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正资讯,3月5日,盛虹斯尔邦石化EC/DMC装置成功产出优级产品,一次性开车成功。项目凭借国际领先技术和公司自有优质原料,生产高端电池级EC/DMC(碳酸乙烯酯/碳酸二甲酯),进一步延伸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链。

EC/DMC是制造锂电池“血液”——电池电解液的重要溶剂。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迅速发展,带动电池电解液溶剂需求量大幅上涨。采用EC/DMC电解液溶剂的锂电池,在安全性能大幅提升的同时,低温下充放电性能也有显著提升,具有更好的循环寿命。电池级DMC对纯度要求极高,通常要求纯度在99.99%甚至99.999%以上,高工艺门槛也导致国内能够生产电池级DMC的企业屈指可数,市场高端产品结构性短缺。相关机构预测,2025年全球电池级溶剂需求将超180万吨,其中我国电池级溶剂需求量将达80万吨以上,复合增速超35%。

该项目可年产电池级DMC7万吨,电池级EC3.8万吨,同时可副产EG(乙二醇)4.7万吨/年。项目的成功投产,可大幅缩小高端市场国产化缺口,在延伸高附加值产业链的同时,还将进一步丰富公司产品矩阵,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抗风险运营能力。

卫星化学布局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等领域

3月1日晚间,卫星化学发布《关于推动落实“质量回报双提升”行动方案的公告》。围绕国家新能源汽车、锂离子蓄电池、太阳能电池等“新三样”,重点研发与此相关的配套化学新材料,针对性开发与新能源汽车相关的聚烯烃、聚乙烯弹性体材料;与锂离子蓄电池相关的隔膜、电极涂覆剂、电解液材料等;与太阳能电池相关的光伏胶膜材料(POE)、粘合剂、银浆、双氧水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锂电、光伏、新能源汽车等重点领域创新突破不断加快,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大批国内外化工巨头如巴斯夫、科思创、荣盛石化、恒力等企业纷纷在新能源领域进行布局。

新能源看似风光,实际上赚不到什么钱?

2023年碳酸锂跌破10万元大关

2023年国内碳酸锂价格“俯冲式”下行,电池级碳酸锂自2023年1月的50万元/吨跌至12月跌至10万/吨关口。盲目扩产造成的产能过剩是价格下行的重要因素。2023年国内碳酸锂价格直线下滑,价格下行背后凸显的是行业阶段性产能过剩。前两年在碳酸锂涨价之初,高利润带动下相关企业盲目扩产,而后产业链供需形势由供不应求转向供过于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近半年,储能报价几近腰斩,光伏组件集采报价已经跌破1元/W。

2023年12月,国能青海海南塔拉205MW/820MWh储能电站采购开标,最低报价为0.613元/Wh。2024年1月9日,中国电建42GW、华润电力1.56GW光伏组件集采开标,共计55家组件企业参与投标,报出了P型0.806元/W、N型0.87元/W的最低价。相较于2023年初1.8-1.9元/W的价格,已经“打骨折”。

想要赚钱,就要“卷”

这么卷还能赚到钱吗?正常上来讲,要给出极低的价格,就要有更低的成本。如果没有,那最后面临的只有被淘汰。

而想要做到低价低成本,必然要以规模化效应为基础,头部大厂占绝对优势。比如宁德时代、海辰储能、亿纬锂能等头部储能电池企业,近期逆市扩产节奏依然非常紧凑。扩产投入大,但带来的规模化效应相应降低了成本,客观上能够给头部企业预留一些“耗得起”的价格空间。

据已经公布业绩的57家锂电池企业中,盈利39家,其余18家亏损,盈利的占比68%。盈利的39家累计净利润为1134亿元,亏损的18家累计亏损87亿元,57家企业总计盈利约1047亿元。最赚钱的还是宁德时代和比亚迪两大龙头,是唯二在百亿元量级的企业。

相较于酒企五粮液搞光伏,服装企业红豆股份、日播、报喜鸟、浪莎做储能,传统能源企业能否在新赛道分得“一杯羹”,除了价格、技术和规模优势,最后看谁“熬得住”、“耗得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