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熟悉三国的朋友一定都知道一句话:“三分天下总导演,算无遗策贾文和。”

其中贾文和就是贾诩,“文和”是他的字。

贾诩一生投靠过多位主公,先是跟着董卓进京,董卓死后到了李傕、郭汜手下,不久,因为不想参与内斗,转而又前往了张绣阵中,最后归于曹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和吕布等人的结局不同,贾诩数易其主却总能受到信任。

“王佐之才”荀彧都被曹操猜忌纷纷,贾诩竟能安然处之,甚至在曹丕篡汉后还位列三公,长寿而终。

纵观贾诩所出的计策、规划的战略,其智谋绝对能够在当时名列前茅,甚至可以说不输诸葛亮可为什么他的存在感并不是那么高?也很少见曹操问计于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董卓李郭乱京城,及时解绑谋平安

贾诩出身于武威的儒学世家,从小就聪明伶俐,勤学好问,即使在凉州境内也早已声名远播。

当地的名士阎忠曾经做出过预言,他认为贾诩有西汉开国功臣张良、陈平的风采,前途不可限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一点在后世确实应验了,也有太多的言论支撑着这个看似很高的评价。

比如《三国志》的作者陈寿,他就在作品中这样说道:

“荀攸、贾诩,庶乎算无遗策,经达权变,其良、平之亚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汉朝选拔官吏主要依靠察举制,各州县向中央推选自己辖区内的优秀人才,评判标准为“孝”和“廉”,说白了就是品德高尚的、名声好的。

像贾诩这样的,世人皆知,还有家庭背景,自然是仕途顺遂。

也就是从这时开始,贾诩把握时机,懂得明哲保身的能力就已经初见端倪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初入职场不久,贾诩就突生疾病,无奈辞官回乡。

西凉偏远,地广人稀,少数民族部落众多,民风剽悍,经常会出现匪患,贾诩在回家路上就刚好遇到了叛乱的氐人军队,同行的数十人连同自己都被抓了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贾诩可能心中也非常紧张害怕,但他表面却十分冷静,还非常严肃地向对方说了一句:

“我段公外孙也,汝别埋我,我家必厚赎之。”

意思是:“我可是段公的外孙,你们先别活埋我,消息传出去后,我家肯定会送来大量的赎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的太尉名叫段颎,长期驻扎在边疆,堪称是东汉王朝最后的猛将了。

在他的带领下,汉军战无不胜,为边疆的安宁做出了突出贡献。贾诩口中的“段公”就是他。

叛军们一听到“段颎”二字,当场就呆住了,他们不敢赌贾诩说的是真话还是假话,万一真踢到了铁板上,那自己掉脑袋的就变成时间问题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这样,凭借出色演技,贾诩被顺利放走,而其它的人就没那么幸运了,全被夺去财物后杀害了。

有人可能会说,既然都这样了,他为什么不再争取一下,把剩下的人都给救了?

因为环境艰险,一句话或许能够挽救别人,但一句话也可能让自己重回万劫不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次意外结束后,贾诩好像人间蒸发了一般,不争不抢,就老老实实当着小小的都尉过日子,直到43岁,他才迎来了自己人生的第二个转折点。

那时已经没有人还记得他曾是个天才少年,国家局势也正值巨变,诸侯纷争,董卓领兵进京,总揽朝政,大兴废立之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贾诩身为董卓手下的人,他没有着急乘势表现,谋求重用,反而是敏锐地意识到,董卓祸国殃民,暴虐无道,早晚要栽跟头,自己如果跟着他,也难免会阴沟里翻船。

另外还有现实原因,在董卓的身边,武将有吕布、华雄,谋士有李儒,他们一位是义子,一位是女婿,备受信任,贾诩就算投靠董卓,也很难受到重用,说不定还会陷入内部争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怎么办?贾诩转而选择了董卓的另一位女婿——牛辅,既不算核心,也不算边缘,既有升官的机会,又能藏匿幕后,掌握局势变化,时刻准备伺机而动。

果然,以袁绍为首的十八路诸侯很快便打了过来,他们虽然战力不强,却也让董卓废了不少心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久,外患还没解决,内忧也随之而来,司徒王允常思报国,便笼络了大将吕布,相约共除国贼。(历史上并没有貂蝉献连环计的记载)

公元192年,董卓身死,牛辅也在乱战中被杀,贾诩便跟着李傕、郭汜二将逃跑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东汉第一军阀,转眼间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没有了领头人,李傕郭汜两个武夫也变成了无头苍蝇,不知该怎么办。

没几天,朝中传来消息,王允坚持要把董卓残余斩草除根,李、郭二人闻讯就想逃跑,在这生死攸关的境地,冷静的贾诩站了出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明白,如今的情况如果跑,能跑到哪里呢?不如整合队伍,直接进攻长安,万一成功,天子就在手中,即使不成,再跑也不迟。

一语点醒梦中人,李傕郭汜迅速调转方向,朝着长安进发,一路上竟然笼络起了数十万西凉军,吕布再厉害,也打不了十万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这样,吕布败逃,王允被杀,汉献帝被挟持,之后四年的时间里,李、郭等人也渐生嫌隙,直至反目成仇、自相残杀。

紧接着中原大乱,诸侯割据,为三国的成型提供了先决条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场横跨数年的动乱,因为贾诩是推动者和策划者,所以在历史上被称为了“文和乱武”。但是他却在这期间坐山观虎斗,毫发无伤。

贾诩这辈子都在自保,并且手段隐晦委婉,根本让人觉察不出他的真实想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转投张修献毒计,率众归降反重用

眼看李傕郭汜不是可以依靠的大树,贾诩早就领着家人跑路了,在老乡段煨那里凑合了几天,便又联络了另一位老乡——“西北枪王”张绣

有人问贾诩为何要改换门楣,他只笑着说:“段煨心胸狭窄,我留在这里要处处小心,他也要时时提防,而张绣空有一身本领,却没有主谋,我去了不仅能被重用,段煨也会放心,好生照顾我的家人。

贾诩离开后,结果确实和他料想的一样。

张绣得到贾诩后,事事请教,言听计从,先屯兵宛城投靠了荆州刘表,后来曹操南征,为了避其锋芒,又投降了曹操。

当时的曹老板精力充沛,又逢猛将不战而降,不禁喜上眉梢,洋洋自得,小手一挥就找了个美人侍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好巧不巧,这个女人刚好是张济的遗孀。

张济是张绣的叔叔,一年前因为军中缺粮,无奈和刘表开战,不幸中箭身亡,之后张绣接替了张济,指挥起了队伍,顺便照看婶婶。如今投降,自然一齐到了曹军阵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要说这事也确实是曹操做的不对,人家刚跟着你干,你转眼就把人家亲婶子给“霸王硬上弓”了,赤裸裸的侮辱啊。

果然,张绣听说后勃然大怒,心中思绪万千,五味杂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曹操似乎也反应过来这个举动有些不妥,再加上关于张绣怨言的传出,更让曹操冷汗直流,为了扫除祸患,他决定派人暗杀张绣。

可惜,事情败露,一场冲突在所难免。

张绣听从贾诩的建议,没有大肆声张,转而去请求曹操允许自己的部队转移到野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曹操正害怕他搞事情呢,见张绣如今自己要走,想都没想就同意了。

然而,就在张绣队伍经过曹军阵营的时候,却突然发起了袭击,曹军没有防备,遭受大败。宛城一战,曹操的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还有大将典韦都身丧其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之后的日子里,张绣就是和刘表继续结盟,共同抵御曹操。直到公元199年,北边的袁绍不想看着曹操称霸天下,便打算与之相争。

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袁绍多次派使者携带书信到张绣营中,希望他能够投靠自己。

但正值席间畅饮之际,贾诩却少见的抛头露面,在众人面前做出了跟着袁绍没有前途的判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话说到这份上,相当于逼着张绣不能投靠袁绍,更让张绣吃惊的是,贾诩紧接着竟然让他再次投降曹操!

曹操对于张绣是辱婶变态,谋杀主使,张绣对于曹操来说是叛变小人,杀子仇人,这样的隔阂见面不拼个你死我活就算了,还能继续联手?讲出来谁能信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贾诩不以为然,给出了自己的三个理由:首先,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有正统性;其次,袁绍强曹操弱,曹操急需盟友。

最后一条,是最抽象的,却也是最体现贾诩才能得——他认为曹操是办大事的人,一定会通晓时事,不计前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袁绍那边已经谈崩了,张绣只能死马当活马医,忐忑地再次投降了曹操,结果果然如贾诩所料,曹操不仅热烈欢迎,还手拉着张绣不肯分开,好像多年的老友亲密无间。

贾诩也经过这么一通操作,成功让自己平稳地过渡到了曹操阵营,曹老板专门接见贾诩,加以重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闭门不出求自保,左右逢迎成三公

官渡之战中,两军相持不下,曹操的粮草已经见底,贾诩上言,称要抓住机会、一鼓作气,并点明袁绍必败,给曹操吃了定心丸。

后来曹操轻骑袭取乌巢,决战大获全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战胜袁绍,统一北方后,曹老板再次上头,妄想直接把东吴也给消灭吞并,贾诩终于第一次提出了一个符合他“文和”二字的建议——停火搞发展,不战而屈人之兵。

但曹操没接受,结果赤壁一把火,狼狈而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之后的贾诩就又渐渐归于沉寂,曹操也很少向他问计,这是为何?

其实并不是曹操不问,而是贾诩自己不想说了。

世人皆知曹操多疑,在他手下办事,要比之前小心百倍,贾诩深知自己在曹操阵营中没有底蕴,是个“外人”,还是“降将”,怎能不受提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让老板满意的途径有两条,一个是为他获取收益,一个是让他放心。

三国鼎立的局势已经初步建立,大的冲突很难发生,自己之前表现的已经够多了,该到让老板放心的时候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贾诩旋选择了“阖门自守,退无私交,男女嫁娶,不结高门”,少说话,甚至不说话,除非有人来问,问了也不说全,做事留半分余地。

比如曹操自知命不久矣,大位谁来继承?这让他烦恼不已。一天,曹操询问贾诩的想法,贾诩只是说突然想到了两个人,一个袁绍,一个刘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两人都是废长立幼,导致接续混乱。

贾诩说这话的意思就是,前车之鉴在这儿放着,怎么选您看着办吧。曹操也哈哈大笑,明白了他的意思。

贾诩始终都保持着一种脱离政治中心的态度,这样保证他和家人的平稳落地,堪称三国中最具智慧的人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