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生态 | 中国科技创新战略发展历程回顾研究
张丽,顾梦琛,刘雅琦,等.中国科技创新战略发展历程回顾研究[J].今日科苑,2024(1):55-69

科技创新战略是指导科技发展全局的计划和策略,包括科技创新支撑国家全局目标实现的规划,也包括指导科技创新整体工作的方针、计划和主要方式等。文章通过回顾1978年以来党和国家主要领导同志的讲话、历届党代会报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科技创新规划等重要文献,梳理分析其中蕴含的科技创新战略及其发展历程,从时代背景、战略目标、重点举措和主要成效四个维度重点分析其中的战略思想和发展脉络。

新中国成立以后,科学技术在国民经济恢复中的重要作用愈发凸显,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意识到必须解决科技和人才问题。1956年1月,党中央召开首次全国知识分子专题会议,充分肯定了知识分子在国家建设中不可忽视的独特地位和作用,提出“向科学进军”的指示。1956年4月,科学技术规划委员会成立,制定了《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确立了新中国科技事业发展的基本框架。1963年12月,《1963-1972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颁布实施,动员和组织全国的科学技术力量,自力更生地解决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关键性的科学技术问题,取得了以“两弹一星”为代表的多项研究成果,科技实力进一步增强,缩短了与发达国家之间的距离。随着对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认识不断加深,以及改革开放的提出与推进,我国迎来了科学的春天。

向科学技术现代化进军。1978年3月,邓小平同志在全国科学大会上强调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四化”的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并提出“向科学技术现代化进军”的科技战略总动员,开启了加快追赶世界科技先进水平的新阶段。1988年,邓小平同志又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提示了科学技术在现代社会在的重要作用。这一阶段科技战略的主题是“追赶”,目标是“以科技进步来推动经济的发展,进一步实现现代化建设”,通过“尊重知识和人才”“制定科技战略规划和计划”“启动科技体制改革”“恢复和强化国际科技交往与合作”等具体举措,为新时代我国科学技术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1995年,全国科技大会明确提出科教兴国战略,这是适应国际综合国力竞争和国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需要而首次明确提出的科技创新战略设计。这一阶段科技战略的特点是“跨越”,从新世纪中国发展的战略需要和世界科学前沿的远景出发,开展科技战略谋划,并把科教兴国战略辐射到各个领域。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推动了我国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加速了现代化建设的步伐,是我国跨世纪的重大战略部署和基本国策。

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2006年1月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召开全国科技大会,并发布《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明确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目标。建设创新型国家,是中共中央、国务院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做出的一项战略决策。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科学把握我国发展大势,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对新时代科技创新谋篇布局,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和科技强国建设,全面塑造了我国科技事业面向未来发展的新格局。

纵观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创新战略的演变过程,从中可以提炼出三条主线,既彰显时代特色,也体现历史传承。一是对科技创新重要性认识的不断提升,坚定不移地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二是对科技创新事业发展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坚持自主创新和科技体制改革双轮驱动。三是对科技创新发展依靠谁的认识,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融合发展。尽管国家发展所处的历史阶段不同,面临的国内外形势不同,但是中国的科技战略始终将促进科技经济融合、厘清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推动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激发人才活力等内容作为重中之重,走出一条从落后追赶,到重点跨越,再到创新引领的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本篇为全文摘编版,论文全文请于中国知网下载。

今日科苑》投稿地址:modsci.cnais.org.cn

邮发代号:18-267 全国邮局均可订阅

编辑部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3号

电话:010-68570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