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公元前10世纪,中国稻米传入日本,而后成了“玄米茶”的主要原料。

公元641年,茶叶随文成公主入蕃,后经茶马古道传往海外。

公元1267年,日本僧人南浦绍明于中国径山寺修佛习茶,而后携带绿茶东渡,日本抹茶由此发源。

我觉得有点历史自信的人应该相信:

中国茶,是日本茶的爹。

但在今天,有人却说中国的农夫山泉在暗戳戳地宣传日本茶文化。

理由是:

东方树叶外包装上充满了日本元素,如鲤鱼旗、浅草寺、浮世绘等。

农夫山泉包装上的山,也像富士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就是一些人口口声声的“文化自信”:

看到太阳,联想到旭日旗。

看到月亮,联想到日本的武士的头盔。

看到圆周率,联想到了日本庙门。

这种联想力的扩大,始于司马南的乱想。

始于把当初被批“作品不够批判,不配代表公知,被官方收编”的莫言,当成了汉奸作家。

是啊,要想联想,什么不能联呢?

韩国随便一想,世界都是它创造的。

民粹随便一想,什么都可以是卖国的。

不过我有个疑问,他们怎么对日本那么熟悉?怎么事事都能往日本想?

难道他们的家乡,在日本?——这也是一种联想。

02

2015年,农夫山泉出了一款无糖新饮料,叫东方树叶,隔年就被网友评为“中国最难喝饮料top5。”

可即便如此,农夫山泉却逆势继续扩产。

3年后,东方树叶成为无糖茶品占有率第一的品牌。

5年后,东方树叶成了某红书大书特书的安利对象。

“一款不赚钱,但一直没有被砍掉的超前意识的产品”。

营销学之父菲利普·科特勒说过:“市场变得永远比市场营销快”。

东方树叶的成功,在于农夫山泉预判到了年轻人的预判——新一代消费者喝腻了碳酸和齁甜的茶饮,他们需要更健康的饮料。

由于把握住了消费趋势,农夫山泉连续12年全国饮料销量第一。

但农夫山泉的远见还是不够足。

对国产民粹肚子里的坏,和脑子里的蠢,估计不足。

03

一些人口口声声为了国家。

但大政方针是从来不关心的。

最新的宣传口是什么基调?

保护民营企业。

扩大外资进入。

封杀“战马行动”

还在玩司马南那一套?

吃爱国饭,要学会与时俱进,老玩别人玩剩下的,low不low啊。

要学就学胡锡进,与时俱进,保护莫言

或者,你们学学伟大文坛巨匠郭沫若呢?

“亲爱的江青同志,你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斯大林元帅,我向你高呼万岁!”

现在写东西,文笔并不重要,懂得巧妙的体位就行。

先生,你也不想你的老婆失业吧?

举报莫言的人还觉得自己更有资格拿文学奖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4

在我看来,近代至今,中国有三个文坛巨星涌出的时期。

一是北洋到民国时期。

虽然鲁迅骂段祺瑞骂得狗血喷头,虽然他经常怀念日本。

但他照样在大学好好上班,工资还是全国顶尖的存在。

钱钟书、老舍、巴金、张爱玲……皆出于此。

二是新中国八九十年代。

余华、莫言、王朔、苏童…….

三是现代。

司马南、胡锡进、卢克文、周小平……

珍惜这个时代吧,未来就是AI当道了,在文学道路上追逐人味,会变得奢侈。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