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批进入台湾厅的外宾

台湾厅正式对外开放后不久,恰好遇到了日本的田中首相来华访问,因此,日本人也就成了走进台湾厅的第一批外国宾客。

而当时田中首相来华访问,是一件国际大事,吸引着世界的目光,世界各国的记者和媒体纷纷把目光聚焦于此,这也让台湾厅这个厅室,也吸引了世界的目光,而台湾厅的背后故事和经历,也随之传达给了全世界。

打这之后,涉及到台湾的各种活动都会在台湾厅里面举行,周公也在台湾厅接见了不少台胞。我们今天看到的台湾厅里面的那些摆设,当时,也是根据台胞们提出的意见进行摆设的。而且,厅室里面的那些家具和器具,是由香港大公报社的社长从香港购买以后,转送过来的,这些家具和器具都产自于台湾本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得不说,在人民大会堂的34个地方省厅里面,最让人牵肠挂肚的就是这台湾厅了。

整个台湾厅总的建筑面积大约有660平方米,这个厅是由大厅和休息厅两部分组成,厅室的整体装修风格可以用这么八个字来形容:端庄雅丽,简约大方;而且,还特别具有传统的闽台建筑风格。

走进大厅里面,就能看到主墙上那一幅以“日月潭”为主题的工艺磨漆器画,这幅画作长8.5米,宽4.85米,顾名思义,是以台湾日月潭为主题创作的画作。

提到台湾,我们脑海里会不自觉的浮现出两个名字,一个是妈祖,另外一个就是郑成功。因此,台湾厅里面也陈设了郑成功妈祖的雕像,除此之外,在大厅的南北两个角落,都设置了两道造型别致的屏风,上面都有浓郁的台湾风韵图案。

周公的骨灰,在台湾厅停留了一夜

在周公的心里,台湾厅也成了他心里的一种寄托,1974年的时候,他病重住院期间,因为身体原因很难开展正常的工作,送来的很多文件都不能看了。

但是,大会堂管理局送来了一份方案,周公得知之后,抱病起来,强撑着病体亲自审定了这个方案。该方案是关于修改布置台湾厅的一些提议,是根据海外同胞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汇总的一个方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到了1975年的12月下旬,随着周公的病情严重恶化,此时的他已经不能下床了,而且生命也处于弥留之际。

他也知道自己时日不多,就找来对台小组办公室的负责人罗青长。当时按照规定,只有政治局的委员才有资格去医院探望周公,旁人本来想要阻拦,但是,邓公发话说,都到了这个时候就不要拦着了,他要见谁就让他见吧。

等罗青长来到病房之后,周公这才道出了要见他的原因。那时候的他,对于小岛的情况依旧关心,依旧惦记,依旧是心头上一个没有实现的遗憾。

他语重心长的叮嘱罗青长,那些过去帮助过咱们的朋友,千万要记住,对于这些帮助过我们的老朋友,你们做对台工作的人,一定要记住,不能忘记。

1976年的1月8号,周公病逝,他的骨灰先是被安放在北京的劳动人民文化宫大殿里。随后不久,根据周公生前的遗愿,邓颖超亲自把丈夫的骨灰盒移到了台湾厅,在这个厅室里面停放了一晚上,第二天移到了大会堂的北大厅,在这里进行追悼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