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型班轮公司纷纷暂停红海直航航线之时,成立仅2年的海杰航运继续提供红海直航服务,其为何如此与众不同?

2022年年初,一家中资背景的新兴航运企业在新加坡注册成立,总部设在上海,专注于远东与新兴市场间的集装箱贸易,致力于为客户提供灵活的物流解决方案。

2023年11月,由于看好红海地区的贸易前景,这家公司杀入了红海航线市场。但不久之后,也门胡塞武装袭击过往商船事件,直接导致了红海危机,红海航线风险大增,大型班轮公司纷纷暂停红海直航航线。但这家公司在经过风险评估后,做出了自己的决定——继续提供红海地区直航服务。

这就是海杰航运有限公司(SEA LEGEND SHIPPING PTE. LTD.简称海杰航运),一家低调而又神秘的企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海杰航运首席运营官李晓斌

问及企业名称的由来,海杰航运首席运营官李晓斌解释说:“这个名字和公司创始人年轻时的梦想有关,我们也希望成为集运市场细分领域的领军者,书写一段属于自己的海上传奇。”

紧抓契机

《中国航务周刊》近期红海危机持续升级,大部分班轮公司都不再提供红海地区的直航服务,海杰航运为何选择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间点进入红海航线市场?

李晓斌:海杰航运于2022年年初成立,2023年2月获得了中国交通运输部颁发的国际班轮运输经营资格登记证,2023年11月正式开通红海航线。

航运业是一个强周期行业,我们认为,在市场高峰期或低谷时,都是进入市场的好时机。更重要的一点是,海杰航运成立的背景是,依托于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推进,中国鼓励企业走出去,包括地中海、北非、红海等地区,都将成为贸易热点,因此我们在这些地区进行了提前布局。

此外,对于集运市场而言,也需要新生力量。当前集运市场的联盟格局已稳定发展了近十年,产品和服务的同质化问题较为明显,需要新鲜的面孔,提供不同的服务,这也是我们进入市场的新契机。

新生力量的出现可以为市场带来新变化,这对客户而言是件好事。我们愿意进行尝试,在细分领域提供与众不同的服务,为客户提供更多的运输选择。我们认为,随着当前联盟格局的重组,中小企业会在一些细分市场、小众市场挖掘到更多机会,通过提供差异化、定制化服务,可以与大型班轮公司共存,实现各自的价值。

《中国航务周刊》:当前红海航线的经营风险仍然较高,为了保证船员、货物和船舶安全,海杰航运实施了哪些应对措施?

李晓斌:自2023年11月正式开通红海航线至今,我们已经安全运营了32艘次,没有出现过一起相关安全风险问题。当前我们的红海航线仍然在正常运营,这是在经过充分的风险评估后决定的。

一方面,在运营中我们采用了所有能使用到的保障手段,包括中国海军护航,超长期雇佣商业武装护航,船员主动防护,如内部通道水密门锁死加固、干舷甲板布置防海盗网,加强船员安全培训,支付额外的保险费用等;另一方面,我们充分授权船长,给予他们完全自主调动船舶的权利,如果出现任何相关的风险苗头,船长可以随时决定是否暂停航行或返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以说,为了保证安全我们不计成本,尽所能把航行风险降到最低。这种投入是必要的,但我们并没有将额外的成本分摊到客户身上,而是根据市场供需关系确定运价,我们的定价策略是完全市场化的。

不惧竞争

《中国航务周刊》:目前海杰航运在红海航线的运营情况如何?

李晓斌:海杰航运在成立之初,就明确专注于促进新兴市场主要经济体间的贸易往来和货物流动,因此聚焦远东与红海、地中海、北非主要港口之间的贸易运输。

目前共拥有10艘自营船舶,包括3艘4250TEU型船、3艘1800TEU型船、1艘4900TEU型船、1艘4400TEU型船、1艘2800TEU型船和1艘2500TEU型船,运力合计32,750TEU。每周从中国港口出发一班,航线覆盖红海、东地中海地区。此外,还可以提供45,000TEU以上的箱量供应。

我们的红海航线在中国青岛、上海、宁波、南沙均有挂靠,并通过支线运输,聚集周边港口的货量,如天津、大连的货物通过支线链接到青岛,长江的货物通过支线链接到上海。在东南亚地区,如果有市场需求,也可以通过驳船加挂巴生港。在红海地区,通过驳船网络,覆盖当地更多港口。

目前,我们红海航线的货量规模,已从刚开通的每周500~600TEU,增长到2024年1月的每周1000~1500TEU,船期达到每周两班,这主要受益于中国农历新年前的出货高峰。一般年后都是运输淡季,但从农历新年后一直到3月初的运输需求依然十分旺盛,甚至出现了爆舱现象,目前货量达到每周1800~2000TEU,远超预期。

这可能与当地的实际需求相关,也可能与我们的红海服务逐步稳定并产出价值有关。无论如何,只要客户有需求,我们就将不遗余力地发展下去。但也可以看到,即将到来的穆斯林国家传统的“斋月”和开斋节假期,会对当地的生产生活带来一定影响,因此短期内,在贸易和物流方面可能会有一个小低谷,但中长期看,红海直航需求是有市场的,直航的价值也会不断显现。

《中国航务周刊》:危机只是暂时的,市场终将恢复正常,当大型班轮公司逐步恢复红海航线后,海杰航运如何看待和他们间的竞争?

李晓斌:当前,在大型班轮公司不再提供红海地区直航服务后,确实留下了一些市场空白,我们的服务恰好能满足对直达航线的需求。但竞争并不是越少越好,最重要的是保障当地市场的需求,进入客户的价值链,并且不断走低碳环保路线。

作为一家新兴航运企业,海杰航运在业务开展初期曾面临很多困难,客户从最开始对我们的不信任,到合作几次后产生信任,再到目前货量的蒸蒸日上,我们已经在市场上打开了一定的知名度,并希望继续借助这一机会,完成企业的口碑积累。

我们一向不反对竞争,而是呼吁红海航线尽快恢复常态化运营,欢迎更多的航运企业回归。因为在市场中,不论企业规模大小,只有客户的认可才是最重要的,我们将坚持以客户至上为主导理念,以客户服务为中心,与客户共同成长。

灵活创新

《中国航务周刊》海杰航运将自己定位为创新船公司,如何理解创新的含义?

李晓斌:我们所追求的创新,是相较于传统大型班轮公司,希望提供的服务更灵活、更便捷,能更多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

一般航运企业或联盟提供的航线服务和港口挂靠相对固定,但在实际运营中,客户的运输需求是不断变化的。以红海市场为例,这是一片广阔的区域,对所有港口都实现直靠是不现实的,但我们可以通过灵活机动的船期安排,根据客户的需求和货量配比,随时调整挂靠港序,在定期班轮的基础上,提供更多灵活性,为客户增加更多选择。

与此同时,我们一直在规划通过数字化工具,实现更便捷的沟通和业务流程,最终形成数字化供应链,并研发自己的物流操作系统。这些规划目前正在逐步落地。

特别强调的一点是,我们希望实现的数字化供应链,一定是能满足不同客户需求的,以客户视角开发的,而不完全是从船公司的视角。因为客户的体验最重要,我们希望通过标准化和自动化来提升效率。预计通过1~2年的时间,我们将探索落地自己的数字化供应链。

《中国航务周刊》:除了红海航线,海杰航运未来还将重点关注哪些市场?

李晓斌:就像海杰航运成立之初,跟随中国拓展“一带一路”的市场趋势、跟随中国产能走出去的脚步一样,新兴市场一直是我们关注的重点,除红海外,东南亚、西亚、地中海、东非等地区,都十分具有发展潜力。

我们认为,未来集运市场的趋势是多点、多面共同发展,中小企业也会有广阔的生存空间。我们将继续聚焦端到端细分市场,力争成为细分市场的领军者。在这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共同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创造更多可能。

版权说明

本文刊载于《中国航务周刊》,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收藏特刊

点击图片,马上拥有

中国航务周刊2023年度特刊

欢迎通过留言,提供新闻线索,投稿可发送至hangwuzhoukan@126.com

本期 编辑:Effy 审发:王禹

(点击小程序卡片,查询船东精品航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