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会唐寅——桃花归来五百年‘明四家’精品展”于3 月16 日上午在唐寅祠隆重启幕。来自文博界、收藏界、书画界以及媒体的朋友近百人参加了开幕式。与会嘉宾有苏州市政协原副主席程华国,市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陆丽瑾,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杨震华,上海博物馆书画部主任章建明,苏州民间文艺家协会名誉主席叶正亭,苏州国画院名誉院长周矩敏,原江苏省国画院院长助理、国家一级美术师陆衡,吴江区文联名誉主席王庆,苏州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袁牧,世界传统文化研究院宣传部长程红,相城区文联名誉主席席逢春,苏州巿收藏家协会副会长纪建平,苏州市旅游联合会非遗分会副会长刘军以及著名画家杨明义、黄钟、吴湛园、夏维淳、章致中、熊亦仁、陶宝华、张泰中等三十多位书画家,还有来自收藏家协会和道勤阁的二十多位藏友以及来自苏州日报、古吴轩、江南时报、都市音乐广播的媒体朋友们。

开幕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苏州徐悲鸿艺术馆馆长何铮主持开幕式。“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一首唐寅的桃花诗作为开场白。今天在唐寅祠举办这次雅集活动旨在弘扬吴文化,能看到500 年前的吴门精品是人生的幸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叶正亭:苏州民间文艺家协会名誉主席
今天嘉宾云集在唐寅祠,是苏州人或者是江南人心目当中的一件大事。桃花坞是一块文化沃土,来沾点文化气息。明四家是中国文化的标杆,是江南人心中的标杆。做画家要做什么样的画家?明四家!做人要做什么样的人?明四家!所以明四家在我们每一个苏州文化人心中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中国有那么多画派,中国有那么多画家,谁可以和明四家来匹敌?所以 15 年前我们市政府改造桃花坞的时候,我就强烈建议,桃花坞里要把明四家做成一个亮点,做成一个品牌。很遗憾,苏州没有一个吴文化馆。我一直觉得苏州应该有个吴文化馆,集中展示明四家作品。
特别感谢戚先生、何女士他们做了三件大事:第一件大事,是在吴江建立苏州徐悲鸿艺术馆并且做公益,至今免费开放。第二件大事,去年在寒山寺做了一个佛像展,我怀着感恩心情去看了展览,第一次在苏州见到那么多精彩的唐宋佛像。今天是第三件事情,在桃花坞举办明四家作品展。刚才跟戚先生转了一圈,大开眼界,真是大开眼界,从来没有这么震撼过。所以今天在这个地方展出我觉得很有意义啊。唐伯虎先生一定在天上笑,明四家在天上笑,苏州文化人在地上笑。再次表示感谢感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章建民:上海博物馆书画部主任,著名书画鉴定家
各位领导,各位同行,上午好。我与戚老师、何老师认识好几年了,他们的收藏品在我看来确实是一流的,能参加此次活动见到这些精品真的很荣幸,很震撼。我很赞成叶主席刚才演讲中的观点,明四家的展览是我们艺术界的饕餮盛宴,能给大家一次美的享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陆衡:原江苏省国画院院长助理,国家一级美术师
今天碰到那么多老朋友,非常开心。戚老师跟我已交往很长时间了,他几十年如一日,对书画艺术孜孜不倦,我是一个见证人。对于苏州,很多书画爱好者感到有一点遗憾是什么呢?觉得唐伯虎的作品少之又少。但是我告诉大家,曾经是很多的,这里有个故事,谢孝思先生跟我多次说过。他在五十年代,为公家收集明四家的很多作品,准备建明四家博物馆。后来在谢老到北京去的一周左右,这些作品离开了苏州,有的捐给上级博物馆。九十年代我曾提过出一本明四家全集,当时我统计的唐伯虎作品大概是 304 幅,美国、日本、台北这几处博物馆里收藏的比较多,甚至四川博物院也有一些尺幅较大、品相不错的作品,但苏州很少。
很多人说苏州人文底蕴丰厚,所以有这么多名家。但是我想说一句,文化底蕴丰厚的地方不只有苏州,为什么名家会集中在苏州?那是一个人文生态的问题。希望今天从我做起,重新构建人文生态,谢谢大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丁星华:收藏家
我认识戚品贤先生已将近 30 年,虽然我比他大十岁,但我们是挚友。他的书法相当好,6 岁开始练习,现在他的书法艺术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收藏是他的主业,已形成系列,藏品丰富,珍稀程度和品级之高,令人叹为观止。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令人羡慕的成绩,我认为他绝不是偶然。他对我们祖国中华五千年的文化,发自内心的虔诚热爱,还有刻苦钻研、虚心学习的精神。他对专家学者很尊重,同时也具有独立思辨的能力。为了争取到自己心仪的作品,他会想尽办法克服困难,把握机遇。判别是摹本还是临本,是真迹还是后仿,靠他的专业知识。所以他遇到过的困难也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当然同时他也得到了无穷的乐趣和精神享受。
今天在桃花坞唐寅祠举办明四家画展,是为我们社会大众,为文化收藏事业,弘扬中华优秀的文化遗产,此举顺应时代潮流。现在中央要求保护中国的文化遗产,在这方面他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我为他感到高兴,再次向戚品贤先生表示祝贺。特别感谢各级领导、同仁、朋友们的大力支持,特别感谢举办方的精心安排和智慧运作,衷心祝愿展览取得圆满成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戚品贤:苏州徐悲鸿艺术馆艺术总监,书法家、收藏家
感谢各位领导各位老师百忙中来参加我们两家合办的“再会唐寅—— 明四家精品展”,感到非常高兴,也表示衷心的感谢。今天我讲一点收藏的体会与大家分享。我在收藏至今已经有三十多年,这 30 年时间之内,我从来没有过彷徨,也没有想半道改造。碰到困难也从来没有想停滞过。为什么呢?这里面有一个精神支撑。我始终认为我只要在这条路上认真地走下去,碰到困难一个一个地解决,碰到坎坷一个一个地跨过,然后达到我自己理想中的一个目标。只要每天做得更好,累积起来就是更好的更好。所以说这 30 年来坎坎坷坷、忙忙碌碌,从来没有星期天,我也从来没到过无关紧要的那些地方去消磨时间。每天晚上睡觉之前看书、看微信上的信息,找与收藏相关的一些东西,每天如此。所以说知识的积累是收藏的支撑。
今天的展览,是明四家的展览,刚才陆衡先生说得非常到位,也非常的正确。我们苏州人一说到唐伯虎谈恋爱虎变色,这个事是历史上许多原因造成的,据我所知刚才陆衡说的很对。在明朝的时候唐寅跟仇英的画是最多的,因为他们是职业画家就是靠画生活,那么他们出名了以后,唐寅是考举人的,封建社会考举人的人是文化底蕴很深的,所以他们的作品肯定与众不同,或者说它在社会上受到的影响力非常大,宋代甚至更早期的作品,它都有名家的作品,那么我们画家有的人为什么出不出来?因为他没有见识过真正历史上顶级书画大家的真迹,真迹跟印刷品是完全不同的气息,画中所反映的人文的那种思想,他的技巧、他的技能,他画外的一些东西,它全部在画上,需要有非常高的智商的人。那么我们在鉴定的时候它的品位是哪个品位上?看它的细节,再挖它的书法的特征,笔墨的特征。所以说我看东西鉴定,没这么简单,这个就是说我在鉴定中间的一个体会。每一件作品、每件实际的画你拿着工笔去对他写意的,你肯定也不对,要辩证的,不是形而上学的去鉴定,去看待问题。所以说我能抓住很多机会,有的都是从海外来的。门口这一张大的巜双美图》就是从美国回流的,作品精美无比,还有过云楼的收藏,见到这件作品当时手上没那么多钱,一时也筹不到马上决定卖掉儿子的婚房,引起一场家庭风波,但我还是觉得值。因为它是唐伯虎最典型的工笔重彩的绝对精品,表现的双美我认为不是主仆关系而是大乔小乔,地位是相等的。它的气息、笔发、设色所反映的完全不是我们概念化的东西,所以说我是打破固有观念。唐寅作品经过我手的不下30 张。因为没有那么多财力,我只能挑选一部分最精彩的。苏州人对唐寅情有独钟,不管做官的、做生意的,只要看到唐寅的作品就会爱不释手。
我对明四家作品研究所花的时间不下20 年,我甚至知道唐寅写字的风格,只要拿出两个字来,我就知道是不是唐寅的东西。唐寅的书法重大的特点:人家一般是内紧外松他恰恰相反,这幅手绢有梁清标的提跋,清代晚期做过五大尚书,是大书法家、大鉴定家,有乾隆皇帝的题跋,有顾文彬的题跋,所以说这是一件流传有序,极难的精品。
今天借这个机会与大家分享,下次还准备搞宋画展,有八十几件,你们拭目以待,因为我这个人不去评价什么可能不可能,一切皆有可能,在收藏中只要你有眼力,只要你钻进去,一切皆有可能啊。

开幕式花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