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易经的人,我们大部分人都听过这样的一句话: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其实这段话是出自《易传·系辞上传》的第十一章,原文为:“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呢,为了方便大家更好的理解,我们可以先来看一个关于鸿蒙初开,天地混沌,盘古开天的小故事,这是出自三国·吴国·徐整著《三五历纪》,原文是这样的: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在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故天去地九万里,后乃有三皇。

首生盘古,垂死化身,气成风云,声为雷霆,左眼为日,右眼为月,四肢五体为四极五岳,血液为江河,筋脉为地里,肌肉为田土,发为星辰,皮肤为草木,齿骨为金石,精髓为珠玉,汗流为雨泽,身之诸虫,因风所感,化为黎甿。

从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鸿蒙初开,一片混沌,无穷无尽的黑暗,此便为无极。所谓无极即是道,是比太极更加原始更加终极的一种状态。在《老子》一书中也曾提到无极的概念,这也是第一次对无极的解释,出自《老子》第二十八章,原文是∶「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於无极。」 这里的无极,是老子用以指称“道”的终极性的概念。

除此之外,庄子在《逍遥游》中也曾指出,说“无极之外,复无极也。”意思是世界无边无际,无穷之外,还是无穷。无极便是无穷。

【何为太极】?

"太极"是易学的基本概念,最初见于《周易·系辞上》,所谓太极即是阐明宇宙从无极至太极,以至万物化生的过程。其中的太极即为天地未开、混沌未分阴阳之前的状态,此状态在无极之后,亦比无极更清晰,但却未明确区分出阴阳,仍为一个整体。

【何为两仪】?

易经系辞:"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即为太极的阴、阳二仪。

关于“两仪”,综合历代易学家的理论,共有七中说法:一说为阴阳,一说为天地,一说为奇偶,一说为刚柔,一说为玄黄,一说为乾坤,一说为春秋。但通常是指阴阳。

西汉初年由淮南王刘安及门客共同编著的《淮南子·天文训》中,也曾提到关于阴阳的概念。认为天地未分以前,混沌既分之后,轻清者上升为天,重浊者凝结为地;天为阳气,地为阴气,二气相互作用,产生万物。

其意指浩瀚宇宙间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包含着阴和阳,以及表与里的两面。而它们之间是既相互对立斗争又相互资生依存的关系,这即是物质世界的一般律,是众多事物的纲领和由来,也是事物产生与毁灭的根由所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天地之道,以阴阳二气造化万物。天地、日月、雷电、风雨、四时,以及雄雌、刚柔、动静、显敛,万事万物,莫不分阴阳。人生之理,以阴阳二气长养百骸。经络、骨肉、腹背、五脏、六腑,乃至七损八益,一身之内,莫不合阴阳之理。

在自然现象中,阴阳属性也泛指生活中各种对立又相联的大自然现象,如天地、日月、昼夜、寒暑、男女、上下等,它是一种相对的而非绝对的概念。

可见,阴阳是物质存在的两种基本状态,在不断运动的过程中相互转化。

四象

四象即为:太阳、太阴、少阴、少阳

而其又名:少阳、老阳、少阴、老阴。

从数学角度论四象为:七、九、八、六。

从方位角度论四象为:东、南、西、北。

从一年季节论四象为:春、夏、秋、冬。

从人的名字论四象为:孟章、执名、监兵、陵光

从飞禽走兽论四象为:青龙、玄武、白虎、朱雀。

四象还有两种说法为:

一说为:金、木、水、火。

一说为:阴、阳、刚、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