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入门,看这一百条足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酉告

中国心理学领域起步比较晚。以至于给许多“其他门类”提供了很长一段时间钻空子的机会。比如厚黑学、驭人术,算命、星象、伪心理测试,部分励志鸡汤、身心灵,甚至于诈骗犯惯用的话术本本里都有心理学的踪迹。这些门类经常拾心理学牙慧,随便找个现象,引用个理论,研究个套路,就能忽悠一大批人。

直到某一天,无意中看到心理学本尊,你才会恍然大悟,原来那个文章就是在扒这个观点啊!原来这个理论早就有了啊!原来那个套路,就是根据这个心理学现象编出来的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是心理学就成了双刃剑,明明是能让人变清醒的一门学问,现在反而被很多人拿来,用于把你搞糊涂。以至于很多人把骗子当成大师,却把正经心理医生当成了骗子。

随着“自我”和“人际关系”这对相生相克的矛盾体越来越受到大众重视,心理学也必然会越来越受到关注。心理学不是读心术。虽然这世上没有读心术,但确实有心理规则可循。毕竟这是一门能够看清自己,看懂他人的实用学科,对个人可以健康成长,疗愈创伤;对家庭可以拉近亲子,和谐夫妻;对职场可以规避风险,搞好人脉;对人生可以避坑脱套,稳健前行……更何况它还自带深深的宿命感与神秘光环。理性也好,感性也罢,各类型读者都可以通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在对心理学概念一点都不了解,完全不知道的都市人,恐怕已经很少了。最不济也听说过抑郁、焦虑、拖延症。市场上提供的入门级科普书也很多。只要有兴趣,随时都可以开始了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科普书类型主要包括以下几种:通过现象看本质的,会梳理现代人一些共同表现并给予解释;精耕某一分支的,比如亲子关系,会系统的捋顺因果;介绍某一学派的,会罗列出发展史和奠基人物。还有些干脆就是把专家著作直接翻译过来,再取一个通俗易懂的书名来冒充科普读物……

我个人比较推荐基础通识类入门书,比如这本《心理学的100个基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心理学起步晚,但是发展却非常迅速,一百多年历史沉淀下来,已经出现了超多流派,专业著作更是浩如烟海。对于普通大众来说,单独了解某一支,某一段历史似乎都是盲人摸象。基础通识类相对就比较实用了。

看这本书的目录你就会发现,这本书包含了各种你察觉不对却说不出原因,感同身受却讲不出道理的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主流心理学知识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空船理论:有了它,人生90%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假性恋爱:你可能谈了一场假恋爱》《边界感:所有痛苦的关系都源于边界问题》《MBTI人格:心理学延伸而来的社交“新姿势”》《独占欲:因为匮乏,所以占有》《野马效应:生气是对自我施予的一种酷刑》《磁场效应:你是谁,就会遇见谁》,还有当下备受争议的“PUA精神操控”“以爱为名的情感勒索”“自卑的讨好型人格”“可爱侵犯”“假性外向”“职场倦怠”“黑羊效应与霸凌”……100个基本术语,基本都是热点热搜常客,可以概括为“人间清醒100条”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本书的优势第一就是快速打基础,书里囊括了非常多常用的术语名词,现象理论。无论你选择深耕某一支,只关注某一现象,还是关注心理学整体,这些基础常识都是通用的,必须要了解的。

第二,它像词典。可以针对性的解答某一问题。快速给出你最感兴趣的某个点的信息。特别适合对号入座。看到某个问题,直接翻找答案,然后就“哦哦哦,原来是这么回事儿啊。”

第三,内容短小好读。书也精巧便携,随身带一本,可以充分利用通勤、睡前、午休等碎片化时间去了解。

第四,充当谈资。以前见面聊血型、星座、现在都是聊MBTI人格和你有哪种心理问题了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还有其他几条可圈可点的推荐理由。

1、作者是专业心理咨询师,这个很重要。作者会写科普文,这个也很重要。毕竟有些专业人士写东西太学术化了。大众接受度不高。

2、书里附赠了最新最全的MBTI国际标准版心理测试题。这套测试在择业方面精准度很高。也是最近它越来越火的原因。

3、书里有100幅彩插,都是世界名画。看着挺养眼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什么说“听再多人生大道理,不如懂心理小知识”,因为人生大道理不是科学,里面有太多传奇性和人文色彩,且受时代限制。但是心理学却是实实在在的科学。依赖大量调查与实验数据的支持。虽然也会随着时代而进化,但基本人性是不会大变样的。

所以,也请抱着理性的态度,本着学来防身而不是去害人的目的,来入门心理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