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康网独家专稿

文|李大伟

颈动脉斑块需要辩证看待,根据斑块的稳定性和大小综合评估,有斑块不意味着一定会发生梗死。

随着体检超声的普及,经常能看见颈动脉超声报告提示颈动脉斑块,很多人因此非常担心,害怕斑块脱落堵塞血管导致脑梗死。实际上,这个问题需要辩证看待。

颈动脉斑块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包括内皮功能障碍、炎症和免疫因素,以及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和吸烟等传统危险因素。另外,年龄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动脉粥样硬化可能始于儿童期的脂纹形成,之后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发生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所以,老年人群出现轻度的颈动脉斑块不必太过紧张。

临床上,常见的检查手段有颈部血管超声、CT、磁共振血管造影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等。其中血管超声诊断是常用的筛查方法。通过超声灰阶图像可将斑块分为高回声斑块、等回声斑块、低回声斑块及异质回声斑块。高回声斑块提示斑块较稳定,异质回声斑块常提示为易损斑块。其中易损斑块与脑梗死的发生有较高的相关性,是医生关注的重点。但超声检查存在主观的因素影响,由于测量手法不同,出现小的偏差属正常情况,所以尽量避免拿两家医院的超声结果直接对比。

同时,应根据斑块的稳定性和大小综合评估,并不是存在颈动脉斑块就一定会发生梗死。打个比方,斑块可能和皱纹一样,是一个偏正常的生理老化现象。建议首先关注斑块的稳定性,查看超声报告中是否提及易损斑块。对于绝大多数稳定型斑块,如未引起明显的血管狭窄,只需要每年定期复查。对于易损斑块,需要进一步就诊评估其发生脑梗死的风险。其次,当斑块造成50%以上的血管狭窄时,则需要根据有无临床症状综合考虑治疗方法。

为了规范颈动脉硬化和斑块的诊治,国内专家于2017年发表了《中国头颈部动脉粥样硬化诊治共识》,指出:(1)对于颈动脉内中膜增厚患者,无缺血性脑卒中症状,建议控制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和吸烟、饮酒等相关危险因素。如果血脂在正常范围以内,不建议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2)对于颈动脉斑块患者,无缺血性脑卒中症状,建议控制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和吸烟、饮酒等相关危险因素。(3)对于颈动脉不稳定性斑块或斑块伴狭窄50%以上者,无缺血性脑中症状,无论血脂是否异常,建议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4)对于颈动脉斑块伴狭窄50%以下的患者,无缺血性脑卒中症状,血脂在正常范围以内,可根据斑块的稳定性和用药的风险效益比,个体化考虑是否选用他汀类药物治疗。

对于大多数人群的稳定性颈动脉斑块,建议以生活方式干预为主。(1)膳食种类应多样化,能量和营养的摄入应合理,增加食用全谷、豆类、水果、蔬菜和低脂奶制品,减少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的摄入。(2)老年人群每周应进行适当中低强度有氧运动至少150 分钟,每周3~5天。但当存在重度狭窄或易损斑块时,应注意避免剧烈活动等行为,因为剧烈活动会导致血压升高,引起血流动力学的骤然变化,有可能导致缺血性卒中的发生。(3)戒烟限酒,控制体重,监测血压、血糖和血脂水平。

(《小康》·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

本文刊登于《小康》2024年2月上旬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