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听到王传福收购陕西秦川汽车时,各种质问的电话几乎把王传福的手机打爆:“王总,我们就是要抛你的股票!抛死为止!”电话那头几乎是叫喊的声音,让站在王传福旁边的下属也听得清清楚楚。比亚迪的股价顿时从每股18港元急跌到了9港元多,它的市值也在几天之内蒸发掉30多亿港元。但是王传福依旧“执迷不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时的深圳,尽管和它那年轻的历史一样,在汽车产业上没有什么深厚的积淀,但好歹也有一家品牌声势日隆。它就是王传福为“建设你的梦想”而打造的比亚迪。和李书福一样,这两个名字中带“福”字的人,在造车上都是半路出家,且都对造车怀有极大的梦想,并深信它的未来。“当我发现比亚迪也有做汽车的市场机会时,我冲上去都嫌慢,我要扑过去。”这段“头脑发热”的宣言曾一度吓坏了比亚迪高层。谁也想象不到,在王传福那副很典型的理工科“书呆子”外表下,却藏着一颗蠢蠢欲动的冒险心。

事实上,即使不造车,王传福也不失他作为技术极客的伟大。他抓住了工业化、数字化时代对电池的热求,通过各种技术创新,让比亚迪成为电池界的“大拿”,也帮助自己在2003年以资产3.28亿美元登上《福布斯》中国富豪榜,位列第13位。

万事皆有因果。今天,当我们看到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虎虎生风时,你会发现,如果王传福不是自信拥有电池这一电动车制造的核心技术的话,他大概不会一时头脑发热。这也就像李书福在造车之前,其实已经在摩托车制造领域经营多年。没有一定的铺垫,很难想象他们怎么会突然之间就对汽车有了想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尽管手机和新能源汽车都需要电池,但造手机和造汽车还是两个截然不同的领域。何况那个时候的新能源汽车,还基本上是想象中的概念。街上依旧是广汽、上汽及大众等传统燃油车的天下。中石油、中石化依旧在各地布局加油站,并借此赚得盆满钵满。

所以,当王传福为了进军汽车产业,打算收购原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旗下的一个军工企业,也曾是中国引进铃木奥拓项目的4个汽车厂之一的陕西秦川汽车时,听闻消息的香港机构投资者表现得异常惊讶、不解甚至是愤怒,一时间,各种质问的电话几乎把王传福的手机打爆:“王总,我们就是要抛你的股票!抛死为止!”电话那头几乎是叫喊的声音,让站在王传福旁边的下属也听得清清楚楚。比亚迪的股价顿时从每股18港元急跌到了9港元多,它的市值也在几天之内蒸发掉30多亿港元。但是王传福依旧“执迷不悔”。

次年,埃隆·马斯克进入公司并领导了A轮融资。创始人将这家公司命名为特斯拉汽车(Tesla Motors),以纪念物理学家尼古拉·特斯拉(Nikola Tesla)。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的诞生开启了全球纯电动汽车的潮流,伴随着全球互联网浪潮及技术革新的步伐,进一步推动了以“电动化、互联化、共享化、智能化”为主的汽车“新四化”成为新一轮“马路革命”的重要内容。不过,等到它发布自己的第一款汽车产品Roadster时,已是2008年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出意料,比亚迪也经历了无数周折。尽管很快就推出了带比亚迪色彩的F3,但直到2010年3月,它才生产出了全球首款不依赖专业充电站的双模电动车F3DM。这是一款可以在纯电动和混合动力之间切换的汽车。但不幸的是,这款车上市一年仅卖出300多辆。

有媒体这样描述:“在深圳坪山的总部,王传福每天驾驶着F3DM上下班,孤独地开启了中国汽车行业电动化的序幕。”不过,在比亚迪推出纯电动车型E6之后,王传福又一度高调宣称,E6就是自己每天的座驾。

比亚迪正是这样孤独的先行者。当时的国内市场除了比亚迪,几乎没有多少新能源车的影子。李书福曾经说过,造车早3年不成,晚3年也不成。这对比亚迪也同样适用。即使有巴菲特的加持,公众依旧没有被培养出使用新能源车的习惯。

1999年7月,何小鹏还在华南理工大学读书,曾庆洪就已是广州广客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兼常务副总经理了。但曾庆洪放着“好日子”不过,偏偏来到广汽本田,面对一座正在改造的厂房,和“广州能不能搞汽车工业”的质疑。多年后,当何小鹏加入新势力造车的阵营时,他从特斯拉和比亚迪的身上看到了创新者的不易,也懂得了如何耐住自己的性子去坚守——不花个几年时间就想在造车上有所成,简直是痴人说梦;同时,他还渴望更多的人加入这个共同的阵营,尽管这样看上去多了不少竞争对手,但市场需要大家一起来培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天,当我们回头看王传福、曾庆洪等“汽车人”的成功时,会感悟出以下几个道理,那就是想成就自己,一是要不甘安于现状,二是要认准方向,坚定不移;更重要的是,得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打造自身独特的竞争能力。当然,所有的成功都是天时、地利及人和的结合。曾庆洪抓住了合资的机遇,并因地制宜;王传福则顺应了科技、环保、创新的理念和新能源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