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招撤辣,搅动好多中产蠢蠢欲动。

三月的第一周,香港楼市议题,连续霸榜内地中产阶层的热搜与心智。‍‍‍‍‍‍‍‍‍‍‍‍‍‍‍

就连平日没有任何理财观念的董小姐,也都被迫关心起这个话题。从社交媒体到商务饭局,到处都是钱的味道。不管买不买,先主打一个亢奋。20万/平米的单价,前面加上香港二字,顿时也不贵很香了。‍‍‍‍‍‍‍‍‍‍‍

有人负责亢奋,就得有人负责冷静。‍‍‍‍‍

昨天下午,董小姐跟三位香港朋友聊了聊。香港本地人才是决定香港房价的中坚力量,但是聊完才发现,他们相当冷静+理性。‍‍‍‍‍‍‍‍‍‍‍‍‍

一个朋友说,香港还是有很多港漂的,不能默认售楼处全是外地来的投资客。‍‍

另一个朋友说,刚需是看利率,投资需求确实受印花税影响大。‍‍

第三个朋友说,相对内地,香港房子的确有其吸引力,所以香港企业都尽快推盘,但是,加快推盘也反映大家对价格趋势的不确定。‍‍‍‍‍‍

三个朋友都家在香港,工作多年,也早就买了房。

所以,谈这个话题还是很有资格的。

因为我们是朋友聊天,比较轻松随意,但是内容却非常有料,观点也很犀利。董小姐本来想问香港到底能不能买,哪里是坑,没想到越聊越嗨,越聊越深。我自己觉得深受启发。

谢谢香港朋友们的直言不讳。分享出来给头脑发热的地产朋友降降温吧,希望对你有帮助。

主战场

最近热销的都是在九龙市区,售价2w以下一尺,总价一千万上下的实用单位。

一天成交315套,是因为上个周末集中开了两个新盘,新界还是不行,火的都是九龙

供应最集中的肯定是新界,可是新界带不起来的。

供应量其实太大了,而且很多一手房都在香港奇怪的地方。算上二手,买家的选择余地就更大了。

如果有朋友跟我说,他想买香港楼投资,那我也只会推荐他买九龙的一手或者次新楼。

董小姐你问我,除了九龙,还有哪里可以推荐?其实更正确的问题是,九龙哪里值得买,九龙也有很多坑。

启德,黄竹坑,将军澳,元朗和大埔, 这5大区域能占2024年香港新房供應8成。其余为屯门、长沙湾、柴湾、油塘等。

我能给出的第一原则是,你买地铁站上盖。如果分区域的话,港岛有溢价。新界的话,除了荃湾西和元朗,其他都不用考虑。九龙其实就是长沙湾、红磡、启德,单价一定要控制在两万一尺以内。

购买理由

港府这个动作,短期内对投资者信心有提振作用,不过香港楼价问题根本上还是,第一,地缘政治问题;第二,美元利息问题。

撤辣还是无法正面解决这两个问题,只是吸引了一批确实有居住需求的人提前入市而已。

投资回报也还是不怎么样,如果是一手新楼,扣掉各种管理费和每年的地租,大概2.5%。

那种四十年的老房子买了租给学生回报率可以3%+。反而更高。因为它的管理费便宜,加上一般是租给学生,所以租金比较坚挺,买入价也因为楼龄可以砍价,一来二去回报率就上来了。

买香港房子也是在买美元资产。

我觉得,短期内楼价反弹个5%,长远还是看美元利息周期。香港人是很有钱的,不过我们现在存在银行吃5%。

只要美元利息开始下行,这些资金一定会重新冲出来买楼,现在还没到那个临界点。

我认为美国降息会来得晚,且来得少。降得很慢也没用,挤牙膏。通涨的黏性是很強的,尤其是以工资拉动的通涨。而且就算美国开始降,香港的最优惠利率也可以不同步降,可以晚6至9個月。美国加息时,香港也是晚了9个月才上调。

4% for new loan,当租金回报率不远低于定存利率的话,就会有人买。

按揭利率影响的是供款压力,定存利率影响的是闲置资金入市意愿,后者远远比前者重要。你要是真的自用,按揭利率贵一点也会买的。

内地人怎么可能为了2.5%回报率就冲,没有15%都不可能冲的。

所以,现在买的都是有需求的,两房单位,住市区首付也就180w。月供大概3.5w,两口子就可以有自己的安乐窝了,等于国内一套70平的房子。

港府还有一招,买楼送香港身份,那马上起飞。但是董小姐你放心,香港不会这么做的,会被原住民骂死。

资金出境与杠杆‍‍‍

出境资金是有成本的,所以,基本上就是不太可能真的能吸引到投资客。

香港的房子总价也不算低,这种回报率去别的地方买也行,为什么钱出来非要买香港房子呢。真的要买的人,都是真的有使用需求的。

而且,香港买房子也是有印花税的,按照楼价水平,如果一千万的房子印花税也要35w,不是说彻底没有税。

上个月底,香港银行对本地与外地人的按揭需求,取消了压力测试。现在你的收入是月供两倍即可。以前的压力测试指的是,现行利率+2%, 每月供款不超过收入60%,现在直接拿掉了。

一些朋友关心,如果在香港没有工作,能否贷款?‍‍‍‍‍‍‍

我个人觉得,香港银行不太可能认内地的收入流水。就算认,也要打个折扣。那内地买家只能申请6成按揭,不能8成。

香港的银行默认房子是有租值的。所以2.5% / 60% 就能覆盖现在4.1%的贷款利息了,六成贷款意味着银行就只认房子了,毕竟房子有租金的嘛。如果有人断供,香港银行可以把房子卖掉,所以你在香港没有工作也能成功申请6成贷款。

但问题是,剩下这四成的钱怎么来的呢?哈哈所以你看,这会制约香港楼市的可持续反弹。

谁在购买?‍‍‍

香港还是有很多港漂的,不能默认图中的全是外地来的投资客。

每人每年五万美金额度,你要买套两房,要把全家人6个额度都用上,就可以凑够200w,买400w 的一房,内地人如果算上港漂,那贡献还是大大的。

本地新闻说,这个周末的成交四成卖给内地人了,但是香港的存量太大了。

那些港漂还是很了解香港的,他们可能就会不看好。‍

我认为,这个政策就是政府最后能做的了。也是博一搏,总比什么都不做要好。但是最多三个月效果,三个月后,要看美国会不会降很多利率。下半年,有可能美国又说我们降息再等一等,那楼价又要麻了。

这个说法,也就听听。按月增长是可以的,按年增长做梦吧。

个人觉得,香港的房子放开成为跨境资产配置选项的话,长远来说,还会有内地人把钱跑出来放在这的。

以后,香港的储蓄保险和房子会成为竞品,追逐同一帮客户。「美元资产的最佳选择」——应该会这么忽悠内地土豪吧。

香港买房观

香港,新加坡,东京,到处都有中国买家。

董小姐你说,买房就是对一个城市的信任投票。我赞成,但是,买房子如果要去外地,要有基本的心理素质,默认亏麻。土豪才有分散投资的需要,正常人就在大城市置业,认真看房砍价就好了。毕竟现在时代的beta已经没了。

内地中介在认真唱空香港楼市,说你们去香港买房的隐形成本有多高。没关系的,因为香港楼价纯粹看美元周期。

最重要的是,真正的购买力是香港的大妈们。香港的医生一年收入可以买几套了,全款。大妈们九十年代定投了这么多汇丰银行,光股息够买整层了。

发达社会的定义就是有old money ,这些就是old money 。

有钱人也不傻,不可能玩一个开局就输15%的游戏的。这次撤辣本质并不能逆转香港楼市的预期,全看美元利息。

过去几年,移民的都是一两千万身家的中产。但是本地的大妈们最爱港,不走的,只持币观望,存到银行追求5%。等降到2%的时候,他们就自然重新出來扫货了,有钱的人甚至直接贷款都提前还掉。

他们不会瞎折腾。只有内地的土老板才喜欢折腾,因为在他们的成功路径里,这个时代的国内有钱人都是折腾出来的。香港比谁能折腾的人,上一轮2008年已经归零了,能活下来的都是李嘉诚,而不是许家印,这属于完全不同的社会环境。

除非特朗普当选后又制裁我们,现在的价格再跌最多20%顶天了吧。再跌20%,租金回报率都超过3%了。应该就到底了。

本地人心态就是这么踏实。内地人买房子不管这些的,只看地段可比价格,这就是为什么你们前海崩盘了。

踏实的买家,应该考虑自己最坏情况输多少,而不是天天盼着放水救市,很明显不会天量放水了呀,这是必然的路径,熬到所有人都挺不住了才会见底。

我的建议就是,现在就应该苟住工作,闲钱去弄某某币,杠铃结构的资产配置,再梭哈搞房子不适合了。

去年12月,香港楼市成交跌到3000宗/月,撤辣后,成交量可能会小幅反弹至每月3500宗,但正常平均应该是每月成交5000宗左右,才可能稳住房价。香港一般看法都是,多等1年半至2年左右价格稳定以后才进场,最重要是不亏损,多赚少赚是其次。

以前能这么干,是因为经济周期的beta是正的,所以每次梭哈每次赢,最后一把输光。

香港人被金融风暴洗礼过几次,经验丰富些,资产负债表比较健康,Until US rate cut ,Cut 了就报复性地买,所以不需要担心,内地是无论如何都要谨慎。

我自己早就买了,买的很舒服,认识特别深刻,我肯定不是无脑唱空的。‍‍‍‍‍‍‍‍‍‍‍‍‍‍‍‍‍

董小姐你说跌了就长期持有,放长线呗。哈哈你这心态,放长线可能类似澳门,2018年后房价没回去过。人生来一场什么都带不走,亏赚没什么的,开心健康最重要。日本楼市起来了?日本人没我们幸福,他们股价房价上天了也没用。

你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