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日益严重,而且危害甚大的虚假登记、冒名登记现象。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于今年年初印发了《防范和查处假冒企业登记违法行为规定》,该《规定》于315这一天开始实施。

防范和查处假冒企业登记违法行为规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防范和查处假冒企业登记违法行为规定

列举可能被查处的行为

列举可能被查处的行为

这个规定首先列举了会被查处的虚假和隐瞒重要事实的行为:

(一)伪造、变造其他企业的印章、营业执照、批准文件、授权文书等;

(二)伪造身份验证信息;

(三)提交虚假承诺;

(四)其他隐瞒重要事实的情形。

这里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提交虚假承诺”,在企业注销的用简易程序中,市场监督局会要求出具债务已经清偿的承诺,许多企业通过虚假承诺而注销企业,企图逃避债务,今后这种行为不仅躲不了债,可能还会因此遭到处罚。

加大处罚力度

加大处罚力度

《规定》针对企业登记中的虚假、冒名现象,提高了处罚力度,力度可谓空前,最高100万,而且处罚不仅针对登记的企业,而且针对代办的中介
其中第十八条规定:

提交虚假材料或者采取其他欺诈手段隐瞒重要事实取得企业登记的,由登记机关依法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5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2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的罚款,吊销营业执照;对直接责任人依法作出处理。
明知或者应当知道申请人提交虚假材料或者采取其他欺诈手段隐瞒重要事实进行企业登记,仍接受委托代为办理,或者协助其进行虚假登记的,由登记机关没收违法所得,处10万元以下的罚款。中介机构违反本规定第六条第二款规定,多次从事上述违法行为,或者性质恶劣、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从重处罚。”

规范了企业被假冒登记的调查处理程序

规范了企业被假冒登记的调查处理程序

企业发现被假冒登记的,可以申请市场监督局调查处理,接受申请的应3个工作日内决定是否受理,受理的应在3个月内调查完成,复杂情形可以延长3个月。如果在此期间发现企业不配合,可以在企业登记系统中公示,公示期45天。市场监督局可以凭调查结果自行撤销登记。

申请的企业可向法院提起诉讼,通过法院向市场监督局发出协助执行通知书的方式撤销登记。

总的来说,调查处理程序和之前零散规定下的处理程序差不多。具体可以参见此前的文章:

被冒名注册公司有哪些风险?怎么防范?如何救济?

结语

结语

虚假登记、冒名登记危害大,影响了工商登记对外的公信力,有可能使登记之后对真实权利人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这个过程中有不少中介为了赚中介费、图方便,实际登记时大量代签、冒签,这个规定实施之后,处罚力度大增,希望这类现象能大幅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