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955年,军队实行军衔制。

在初评的方案中,有关人员曾向李迎希透露,他被定为了中将,准兵团级。

李迎希从工程兵来到武汉军区后,授衔开始,他却被授予了少将军衔。

本来,李迎希对这个授衔高低并没太重视。可有人却说了一些不实的话,传到李迎希的耳朵后,他认为有必要为自己证明一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是,李迎希便给粟裕写了一封信,将情况作了说明。

那么,粟裕是如何回信的?

妻子谢荃对李迎希说:你属牛,动不动就顶人

授衔前,参与授衔具体工作的王文轩,也是李迎希任师长时的师政委,向他透露了一些内部情况。

王文轩称,评衔班子根据军委定的一些条件,给李迎希定的是中将。

之后,在征求一些领导意见时,有人就说了“李迎希授少将就可以了。”果然,李迎希就搞成了少将。

对此,妻子谢荃对李迎希说:“你属虎,也属牛,动不动就顶人。有的领导被你顶了,还是喜欢你;有的被你顶了,心里可不一定舒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妻子的话,让李迎希陷入了沉思,脑海中不由得浮现出了淮海战役的大场面。

那个时候,为了作战的问题,李迎希时常与谭震林、王建安吵得不可开交,面红耳赤。

但当时,他们的劲儿都往一处使,战争结束以后,大家又成了很好地战友。

李迎希不去想这些了。

到了武汉军区后,李迎希若碰到了不符合标准的事,依旧会不留情面地顶回去。

李迎希掌管着军区的财政大权。他在开支和不开支方面上,有着一套标准,并严格把关。

比如,部队营房维修,为战士和基层人员服务的,李迎希就痛快地批了;为高级干部服务的,他都不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一次,司令部的行政管理局和政治部保卫部联合报告,为了保证首长们的安全,要为包括李迎希在内的军区首长们的居住地,修建围墙。

李迎希听后直接就拒绝了。

后来,联合报告又发了几次,李迎希仍然不批。

他很生气地说:“国家这么困难,还花钱修什么围墙,为什么一定要把自己和群众隔开?我看有警卫部队放个哨就行了。”

每次在重要会议上,李迎希说到财务问题时,都会讲:“我们用的钱来自人民的血汗,决不可挥霍浪费。”

这天,彭老总来武汉军区视察工作了,军区的有关部门就向李迎希请示接待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宴请彭老总一行人的安排上,想让李迎希拨点款。

李迎希说,彭老总他们来,安排工作餐,吃便饭就成了。再说我不会批钱搞宴请的。

有人就怕这样做对彭老总不敬,李迎希却让他们放宽心。

后来,彭老总见到桌子上都是部队的工作餐时,并没有流露出什么不满。可以说,他对军区的这种安排,是非常认可的。

李迎希找粟裕反映情况

李迎希原本按相关的规定,可列席中将。

可在评衔阶段,原三野政治部的同志说,李迎希在山东兵团不是参谋长,而是副参谋长。

李迎希很愤慨:“有人对我有看法,这是正常的,但意见应摆到桌面上,历史的东西能够任意讲的吗?”

话说,李迎希是不在乎军衔高低的。他说,还是打仗好,那时候生死都可以置之度外,谁去想什么少将、中将、豆瓣酱呢!

可他不为自己证明一下,似乎也不甘心。

于是,李迎希就给粟裕大将写了一封信,请他说明当年自己到底是什么职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豫东战役结束后,粟裕得知山东兵团参谋长刘少卿,将被派去另用。这样一来,空出的职务该由谁来担任呢?

当时,在拟定的济南战役作战方案中,担任攻城任务的山东兵团,将指挥华野近一半的兵力。

所以,这个兵团的参谋长必须要优秀。

粟裕的脑海中,迅速地闪过了一些合适人选。但比较来比较去,他觉得刚结束养病的李迎希可以担此大任。

虽说粟裕和李迎希认识的时间不长。但李迎希在几次大战的表现,着实亮眼。

可以概括为八个字:“精通战术,作风过硬”。由此,粟裕觉得李迎希是个打大仗的好材料。

李迎希本来是从22师师长,调任9纵的副司令员。在上任前,粟裕决定把人另作他用。

此时,李迎希也正好结束了养病。他接到粟裕的邀请后,便马不停蹄地赶来了。

见面后,稍许寒暄,粟裕便开门见山地表示,让李迎希去山东兵团当参谋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这个突然的任命,李迎希显然是没有做好充分准备的。

他有两个担忧,一是,山东兵团的摊子太大,自己的能力有限,怕担不起这个胆子;二,自己不愿意做参谋长这一工作。

粟裕耐心地做他工作。他说,中央安排你当参谋长,自然是组织相信你的能力。再说,许世友还在养病,大战前的准备工作,需要一个得力的人去完成。

李迎希听后,点点头,表示同意。不过,他提出了个小请求,等战役结束后,要放他下部队。

粟裕笑着表示,看来还是不愿意当参谋长。对于李迎希的这个要求,粟裕答应了。

就这样,李迎希赶往山东兵团,向谭震林副政委报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几天后,中央军委的电报过来了:任命李迎希为山东兵团参谋长。

粟裕接到李迎希的信后,很快给他回了一封信。在信上,粟裕肯定李迎希在济南战役时任山东兵团参谋长。

同时,粟裕告诫他,对评衔中的问题,应正确地对待。

李迎希的授衔问题,引发了不少人的讨论。有人说,李迎希在解放战争时期就是兵团首长了,刚解放又任工兵副司令员。

再说后来调武汉军区的副司令员都是中将,可他作为第一副司令员却是少将。

着实令人费解。

1965年,部队取消军衔,干部们评定行政级别。上将有5级、6级的,中将有6级、7级的,少将大多为8级和9级。

少数的少将定为7级,而李迎希被定为6级。

后来,有人批评他对授予少将不满。

对此,李迎希回应道,什么满不满,授中将,还是授少将,那是次要的,对党是不是忠心耿耿才是重要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迎希是不计较名誉地位的。为了搞好军区的战备训练,李迎希向各级指挥员讲解战例,传授指挥经验,但他却不写回忆录。

每次有关部门向他约稿,他总以工作繁忙来推辞。他始终认为功劳属于党,属于千万牺牲的指战员。

直到他去世,都没有留下一篇回忆文章。

李迎希晚年对自己说过一句话的评价:

“我原来是农民,不满压迫,揭竿而起,是个老兵。当多大官都是身外之物,能本色方为真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