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德国总理施罗德访华遭冷落,仅待28小时就走了,原因何在?

上世纪末,德国总理施罗德首次访华,然而我国的接待方式却是一反常态,不仅没有专人到现场举行欢迎仪式,还降低了此次访问的级别。

遭到冷落的施罗德在中国待了28个小时就离开了,这样的待客之道显然不是我国的作风,更何况施罗德是带着友好合作的目的访华的。

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是不久前发生了震惊中外的“轰炸南联盟大使馆”事件,这件事在国内反响极为强烈,也成了施罗德访华处理中德关系的关键。

那么事情的经过是怎么样的?施罗德又将如何处理此事?

改变德国

施罗德是一位优秀的领导人,他并非出身权贵家族,而是自己一路摸爬滚打成为了德国的“平民总理”,他在上台之后致力于促进了德国的发展。

由于德国是二战的祸首国,因此在战后的发展中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施罗德通过一系列政策进行经济和社会的改革,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与此同时施罗德还在外交方面进行改革,目的是让德国走出历史的阴影,提升德国在国际社会上的影响力,希望让德国再次成为世界大国。

他一方面积极维护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关系,在北约中表现得尤为活跃,另一方面发展与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关系,展开多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其实自中德建交以来,双方就没有过多的来往,基本上只有一些民间的贸易,直到中苏关系破裂以及中美关系正常化之后,中德关系才开始改善。

当时中国的经济水平还不是很高,但GDP排名却能位列世界第七,俨然已经有了日后“世界工厂”的雏形,此外还有着广阔的市场和潜力。

施罗德自然也看到了中国的前景,因此他十分希望能够与中国展开更多的合作,这样既能促进德国经济的发展,又能促进中德两国之间的关系。

早在施罗德还没有成为总理时,他就已经是第一位访问新中国的西德政治家,当时他就表达了希望发展中德关系的意愿,可以说施罗德与中国颇有渊源。

因此施罗德计划在1999年5月12日以总理的身份再一次访问中国,目的是与中国达成经济方面的合作,缓解国内因为欧元受到冲击而带来的损失。

中国方面虽然同意了施罗德的访华,但在接待方面却表现得极为冷淡,当施罗德抵达我国的机场后,中方并没有按照国家领导人的规格进行接待。

我国只派去了一些安保人员,对应级别的官员都没有出现,现场的气氛冷冷清清,如果不是对外公开了消息,几乎没有人知道来的人是德国总理。

不仅如此,我国还将施罗德的正式访问降为了一般的工作访问,一开始他还打算考察一下中国的市场环境,结果原定计划中的许多行程安排都被删除了。

下了飞机后施罗德直接来到了宾馆,按例进行了平常的会晤,然后就登上了回去德国的飞机,在中国停留的时间仅仅只有28个小时。

不过施罗德事后却没有任何抱怨,反而还表示中国能够让他前来访问就已经很不错了,因为就在他访问中国的一周前,发生了一件震惊中外的大事件。

1999年5月8日凌晨,美军轰炸机“误炸”了我国驻南斯拉夫的大使馆,事后北约冷漠的态度引发了我国的强烈不满,德国作为北约成员国自然也受到了此事的影响。

因此我国才会如此冷淡的对待施罗德的访华,而施罗德的访华则多了一个任务,那就是向中国表明德国的态度,并且缓和中国与北约之间的关系。

所以施罗德早就已经做好了遭到“冷落”的心理准备,而中国方面愿意接受他的访华,说明中方愿意与德国商讨此事,可以说施罗德此次访华收获满满。

那么“轰炸南联盟”一事带来了怎么样的影响?德国对此又是怎么样的态度?

复杂局势

99年德国总理施罗德访华仅待28小时就走,全程遭冷落,原因何在?

1999年德国总理访华,结果却遭到了中方的冷落,只因北约在一周前轰炸了我国驻南联盟的大使馆,施罗德此行还带着缓和两国关系的任务。

这一场震惊中外的恶性事件发生后,北约方面不仅拒绝向我国道歉,还表现得极为冷漠,引起了我国举国上下的强烈不满,直接影响了施罗德的访华。

北约与南斯拉夫的矛盾要从科索沃战争说起,自从铁托这个主心骨不在了之后,他们国内的民族问题开始爆发,尤其是塞尔维亚的科索沃地区。

1991年南斯拉夫走向覆灭,国内各民族纷纷独立建国,最终只剩下两个加盟国勉强维持着共和国的存在,而阿尔巴尼亚的激进分子则极力主张科索沃独立。

当时科索沃地区还在塞尔维亚手中,塞尔维亚政府为了防止南联盟进一步分裂,与科索沃地区的阿尔巴尼亚民族解放军爆发了激烈的军事冲突。

由于巴尔干地区特殊的地理位置,北约早就希望将势力范围扩展到此地,以此对俄罗斯进行遏制,在美国的影响下一众巴尔干国家先后加入了北约。

只有南联盟始终不愿向北约屈服,反而还加紧了与俄罗斯方面的联系,于是北约就打算铲除南联盟,并彻底掌控巴尔干半岛。

1999年3月,北约以南联盟内部的民族矛盾为借口,对南联盟发起大规模的空袭,整个国家瞬间陷入一片火海,南联盟国内的基础设施被尽数摧毁。

俄罗斯和中国先后对北约的行为进行谴责,要求对方立刻停止轰炸并和平解决科索沃的争端,结果北约方面不仅丝毫没有理会,反而还轰炸了我国的大使馆。

5月8日凌晨,我国驻南联盟大使馆突然遭到数枚导弹袭击,直接造成了三名中国记者身亡,还有20多名外交人员被炸伤,此事瞬间点燃了国内民众的怒火。

全国各地的大学生纷纷上街游行,其中还有一些情绪激动的民众向美国大使馆投掷物品,大家都在等美国拿出一个说法出来。

结果北约方面不仅没有做出任何道歉,反而还表示这只是一次意外,北约的轰炸目标并不是我国大使馆,只是因为用了过时的情报地图才导致的。

这个理由并没有得到我方的认可,一向以高科技闻名的北约集团,出现这种失误是无法让人信服的,于是中国与北约国家的关系开始变得紧张起来。

就在此时施罗德准备访问中国,他本来是希望与中国商谈经济方面的合作但眼下两国关系十分紧张,想要进行进一步的交谈几乎是不可能的。

无奈之下施罗德就只能改为前来向中国道歉,并商讨有关“误炸”事件的解决方案,毕竟此事完全是美国一手主导策划的,与德国没有任何关系。

因此即便中国方面的态度较为冷淡,施罗德都没有忘记此行的目的,反而还表现得十分热情友好,让中德关系得到了一定的修补。

虽然经济合作没能谈成,但施罗德的努力有目共睹,全中国人民都理解他的做法,因此施罗德在中国民众心中留下了一个不错的印象。

但北约国家却坐不住了,在他们看来施罗德的行为无疑是在向中国“服软”,德国政府内部也有着许多不同的声音。

所幸施罗德坚持了自己的想法,最终让事情得到了妥善的处理,中德两国还达成了友好的合作,那么施罗德表现出了什么样的态度?事情最终又是怎么发展的?

最终解决

99年德国总理施罗德首次访华遭冷落,只停留28小时,原因是什么?

在“误炸”事件发生之后,德国政府内部一度出现了不少反对的声音,他们认为在这个时候访华会带来不好的影响,至少等局势稳定之后再做打算。

但施罗德最终还是力排众议坚持了自己的决定,在他看来虽然现在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关系十分紧张,但却能够很好地展示德国的诚意。

最重要的是,此次访华能够让中国明白“误炸”事件与德国无关,要知道当时除了美国以外,还没有其他北约成员国对此事作出回应。

施罗德在抵达中国后,除了与我国领导人会晤以外,还主动向我国表达歉意,并对“误炸”事件中受害者的家属进行慰问。

在整个访问的过程中,施罗德都表现得十分积极热情,丝毫没有因为各种外部原因而懈怠,这无疑是对“误炸”事件最好的表态。

他的一系列举动赢得了我国人民的认可,虽然整个访华过程仅仅只有28个小时,但却为中德两国日后的友好交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此后两国之间的交流开始逐渐增多,施罗德访华为中德合作打开了一个新的局面,这一切都离不开施罗德的努力和真诚。

所以当德国就“误炸”事件发表有关声明时,中国方面予以了理解和认可,对于美国方面发表的声明,则发出了强烈的谴责和抗议。

当时还有不少媒体认为施罗德此行是失败的,不仅遭到了冷落还没有达成预期的目标,事实证明他们的判断都是错的,因为就在短短半年后施罗德便再次来到了中国。

1999年11月2日,在我国的盛情邀请下,施罗德再次来到了中国,这一次迎接他的是极其隆重的欢迎仪式,让施罗德感受到了中国人民的深厚情谊。

在这一次的访问中,两国领导人进行了深入的交谈,施罗德还考察了我国的市场和发展潜力,最终在经济方面达成了一系列的深度合作。

11月4日,中德两国正式签署协议,两国将在企业发展方面展开合作,合作的总金额达到了59亿马克,对中德两国的经济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施罗德此次访华可谓是收获满满,这既是对他上一次友好访华的回报,同时也是我国宽容大度的体现,之后两国便正式进入了经济合作的蜜月期。

由此可见,施罗德在遭到冷待时没有消极应对,实在是十分明智的决定,如果不是因为他的努力,或许两国的友谊就无法像之后这般友好。

除了经济方面的友好合作,施罗德还极力支持中国参与各项国际事务,让中国的国际地位有了很大的提升,扩大了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

面对德国的友好相助,中国也选择了投桃报李,现如今德国能够在欧盟内部以及欧洲一体化的进程中起到主导作用,背后离不开中国的支持。

无论是经济还是国际方面的互助,都是中德友好的具体表现,时至今日两国都保持着良好的关系,这些都是当初施罗德访华带来的积极影响。

2018年美国提出了颇具针对性的“脱钩”概念,打算拉拢一众欧洲盟友共同遏制中国的经济,德国作为欧盟中的关键成员,自然也成为了美国拉拢的重点。

紧接着中德两国的企业都十分紧张,担心政府的选择会破坏中德长期以来的友好合作关系,就在此时德国政府发表了一份声明,强调本国没有打算加入美国的计划。

由此可见中德之间牢固的友谊,相信两国在未来还会展开更多的合作,这一段关系更是成为了不同阵营间合作的典范。

在两极格局向多极化转变的关键时刻,领导人的智慧往往会起到重要作用,施罗德正是这样一位优秀的政治家,他在特殊时期的表现展现出了极高的政治智慧。

“误炸”事件是西方阵营对我国的蔑视与不尊重,这不仅仅关系到事件中的伤亡者,还关乎我国的尊严,所以我国接待施罗德时表现的态度也是情有可原。

当然,对于对华友好的国家,即便是北约的成员国,我们也必然会展现出礼仪之邦应有的尊重,这也是中德友谊得以持续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