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张啊,你这杯子里面泡的什么,乱七八糟的!”老李看着一杯子黑乎乎的东西问道。

“你懂啥,这可是我的宝贝,玉米须泡水,是我用来降血糖的!”老张一脸不屑地回答道。

“真的假的,这玩意能降血糖?我可不信!”老李又仔细看了看。

“这还能假,我这十多年的糖尿病了,一直靠吃药控制血糖,最近喝了一阵子玉米须泡水,感觉浑身舒服多了,等再喝一阵子,估计药也不用吃了!”老张偷偷说道。

虽然老张说的有鼻子有眼,可老李还是很疑惑:难道这玉米须泡水真有这么神奇?如果那么有效果,以前怎么没有听说过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玉米须,确实有一定的降糖功效!

玉米,相信大家都吃过,但是玉米须大家可能不会那么在意,一般都是随手就扔进垃圾桶。殊不知,玉米须还是我国一种传统的中药材。

《中国药典》记载:玉米须性平味甘,具有利尿消肿、平肝利胆的功效。国内外科研人员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已开展了玉米须化学成分的研究,目前已发现玉米须中含有多糖、黄酮、氨基酸等多种有效化学成分,其中的多糖等成分可以修复和改善胰岛细胞的形态和功能,所以经常喝确实对控制血糖有一定的帮助。

这里要注意的是,虽然玉米须泡水有降糖功效,但其有效降糖成分有限,降糖作用微弱,平时适量喝点或能预防糖尿病。但是,如果已经被确诊糖尿病,单纯靠喝玉米须水来降血糖,肯定是不行的,更不可能代替药物用来治疗糖尿病,类似于此的还有“苦瓜降糖”“南瓜降糖”等等,用这些食物用来降糖,都是不靠谱的。

想要有效控制血糖,还是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选择降糖药物,长期坚持服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为降糖药,降糖效果有何不同?

目前,临床上用于治疗糖尿病的药物分为西药和中药,其中以西药为主,西药最常见的有三种,分别为磺脲类、双胍类、α糖苷酶抑制剂,其作用机理不同,不良反应也不同,患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做出选择。

1. 双胍类

临床上以二甲双胍最为常见,此类药物主要通过抑制体内肝糖原运输,减缓肠道对于葡萄糖的吸收,从而起到降糖效果。双胍类不会增加体重,特别适合用于偏胖的糖尿病人,其不良反应主要是胃肠道反应,表现为食欲不振、腹痛、腹泻等,有胃肠道疾病及肝肾功能不全的糖尿病患者不宜服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 磺脲类

磺脲类是当前最常用的降糖药物,主要包括格列本脲、格列吡嗪和格列喹酮等,此类药物可促使胰岛素释放,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和改善胰岛素抵抗,能够有效降低血糖,被列为一线降糖药。其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两方面,一方面是会引起体重增加,另一方面会引起低血糖反应,老年糖尿病患者慎用。

3. α糖苷酶抑制剂

α糖苷酶抑制剂的作用机制是可以使患者肠道内的碳水化合物吸收速度得到明显的延缓,并进一步改善碳水化合物吸收的效果,从而实现稳定血糖的作用。此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主要为胃肠道反应。

当然,除了以上三类药物,还有其他多种降糖药,医学上探索降糖药的步伐从未停止过,一些新型降糖药也在逐渐上市,像是GLP-1受体激动剂、SGLT-2抑制剂、DPP-4抑制剂等,具体选择何种降糖药,还是要根据自身情况,遵循医生的建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此之外,服用中成药来控制血糖也是可以的。相对于西药,中药对糖尿病的治疗作用缓慢,就单一降血糖的作用而言,中药可能不如西药,但中药注重整体调控,可以通过多靶点、多途径来治疗糖尿病,同时对于慢性并发症有较好的预防作用,且不良反应率较低,常见的降糖中成药如参芪降糖颗粒、消渴丸等,对于患病时间较长的“糖友”是个不错的选择。尤其是老年人,可以遵医嘱选择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