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球最大的电动自行车生产和消费国,目前我国国内电动自行车社会保有量已达3.5亿辆。行业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规模以上企业累计生产电动自行车4228万辆。不过,行业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安全问题和市场乱象,亟需规范化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家高度重视电动自行车产业安全与发展。近期,由国家工信部组织起草的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用锂离子蓄电池安全技术规范》(简称“国强标”)已经发布,并将于2024年11月正式实施。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的规定,不符合强制性标准的产品、服务,不得生产、销售、进口或提供。

除此之外,国家工信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和国家消防救援局近日联合出台《电动自行车行业管理规范条件》和《电动自行车行业规范管理公告》,电动车行业新规开始逐步落地。“此次发布政策只是纲领,在今年内还会陆续有执行细则出台;同时,也标志着行业也将进入强监管期。”业内机构分析指出。

中信证券认为,此次新的监管规则主要在生产端和使用端进行了强监管,特别是在电池安全、生产能力、产品规格层面进行强监管;会有准入名单等准入门槛机制陆续落地,许多规模以下的电动自行车厂商将会因资质受限而无法继续生产,让出大量市场份额,而头部企业的合规能力更强将会受益,市场格局逐渐改善。

01

锂电池渗透率大幅提升

“从政策上看,国务院、各部委、各地政府都高度重视电动自行车行业,合规化发展是必然趋势。”业内人士指出,而在执行层面,政府相关部门必须严格监管并加大处罚力度,目前电动自行车的管理有法可依,国强标、新国标、消防法等都是可以依据的法律法规,关键是要依规严格执行。

事实上,对于电动自行车行业的乱象,全国各地也已经大力开展检查,治理违规、超标车辆,打击锂电组装作坊。比如,对于性能参数超出新国标规定标准的电动车,相关执法部门已经开始加强对销售方、电动车生产厂家的监管力度,包括加大对违规厂家的处罚力度,从源头上规范电动车的生产与销售。

“为了追求长续航、高车速,商家会选用一些非标、大容量、大功率电池,安全性比较差。”国内某市消防救援总队负责人表示。针对这种问题,交通管理部门通过现场查处发现问题后,会询问当事人购买地址和渠道,得到有效线索后会移交其他对口业务部门,再对线索追根溯源,“一网打尽”。

对行业乱象加强治理和监管,头部电动自行车厂商都是拍手称赞。“不能让劣币驱逐良币,不能让超标、伪劣产品扰乱正常秩序。”国内某自行车整车厂负责人指出,政府监管和执法部门依据统一的规范、标准,重拳出击整顿市场非常有必要。这对于产业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在很大程度上也是有利于头部企业的。

随着电动自行车行业的逐渐合规化,锂电池渗透率将大幅提升。据了解,头部整车厂都在加大锂电车型的开发,包括雅迪、爱玛、小牛、台铃、新日、绿源、九号、小刀等众多知名两轮电动车品牌都加入到了锂电化大军之中。据业内机构预测,到2025年我国两轮电动车用锂电池市场渗透率有望达到40%,出货量有望超过40GWh。

对于消费者来说,其核心的诉求是电动车续航里程长和轻便,而锂电池正契合了这种诉求。“锂电池能量密度高于铅酸电池,目前各家企业的高端电动自行车车型基本都搭载锂电池。”国内某电动车品牌负责人指出。而且,在体积重量、充电性能、使用寿命等方面,锂电池也都要优于铅酸电池。

此外,在锂电国强标的规范下,劣质锂电将被扫出市场,消费者可以放下安全顾虑,放心选用锂电池电动车。

02

新一轮黄金增长期

“锂电池在电动车领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从合规和合需综合来看,锂电池已经日渐成为当前电动自行车的最佳选择。”业内人士分析指出。

而这对于大品牌、合规经营的电动自行车锂电池企业来说,无疑是一次确定性风潮下的大机遇。作为行业中的龙头企业,星恒电源已经做好了准备,积极拥抱利好。

据了解,成立20年来,星恒电源专注小动力锂电池领域,实现电动轻型车锂电池累计销量超3000万组,领跑电动轻型车用锂电池全球市场。今年4月,星恒电源两款产品通过了电动自行车用锂离子电池强制性国家标准(报批稿)测评,成为全行业首批电动自行车用锂电池强制性国家标准测评通过企业,将率先进入电动自行车锂电国标时代。

值得注意的是,同在4月,星恒电源年产4GWh锂电池项目在安徽滁州开工。该项目将采用核心专利工艺技术,以最严苛的生产标准,满足市场对锂电池制造高精度、高速化、一致性、安全性和可靠性的需求,为星恒电源全场景方案、高安全产品提供更有力的支撑,是星恒向实现1-15度锂电场景全覆盖的战略目标迈出的重要一步。

“作为全球电动轻型车锂电领域的龙头企业,星恒电源在合规锂电上积累深厚,行业内综合优势十分明显,有望迎来新一轮黄金增长期。”业内人士分析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