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龙门县龙城街道城西村,往日闲置的农房变身成特色民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城西村百果里农业综合体项目已对外开放。

近日,“高质量发展看惠州”——“绿美惠州”媒体调研行走进龙门。南都记者在调研中获悉,龙门县正在全面推进城乡绿化美化,全力筑牢生态屏障,持续擦亮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底色。

“一村一策”发展特色优势产业

往日闲置的农房和荒废的田地,变身成特色民宿、乡村咖啡厅、生态采摘园,沥青路面直通村民家门口,房前屋后花香四溢,人居环境舒适且美丽……这是南都记者在龙门县龙城街道城西村调研时看到的场景。

目前,城西村集合了农业科普园、特色民宿、乡村书吧、工匠馆、餐厅、咖啡馆等功能区域为一体的百果里农业综合体项目,已对外开放。据该村乡贤、项目运营方惠州市百果里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陈海强介绍,该项目总投资1.38亿元,总用地面积700亩,以“百果农场+百工作坊”为核心,施工队伍中超过一半都是当地从事建筑行业的村民。项目引进后每年增加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10万元,带动当地就业约120人。

据了解,借助“生态田园·恬美瑶乡”乡村振兴综合示范带建设的契机,依托农民工匠对村庄整体环境提升,城西村坚持适地适种、合理布局,已经完成主干道沿线同周边绿化美化,并结合国土绿化现状和用地条件,充分利用“四旁五边”闲置地块。今年该村坚持按照“应绿尽绿、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的原则,结合绿化规划示意图,计划种植150棵树,实际已种植410棵树,计划投入资金1.2万元,实际投入资金3.3万元。

龙门县今年将扎实推进21个典型村培育,提出要务实推进乡村建设,按照现代化社区的标准来规划、建设乡村,抓实“小披檐”改造、“三线”整治,答好环境整治优先题、风貌管控必答题、美丽圩镇加分题、绿化美化基础题,用绣花功夫打造布局疏朗、错落有致、富有韵味的现代化新乡村,要稳步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和撂荒地复耕复种,进一步盘活资源、腾出空间,更好赋能产业发展、城乡建设。

为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龙门坚持党建引领,依托180家村办公司,“一村一策”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加快形成“一村一品牌、村村有特色”产业格局,深入推进“千企帮千镇、万企兴万村”,探索村企合作新模式,实现资源互补、村民致富、村企共享。

全面提升乡镇宜居宜业水平

永汉镇在对建筑外立面改造中,创造性引入南昆山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豹猫”元素,策划“寻猫之旅”创意活动,将当地风土人情与现代审美有机融合,趣味十足,龙城街道通过发动农村工匠对村中农房和建筑物进行自主设计施工,运用传统工艺改造外立面,美观大方,乡土气息浓郁,刷新乡村颜值,龙江镇试点国家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行区域内土地统一收储和一体规划,紧锣密鼓推进生态修复,更好赋能产业发展、城乡建设。

据了解,在推动乡镇功能品质升级方面,龙门持续优化乡镇公共服务功能,提高社会治理水平,打造完善的服务圈、兴旺的商业圈、便捷的生活圈,更好聚揽人气、促进消费、拉动发展。值得关注的是,今年龙门将高标准建成5条乡村振兴示范带,把11个乡镇(街道、旅游区)沿线自然景观、红色遗址、历史建筑、现代农业等串联成线、拓展成面,全面提升乡镇宜居宜业水平。

在推动乡镇整体风貌提升方面,今年龙门将着力突出“抓两头促中间”,主抓永汉、龙江、龙华“十三个一”建设,大力改善麻榨镇、龙潭镇、地派镇圩街面貌,提升平陵街道、蓝田瑶族乡的承载力,力争2027年完成全域典型镇培育。同时,按照小城市来规划布局,抓好微改造,增强辨识度。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发动各方面力量,切实以小投入撬动大变化。

在推动乡镇产业特色发展方面,龙门提出要坚持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一镇一方案”推动镇域专业化、差异化、特色化发展。要求各乡镇(街道、旅游区)结合发展实际,锚定目标定位,创新发展思维,提升竞争意识,找到差距、找准问题、找好抓手,推动乡镇经济快速发展。

建设绿色发展美丽幸福示范县

南都记者获悉,今年龙门将通过“以产兴城”“以城聚人”“以绿美城”三大举措,做大做强县域经济,打造产城融合新平台。

在近日举行的龙门县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县委书记刘洪添提出,今年龙门要毫不动摇将“百千万工程”作为推动县域发展的总抓手,加快建设绿色发展美丽幸福示范县,奋力打造县镇村现代化建设样板,力争在高质量发展赛道上跑出“加速度”、实现新跨越,力争全年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3%,工业投资增长42%,实现GDP增长8%。

依托园区这一主战场,龙门将坚定走好县域产业集中布局这条路,强化产业园区平台引领功能,让高质量发展建立在强大的产业基础上。聚焦招大引强,全年引进招商项目55宗以上、总投资150亿元以上。坚持“项目为王”,加快推进TCL、德赛等重点项目落地建设、投产达产,提速推进龙门工业园创建省级高新区,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形成新质生产力。

龙门将坚持高标准规划、高水平建设,扎实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抓好城市规划、产业布局,注重建管结合,有序开展旧城更新改造、保护提升,完善县城服务功能,提高就业、医疗、教育、养老、安全水平,吸引更多人在县城生产生活。同时,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巩固生态环境质量稳中向好的基础。下功夫做好南昆山保护性开发,加快谋划环南昆山旅游康养产业,发展美丽经济。坚持以绿为美,深入实施“六大行动”,全面推进城乡绿化美化,打造推窗见绿、行路成荫、四时常绿、处处皆景的美丽家园。

龙门还提出,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浦江经验”,深入推进突出矛盾化解、强化信访问题源头治理,发挥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和党群服务中心阵地作用。同时,弘扬向上向善、刚健朴实的岭南文化,抓好乡风文明,并加强农民画的传承与保护,把艺术创作对准“百千万工程”,展现现代化新广东山乡巨变的壮美画卷。

努力将生态效益转为经济和社会效益

连日来,惠州龙门积极组织全县各乡镇(街道、旅游区)村委(社区),开展了多场植树绿化活动,掀起植树护绿热潮,为绿美龙门生态建设增绿添彩。

3月12日是我国第46个植树节。当天,龙门县四套班子领导与党员干部群众一起开展义务植树活动。在龙城街道城西村临河公园植树现场,干部群众手拿铁锹,一起协作,扶苗、铲土、踩实、浇水,认真细致地做好每一道工序,栽下一排排新绿,现场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经过一番劳作,新栽种的红千层、水杉等迎风挺立、吐露春意,为绿美龙门增添了盎然的春意、播下了充满希望的绿色。

植树过程中,龙门县委书记刘洪添一边植树,一边与相关部门负责同志交流,详细了解乡村绿化美化工作及植树造林情况,要求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积极推进绿美龙门生态建设,高标准、严要求持续做好绿化美化工作,切实推动县域绿起来、美起来。

据悉,此次义务植树活动在县镇村三级会场同步开展,全县党政机关、志愿者、社会团体共6720人参加,植树9786株,植树面积约210亩,主要种植红千层、水杉、三角梅、黄花风铃木、山杜英、香樟、宫粉紫荆、红花荷、铁冬青等树种。

“保护绿水青山,收获金山银山。”在植绿、护绿的基础上,龙门努力将生态效益转化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大力发展林业产业,坚持“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同时,积极推广“龙头企业+基地+农户”产业发展模式,有效促进就业,并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据了解,龙门现有竹林面积近16万亩,每天生产近100吨牙签、餐签,竹产业从业人员1.2万人,年人均收入约4万元。

采写/摄影:南都记者 黄海林 通讯员龙门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