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讯(记者 郑亚雷)近日,西安交大一附院肝胆外科刘学民教授团队为一名12岁患儿成功实施肝移植手术,术后15天,患儿顺利康复出院,重获新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4年初,患儿在家人的陪伴下来到刘学民教授门诊复查,患儿恢复良好,各项指标正常。 “多亏咱们医护人员技术精湛,让孩子能够重获新生,太感谢你们了”。在见到刘学民教授、郭坤副教授后,患儿妈妈将感谢信送到医生手中激动地说。

说起求医之路,患儿的妈妈红了眼眶:“我一度陷入绝望,但从没想过要放弃,这么多年一直四处求医。直到孩子手术后,我的心才踏实下来。”

本应可以和其他孩子一样度过无忧无虑的童年,但年幼的患儿却一直和疾病抗争了12年,病情日益严重,孩子也憧憬着校园生活,渴望绽放出自己的色彩。原来,患儿在出生仅40天时,便出现持续黄疸不退、肝功能异常,被诊断为“先天性胆道闭锁”,患儿和家人从此踏上了漫漫求医路。

先天性胆道闭锁是一种严重的胆汁淤积性肝病,严重威胁新生儿的生命,发病率仅为1∶8000-1∶14000。这是由于新生儿先天性的胆道生长发育缺陷引起的局部或大范围的胆道引流不畅,形成严重的阻塞性黄疸,进而影响新生儿的生长发育,并可造成胆汁淤积性肝硬化,最终发生肝功能衰竭,这是小儿外科领域中最严重的外科疾病之一。如果不及时手术干预,患儿两岁以内死亡率非常高。

为了减轻痛苦,在医生的建议下,尚在襁褓之中的患儿在外院接受了葛西手术。术后患儿的肝功能持续异常,转氨酶波动于200U/L 左右。虽然一直接受药物治疗,但病情反复、持续进展,逐渐出现肝硬化、门脉高压症、脾肿大和血小板降低。十余年间,家人带着患儿在各大医院来回奔波,不幸的是8个月前患儿诊断为肝癌,并接受介入治疗

经多方打听后,家人带患儿来到西安交大一附院肝胆外科就诊,刘学民教授接诊后与团队充分评估,认为肝脏移植是救治患儿的最佳方案。

2023年12月12日,患儿等到了与她相匹配的肝脏。术前吕毅教授、刘学民教授共同对供肝进行细致评估,并制定了详细的手术方案及各种预案,明确分工,充分做好术前各项准备。

“和成人相比,给小孩做肝移植手术,手术的复杂程度和精细程度、手术操作难度都会成倍地增加。”刘学民教授表示。在肝移植手术过程中,刘学民教授团队克服各种困难,充分发挥技术优势,经过9小时从容有序的奋战,顺利完成手术,新的肝脏终于在患儿体内开始工作。

术后,外科ICU医护及病房护理团队也紧跟步伐,制定切实可行的个体化治疗、护理计划,精心落实各项治疗措施。在医护团队的悉心照护下,术后15天,患儿顺利康复出院,孩子也露出了难得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