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3月4日讯 每年的3月4日是“世界肥胖日”。肥胖是一种疾病,也是许多慢性病的危险因素。儿童期肥胖及其相关健康危险可持续到成年期,危及心血管系统、内分泌代谢、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还会影响儿童的运动能力及骨骼发育,对心理也会产生不良影响。4日,市疾控中心呼吁,健康生活习惯从小养成,一起关注儿童肥胖防控。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报告显示,中国约20%的学龄儿童超重或肥胖,在部分城市中,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已达40%!儿童肥胖是遗传、膳食营养与饮食行为、身体活动与静态生活方式、睡眠行为、环境风险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如何判断儿童肥胖?儿童肥胖以《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与肥胖筛查》(WS/T 586—2018)为标准判断。6~17岁男生和6~9岁女生腰围与身高之比大于0.48,10~17岁女生腰围与身高之比大于0.46,建议判定为中心型肥胖。定期监测儿童青少年身高、体重和腰围等指标,分析动态变化,有助于早期发现异常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如果体重、腰围已经超标,应该如何健康体重管理呢?“科学合理的饮食干预是儿童肥胖防控的关键。” 市疾控中心专家姜珊提出建议,学生应坚持谷类为主的平衡膳食模式,食物种类多样,每天摄入12种以上,包括谷薯类、蔬菜水果、畜禽鱼蛋奶和豆类食物。学生应吃好正餐,合理选择蔬菜水果、奶制品、原味坚果作为零食,避免高能量密度、高盐高脂高糖零食摄入。少喝或不喝含糖饮料,足量饮水,首选白开水。学龄儿童根据需要适当加餐,每天吃早餐;多在家就餐,吃家庭自制食物,少在外就餐,少点外卖,尤其少吃以煎炸烤为主要烹饪方式的快餐。保持良好的就餐氛围,专注进餐,细嚼慢咽,进餐时不看电子设备。超重肥胖儿童在保证正常生长发育基础上,需控制总热量摄入,减少膳食中添加糖和淀粉类碳水化合物摄入,用低GI食物,如粗粮、水果及豆类代替膳食中高GI食物如精米面,减少膳食脂肪摄入。

在运动方面,学龄儿童要保证每天校内、校外各1个小时体育运动时间,其中至少60分钟中等至较高强度的有氧运动,每周还要至少进行3天的增强肌肉和骨骼的高强度运动。姜珊建议从少量身体活动开始,逐渐增加持续时间、频率和强度,中等至较高强度的有氧运动可以一次完成,也可以分成几次进行,但每次运动时间应不少于10分钟。儿童青少年每日屏幕时间应限制在2小时内,并减少持续久坐行为,每天不超过1小时,越少越好。儿童青少年要保障充足睡眠时间,小学生每天10小时,初中生9小时,高中生8小时。小学生就寝时间一般不晚于21时20分,初中生一般不晚于22时,高中生一般不晚于23时。

儿童肥胖防控,是社会的共同责任,需要多方共同发力参与肥胖防控。家庭责任在首位,家长们应当树立榜样,营造良好的家庭食物环境和体育运动氛围。学校需设置营养教育课程,改善学校食物供给,提供符合国家标准的饮用水,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保证在校身体活动时间,减少静态行为。政府引领制定儿童肥胖防控相关政策、行动并进行督导,掌握主动权、监控权与管理权,社区应营造讲健康、促营养的支持环境,提供安全的游戏和锻炼场地,企业应负起相应的社会责任,生产更健康的食品,保护儿童免受食品营销有害影响,媒体应广泛传播儿童肥胖防控科学知识和技能。(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黄飞)

(作者:黄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