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6日河北邯郸传来最新消息,涉嫌杀害同学的三名初中生已经被刑事拘留,案由为故意杀人罪。此外,官方的消息中披露了三人的年龄均未满14周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问题来了,这三个“小恶魔”是否会被判刑,如果判刑最多判多久呢?根据现有刑事法律规定来分析一下。

第一,虽然官方给出的信息中用了“涉嫌”二字但三人被判刑基本行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

在我国但凡没有经过法院判决的人都不能称为“罪犯”,只能用“嫌疑人”来称呼,所犯行为自然就是“涉嫌”了。不过,司法实践是以刑事拘留作为进入刑事程序的标志的。换言之,不论三人的年龄如何,可以确定的是已经进入了刑事追责阶段,不是民事赔偿能够搞定的事情了。

刑拘之后是批准逮捕,之后的程序是公诉,最后由法院判刑,而二审是判刑程序中的一个步骤,不上诉的情形下一审判决就是最终的结果。所以我说三人被判刑基本已板上钉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不满14周岁也能判刑,本案可能是有史以来第一次。

2021年3月1日前犯罪时年龄在14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是必然不会受到刑事法律追责的,因为14周岁是刑事责任年龄的起点,但从那天起《刑法修正案(十一)》正式实施,我国对于未成年人的犯罪问题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根据最新法律规定,12周岁至14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残疾,情节恶劣的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段话的意思是12岁至14岁的人只可能因故意杀人或者故意伤害(还有后缀要求)负刑事责任,其它行为不可能被判刑。此外,即便犯了这两种罪行也不一定必然被追究刑事责任,一定要层报最高检核准(不是地方检察院核准)才行。

本案的犯罪行为是故意杀人,符合第一个要件;该案手段残忍引发社会公众强烈谴责,最高检核准追究既符合法理又在情理之内,符合第二个要件。

两个要件其实不容易同时达成。因此,这可能是《刑法修正案(十一)》实施以来全国第一起追究12至14周岁者刑事责任的案件,三个“小恶魔”算是创造了历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三,最多可能被判处无期徒刑。

故意杀人罪的法定最高刑为死刑,包括死刑立即执行和死刑缓期两年执行。但这是针对成年犯而言的,法律规定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罪犯在被追究刑事责任时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法律条文中用了“应当”,不是“可以”,这意味着只要是未成年人犯罪必然会比照成年犯从轻或者减轻判刑。

此外,我国法律还规定犯罪时未满18周岁的不适用死刑(包括死立执和死缓)。有些网友建议将三人关到18岁再判死刑,显然在现行法律框架下是不可能的,不能判处死刑指的是犯罪时的年龄,不是抓获或者判决时的年龄。

经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三个不满14周岁的“小魔头”不可能像前段时间的“女魔头”劳荣枝那样被判处死刑,最多只能判处无期徒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至于是否会被判处无期徒刑呢?很遗憾地告诉大家可能性很小。

无期徒刑只是最高量刑,不是一定要就着该量刑尺度来判。通常情况下顶格判刑的案件占比不高,更不要说本案的犯罪嫌疑人是三位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了,最终的量刑极有可能低于十年有期徒刑。

我知道读到这里后您有一股莫名的愤怒无处发泄,但情理归情理,法律是不能突破的,否则整个国家的司法制度将遭受严重打击,我们能够期待的是未来在未成年人刑事法律领域的立法上有所改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如,进一步调低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起算点以及死刑判罚点,可以将前者降至10周岁、后者降至16周岁。

又比如,引入“权益抵消”原则,即未成年人的犯罪对象同样也是未成年人的话不适用减轻或者从轻处罚原则。道理很简单,针对未成年人的减轻处罚是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这一原则没有错但不能以牺牲其他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为大家,应该先维护受害人的权益,从这个角度来看犯罪者是没有资格享受“从轻发落”的资格了,也就是“权益抵消”。

今年春节档的热门电影《第二十条》里有这么一句台词,“法律是让坏人犯罪的成本更高”,有时候坏人与年龄无关,希望我们的立法者在决策时多考虑这方面的因素。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欢迎关注、点赞,您的支持是对原创最好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