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一个大家族,或是大企业来说,继承人的选择问题,十分重要。

那么,该选择什么样的继承人呢?

资治通鉴》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例子。

下面,我们一起看看吧。

01

历史故事

想当年,智氏家族在晋国可是风头无两。

可惜,就因为接班人这事儿没整明白,最后搞得家破人亡。

智宣子那时候,想立智瑶当接班人。

他看智瑶挺有才,就是没注意到这小子缺德。

智家当时,还有个长老智果,他眼睛毒,一看就知道智瑶这货不是啥好鸟。

他跑去跟智宣子说:“智瑶才倒是挺才,就是做人不厚道。你立他当接班人,家族可就要遭殃了。”

可惜智宣子耳朵像塞了驴毛,啥也没听进去,还是把智瑶立为接班人。

智果一看这家族要完蛋,赶紧改姓跑路。

与此同时呢,赵氏家族就聪明多了。

赵简子有俩儿子,他不知道该选谁。

于是他就想了个招,给俩儿子一人发了一本“简子语录”,让他们好好琢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值得一提的是,这本“简子语录”,是赵简子过去几十年的人生经验,很有参考意义,也是他的得意之作。

三年后,赵简子把俩儿子叫来考考他们。

结果,大儿子伯鲁,早把“鸡汤”忘得一干二净,连书都丢了;小儿子无恤,倒背如流,书还随身带着。

赵简子一看,这还用说吗?

于是,赵无恤就成了赵襄子,后来还成了个有才有德的领袖。

后来智瑶一上台,果然跟智果说的一样,胡作非为,搞得大家都跟他过不去。

公元前455年那会,他居然借着晋侯的名义,找赵、魏、韩三家要土地。

这不明摆着欺负人吗?

韩康子和魏桓子气得要命,但也只能忍气吞声。

不过他们的手下可没那么好对付,给他们出了个主意:“老板啊,咱们先答应他,让他得意忘形。

然后咱们暗地里结盟,找机会一起收拾他!”

韩康子和魏桓子一听,这主意不错!于是就这么办了。

后来,智瑶又向赵襄子要地。

赵襄子很硬气,直接拒绝智瑶的无理要求。

智瑶一看赵襄子不给面子,火了,就拉着韩、魏两家一起去打赵氏。

可他哪儿知道呢,正是因为他太霸道了,韩、魏两家早就对他心生不满。

智瑶围攻晋阳城的时候,使了个损招——挖开汾河水坝淹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站在高处看着水漫晋阳城的样子,十分得意。

还对韩康子和魏桓子说:“我现在才发现,水也能灭国啊!”

结果,他话音刚落,韩康子和魏桓子心里就咯噔一下:“这货今天能淹晋阳城明天就能淹我们啊!”

赵襄子也看出了他们的心思,就趁机派人去游说他们一起反智瑶。

公元前453年的一个晚上,赵襄子派人干掉了守堤的官员,然后挖开水坝让大水反灌智瑶的军营。

智瑶的军队一下子就乱了,套赵襄子带着人马从正面猛攻,韩、魏两军也从旁边杀了出来。

智瑶的军队,被打得落花流水,智瑶自己也丢了性命。

就这样,智氏家族彻底完蛋了,土地被赵、魏、韩三家给瓜分了。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三家分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2

能学到什么?

智氏家族的兴衰史,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

在选择继承人时,贤能与仁德并重至关重要。

一个优秀的领导者,不仅要有才能和智慧来引领团队前进,更要有仁德之心来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同时,在面临强权时,弱小的一方并非毫无胜算。

通过策略性的屈服与暗中结盟,可以找到对手的弱点,并寻找时机反击从而取得胜利。

智氏家族的教训,实在深刻,就是因为没选好继承人,一个大家族的人,全都陪葬了!

覆巢之下无完卵,这值得我们深思。

还有更多精彩内容,欢迎关注。让我们一起精读,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