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隔代亲分外亲”
孙子都是爷爷奶奶的心头肉
却有不法分子瞄准此来钻空子
专骗老人的养老钱

奶奶我打架被抓了!现在要赔钱!”

“姥姥,我开车撞人了,不赔钱就要被拘留!”
“奶奶帮我保密,千万别告诉我爸妈!”

看似荒诞滑稽

但却真真实实

发生在老年人身边

日前

河南派出所连续接到三起
自称“孙子”打电话求助
结果被骗走养老钱的诈骗案件

早上11时许,我买完菜回到家,就接到“外孙”的电话,说天气变冷,叫我注意身体,对方与我乖孙的声音一模一样,所以就信以为真了。

听到自己的“宝贝孙子”处境危险,心里只想着能把钱快点交到电话那头的“同学”手中。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我今后一定会加强自我防诈意识的。

办案民警称,这三起案件的事主都是老人,他们均接到自称是“孙子”的来电,对方称以与人打架进了派出所,需要一笔保释金。老人信以为真,取出现金后便交给了“孙子”指定的“朋友”或者是“同学”。事发后,老人与家人聊起此事,这才发现被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接报后,办案民警将三起案件开展串并侦查,循线追踪,最后成功将涉嫌冒充“孙子”诈骗的4名嫌疑人抓获,并悉数追回老人被骗的钱款。

近日,派出所将追回的钱款发还给这三位老人。三位老人特意制作了三面锦旗送到派出所,向办案民警表示感激:“感谢你们为我挽回被骗的钱,你们是人民的卫士!你们辛苦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诈骗手段三部曲

目标群体

家中有孙辈在外地(或国外留学)的老年人。

话术套路

01

“孙子”打电话嘘寒问暖

骗子从打电话入手,关心问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让其沉浸在幸福之中,获取信任

01

利用“隔代亲”心理,有求必应

骗子编造各种急事,如“遇到了车祸”“受伤住院了”“打架被抓”等理由提出用钱要求,并以“坐牢”“退学”“担心父母责骂”等理由让老人产生担忧、畏惧情绪,要求他们保守秘密。“孙子”还会强调:千万不要告诉家里其他人,只要用钱就能解决。

01

信以为真,等候对接人

“孙子”事先称会有“朋友”帮忙拿钱,“救”孙心切的老人未认真核实便将钱款交到“孙子朋友”手中

01

诈骗成功失联消失

骗子骗钱成功后,便会消失得无影无踪。由于老人缺乏证据意识,大大增加了挽回损失的难度和案件调查的难度。

葵警提示

1.多给老年人普及反诈知识,提醒老人注意来电显示,如发现老人有为晚辈转账汇款信息或大额取款行为,一定要了解核实,如发现是诈骗要及时报警。

2.告知老人如若无法通过声音辨别来电,可用亲友小名、生活习惯等较私密的问题提问验证。

3.告知老人遇到难以判断真假的事情时,切勿急于作出决定,任何通过电话、短信要求线上转账汇款或线下资金交易的,都应先询问身边的亲人。

4.各位市民对于网络不实信息,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互联网不是法律和道德的真空地带,应自觉做到理性上网、健康上网。

一审:戴文思

二审:黄凤仪

三审:关卫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