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好土,爱看!”2024年伊始,各大卫视、视频平台的开年大剧,并未掀起预期中的收视狂潮,风头全被“隔壁”的微短剧抢了过去。

今年春节期间,微短剧《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火爆出圈,被曝上线当天充值超过2000万元。爆款微短剧为何能够“以小博大”,仅以万元或数十万元投入,撬动数千万甚至上亿元的财富“蛋糕”?

《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海报图源豆瓣电影截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海报图源豆瓣电影截图

令人咋舌的是,据行业内部消息透露,部分热门短剧每月的充值收入稳定保持在4至5亿元之间。

在短剧的盈利模式中,付费观看、广告变现以及电商带货构成了三大主要盈利途径。

而电商平台在短剧领域的表现尤为突出。通过精准营销和带货策略,电商平台充分利用短剧内容,实现了可观的收益增长。

可以说,短剧市场的崛起为电商平台带来了巨大的商业机遇。

01、电商加入短剧赛道

短剧,又被称为“微短剧”和“小剧场”,是近年来崭露头角的一种新型影视形式。

微短剧的特点主要有三个:第一是“短”,三分钟以内的微短剧让受众接收信息非常快且集中。第二是“爽”,在很短的时间中,有直击爽点的叙事,满足了受众朴素的情感需求,比如有仇报仇、有怨报怨,引发受众强烈的共情,往往能够很快地抓住观众的眼球,提供纯粹的情绪价值。第三是“瘾”,通过投流广告吸引用户注意,再通过高频率的“爽点”刺激观众,激起观众持续观看的欲望,随后“上瘾”。

图源抖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抖音

尽管有些观众认为短剧的剧情略显老套,甚至有点“土”,但正是这种接地气的风格,让观众越看越上头,成为了他们愿意充值付费的重要原因之一。

如今,短剧正逐渐成为货架电商平台的新宠。淘宝、拼多多、京东等电商平台纷纷引入短剧内容,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吸引更多用户的关注和购买。

图源网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网络

短剧作为一种新兴的媒介形式,为品牌提供了全新的营销机会。

品牌通过短剧这一媒介,不仅可以讲述自己的故事,让用户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还可以通过讲述用户的故事,增强用户与品牌之间的情感连接。

在抖音这一短视频平台上,美妆护肤品领域率先涉足短剧植入营销,韩束与短剧的结合堪称完美,不仅将产品植入得恰到好处,更是全方位展示企业文化。这种深度合作的模式,让韩束系列短剧在抖音上收获了近50亿的惊人播放量。

图源海汇营销智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海汇营销智库

通过短剧种草、品牌自播以及达人直播的多元化营销手段,韩束成功带火了剧中的植入产品——红蛮腰礼盒,全渠道销售量突破150万套。

这一出色的表现使得韩束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超越了欧莱雅、珀莱雅、雅诗兰黛等众多知名品牌,以33.4亿元的GMV荣登2023年抖音美妆销量排行榜的榜首。

短剧作为当前快速发展的内容品类,独特的优势与年轻人碎片化的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高度契合;对于品牌而言,短剧营销不仅能够实现高转化率、精准推流,还能与用户建立强互动关系,强有力地接住这泼天的富贵。

02、明星、名导入场,微短剧向精品化转型

2024年初,微短剧市场迎来重磅新闻,“喜剧之王”周星驰与短视频平台达成短剧合作,联合开发运营“九五二七剧场”,首部精品微短剧《金猪玉叶》第一季预计将于5月上线。

去年底,香港著名导演王晶出席在横店举办的微短剧《亿万傻王子》开机仪式。根据公开的现场图可见,此前宣布暂时息影的香港演员苑琼丹同样到场,演员信息单上注明为友情出演。名导+老戏骨的组合,让人期待能否为微短剧市场带来新一轮冲击。

过去微短剧因制作成本低,更多时候由不知名的网红或素人参演。随着市场的不断完善及扩大,越来越多专业演员将目光投向了微短剧,为微短剧精品化转型推波助澜。

除了越来越多的明星、名导入场,助力微短剧市场向精品化转型,还有像《逃出大英博物馆》这种由优秀自媒体人策划拍摄的高质量、正能量微短剧。

图源网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网络

《逃出大英博物馆》的全网爆火,让更多创作者看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与无限潜力,期待着未来越来越多的“流量之花开在民族情感深处”。

03、短剧到底有多赚钱

据《2023—2024年中国微短剧市场研究报告》数据显示,2023年国内微短剧市场规模已攀升至惊人的373.9亿元,与2022年的101.7亿元相比,增长率高达267.65%。

展望未来,预计到2027年,中国微短剧市场规模更有望突破1000亿元大关,市场前景可谓极其广阔。

在短剧盈利模式中,付费模式虽占据了主导地位,但付费的价格却不容小觑。

以某平台的短剧为例,此类短剧通常拥有超过100集的丰富内容,每集时长控制在1—2分钟,虽然每集收费在0.8—1元之间看似不高,但累加起来,观众想要完整观看一部短剧需要支付的费用接近100元,这对于许多观众来说仍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短剧播放平台众多,如抖音、快手、微信小程序等,平台之间又相互引流、跳转,再加上收费方式多样,导致微短剧的付费乱象频频出现。

图源网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网络

短剧热潮背后,盗版问题悄然滋生,观众将目光投向电商平台上的短剧盗版资源,这些盗版资源价格低廉,观众只需花费几元钱,便能轻松解锁数千部短剧。

以《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为例,正规渠道充值观看需支付39.9元,然而,在某些电商平台上,却仅以0.1元的超低价格便能购得观看链接。

这一现象并非个例,各大电商平台均有盗版短剧售卖。

某电商平台上,短剧合集标价9.9元,销量已突破千单,而类似的高销量店铺数量更是多达几十家。

在某等二手电商交易平台上,1元一部的短剧资源随处可见,且卖家还可根据买家需求提供特定短剧,并承诺永久更新。

作为短剧的主要发行平台,抖音也未能幸免于盗版的侵扰。

在抖音商城内,大量标价仅为几毛钱的盗版短剧正在销售,包括《练气十万年》等热门短剧,销量参差不齐。

更令人咋舌的是,有些电商平台甚至提供不到10元观看9999+部短剧的“超值”服务,并保证持续更新。

这些店铺的销售量已接近10万件,意味着仅靠销售盗版短剧,便能轻松入账数十万元。

面对短剧市场的盗版乱象,2023年11月,国家广电总局发出监管通知,明确表示将加大网络微短剧的管理力度,细化管理举措,以遏制这一不良趋势。

结语

在相关部门管理引导下,目前微短剧向着“专业化、精品化”方向发展,并对题材、内容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短剧行业门槛也越来越高。

短剧市场存在机遇,也有不小的风险和挑战,剧本创作、拍摄制作、后期运营整个流程都需要相关人才。当下短剧市场竞争激烈,新进入者想要分一杯羹,需要有独特的创意、专业的团队,以及对市场和观众需求的深入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