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是指发生脑血管破裂、意外损伤所引起的急性脑损伤,属于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临床表现以面瘫、偏盲、头痛、头晕、麻木、意识障碍为主,具有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等特点,号称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经有关调查研究资料显示,脑卒中大多发生于老年群体中,其中60岁以上人群在脑卒中患者中所占比例达到70%以上,但是近年来此疾病呈现出年轻化趋势,纠正不健康生活方式,掌握脑卒中治疗黄金时间,采取积极的防治措施尤为关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脑卒中高危因素

脑卒中又称为脑中风,属于突发性较强的脑血管循环障碍,在病情发展期间可能会引起吞咽障碍、神经障碍、情感障碍、认知障碍、偏瘫等,每年新发病例高达300万人。普遍认为,脑卒中属于老年性疾病,但是近年来青年群体中脑卒中发生率逐年上升,大多为男性,50%的脑卒中患者存在脑血管疾病的传统危险因素,包含心脏疾病、糖尿病、高血压、血液高凝、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药物滥用、吸烟、饮酒等等。

二、脑卒中早期信号

对于存在上述高危因素的患者,千万不可忽视脑卒中的危害,还需及早识别,尽早就医。例如自查脸部是否对称,是否表现为口角歪斜,查看手臂是否表现为单侧无力、难以抬起,在说话时口齿是否清楚。如有此类症状突然发生,还需及时入院救治。

脑卒中的黄金治疗时间为4.5小时,在此时间范围内采取静脉溶栓,24小时内针对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应用取栓治疗可以有效降低患者致残率以及死亡率,不管哪种治疗方式越早越好。

如果突然出现此类症状,且一段时间后恢复至正常状态,可考虑短暂的脑缺血症状,属于脑卒中早期信号,还需加以重视,及早就医。

三、预防措施

近年来,人们生活压力、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因脑卒中呈现出年轻化发展趋势,大多数年轻人表示自己不可能患有脑卒中,然而每年新发脑卒中患者中45岁以下人群所占比例为12%,还需加强对于脑卒中病因、危险因素的全面认识,积极采取预防性措施,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1.规律生活行为:近年来,大量的临床实践资料证实,吸烟属于脑血管障碍的重要原因,熬夜、吸烟会增加血液黏稠度,和正常群体的人相比,发生脑卒中的概率要高8倍。此外,饮酒,特别是酗酒也会造成血管损伤,在出现血管损伤以后表现为血管营养以及神经营养障碍,发生代谢紊乱,为此建议年轻群体在生活、工作期间纠正此类不良生活习惯,睡前避免大量的饮水以及喝茶,禁止熬夜、长时间应用电子产品。

2.调整饮食习惯:增加饮水量具有缓解血液黏稠度、稀释血液的效果,在日常生活期间确保饮食搭配合理,增加饮水量有益于减少脑卒中发生风险,注意严禁高油、高脂、高盐、高糖类食物。

3.改善血脂异常:血脂代谢异常属于脑卒中、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总胆固醇水平和缺血性脑卒中呈正相关关系,血脂异常者应注意调整生活方式,增加新鲜水果、蔬菜摄入量,遵医嘱服用调脂类药物,促进机体代谢。

4.加强运动锻炼,控制体重:超重、肥胖者发生脑卒中等不良事件的风险性较高,建议年轻群体适量运动,进行瑜伽、慢跑等有氧运动,控制体重增长,改善血液循环。

5.慢性疾病对症治疗:高血压糖尿病和健康群体相比,发生脑卒中的概率较高,有研究资料显示,糖尿病患者中有20%死于脑卒中,为此还需遵医嘱服用降压类、降糖类药物调控血压和血糖水平,尽可能将收缩压控制于130毫米汞柱以内,降低脑卒中发病风险性。对于存在偏头痛症状以及长期服用避孕类药物的女性群体还需提高重视程度。

6.调整心理状态:情绪激动和心脑血管事件密切联系,工作、生活期间注意情绪管理,对于自己的情绪面对、理解、接受,避免情绪大幅度起伏也可减少脑卒中发生概率。

结论:脑卒中作为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对于健康构成的威胁众所周知,即便是年轻人也不可忽视,需清楚认识到其危险因素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定期体检,早预防、早诊治,进而战胜卒中。

作者:马文丽

责任编辑:李雅琴 李硕然

医学审核:姜峰
出品人:杨中兴 胡丽丽

加入“姜大夫答疑”读者群

分享交流专业、有趣的健康知识

●近视防控需避开 3 个误区

●好的睡眠是一味良药

●10类人容易患痔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