新疆战后的创伤得到了有效的愈合,也为新疆的近代发展奠定了基础。
慈禧太后的悲痛与左宗棠的遗愿
在1885年9月5日,晚清四大名臣之一左宗棠逝世的消息传入紫禁城,慈禧太后震惊之下瞬间昏厥,整个皇宫都笼罩在一股悲伤的气氛中。
慈禧太后对左宗棠有着复杂的情感,她在一方面深深赞赏他的才华和对国家的忠诚,但另一方面,左宗棠的刚直和不驯也经常让她感到头疼。
尤其是在她大寿之日,左宗棠竟以国务在身为借口没有向她朝拜,更是让她既恼怒又无奈。
然而,在得知左宗棠去世的消息后,慈禧太后所有的不快都化作了悲痛和纠结。
她掩面泪流,哽咽道:
“追赠左宗棠为太子太傅,照大学士例赐恤,予谥文襄,入祀京师昭忠祠、贤良祠,并命于湖南原籍及各立功省份建立专祠,其生平政绩事实宣付国史馆立传。”
当左宗棠辞世之日,福州城仿佛感应到了这位巨擘的陨落,晴空骤变,大雨如注,百姓无不痛心疾首,街巷间弥漫着深沉的哀愁。
“朝廷失一良将,吾闽失一长城”,此言非虚,它不仅是对左宗棠个人功绩的肯定,更是对那个时代英雄落幕的无限感慨。
左宗棠,作为晚清四大名臣之一,他的去世无疑给摇摇欲坠的清政府蒙上了一层更加阴郁的阴影。
他以其独特的见解和非凡的勇气,维护了国家的尊严与领土完整,而他的离世也象征着晚清最后的支柱倾倒。
左宗棠在自己的遗折中写道:
“伏念臣一介书生,蒙文宗显皇帝特达之知,屡奉三朝,累承重寄,内参枢密,外总师干,虽马革裹尸,亦复何恨!而越南和战,中国强弱一大关键也。臣督师南下,迄未大伸挞伐,张我国威,怀恨平生,不能瞑目!”
左宗棠生前的担忧和遗愿,概括了晚清最后一位硬男人的心声,也是对那个时代的一次深刻反思。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