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月15日,央行公布了2月份经济数据。

其中,2024年前两个月社融规模增量累计达到了8.06万亿。

我看着8.06万亿的数据,突然就想起了辜朝明在《大衰退》书中写的一句话:财政政策要发力,而非在改革上浪费时间引发激变。

大衰退这本书讲了什么呢?

简单来说,当财政发力之后,大家赚1万块钱,会花掉9000元,把1000元存入银行。

这样,花掉的9000元就会流通,变成其他的人的收入。

其他人收入了9000元之后,也只会存一小部分钱,然后大部分的钱都拿去消费。

与此同时,存入银行的1000元,就被银行贷给有需要的企业。

因为企业和个人对未来的预期乐观,所以企业会不断地借贷,个人会不断地消费。

如此,循环反复之下,经济就会繁荣。

开篇和大家说这本书,是希望大家明白:真正的乐观的时候,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都是愿意负债,且敢于负债的。

反之,当所有的企业和个人不借贷,还把存款、偿还贷款当作自保的行为时,资产价格就会下跌。

在这种背景下,企业和个人的生存目标已经不是利润最大化,而是债务最小化。

这带来的结果就是经济衰退。

所以大家要明白,债务在现代经济中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那么,对普通人而言,如何看懂负债呢?

答案是社融数据。

大家记住,社融数据就代表了非金融企业、个人从银行借了多少钱。

换句话说,企业和个人从银行获得了多少“负债”支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1

如果你常年关注宏观数据,一定知道只要经济数据好看,央行就会提前公布数据。

比如2024年大年初八一上班,也就是2月9日,央行就公布了开门红数据:

1月份社融6.5万亿,创历史同期最高。

可时间来到3月份,公布2月份数据的时候,央行延迟了几天。

然后在公布数据的时候,没有单独公布2月份数据,反而以2024年前两个月的合计数据来表述。

如此这般,为啥?

因为如果将前两个月数据放到一起看,前2个月社融很好看:2024年前两个月社融增加8.06万亿。。

从数据维度看,把1月和2月放到一起综合考量也无可厚非,毕竟2月份春节放假时间太长。

但数据这个东西不是盐巴和水,放到一起肉眼无法分辨,只要看一看,很多账目就一目了然。

2024年前两个月社融增加了8.06万亿,2024年1月份社融增加了6.5万亿。

那么,2024年2月份社融就增加了1.56万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显然,这数据有点‘’磕碜‘’。

那么,多‘’磕碜‘’呢?

2024年前2个月的社融数据比历史同期减少1.1万亿。

这说明什么?

说明2024年2月份单月的社融数据比历史同期少了1.6万亿!

大家或许对1.6万亿没什么概念,我再给大家说几组数据,大家就能明白2024年2月份社融数据减少1.6万亿是什么量级了。

——碧桂园的总负债是1.3万亿、万科的总负债是1.24万亿;

——2023年广州GDP总量是3.4万亿、武汉2023年的GDP总量是2万元,济南的GDP总量是1.28万亿

所以,2024年2月份单月的社融数据同比下降1.6万亿,确实磕碜。

不过呢,我认为,这数据真的不用避讳。

毕竟2023前2个月是疫情刚刚放开,有压抑的购买需求释放,所以2024年2月份数据同比2023年肯定会下降。

如果将2024年的社融数据1.56万亿与2022年2月份社融新增规模1.19万亿对比,2024年的社融数据也就是能看了。

所以,非常客观地讲,结合2022年/2023年两年的数据看,2024年2月的数据算不上好,但也绝不是外媒唱衰的那么差。

不过呢,再结合货币增速看社融数据,咱们能更清楚8.06万亿到底是什么情况。

货币投放的角度看,广义货币(M2)余额299.56万亿元,同比增长8.7%。

打个比喻,或许不准确,但能让大家明白这M2和社融数据之间的关系。

把M2和社融数据放到一起,就好像挣钱的人挣钱速度增加了8.7%,但没人借钱(社融数据),把这钱花不出去。

我之前也和大家说过,只有企业和个人不断地用货币购买商品,才能产生交易,交易越频繁经济越活跃。

但现在的情况却背离这个原则。

一方面是m2增速8.7%,另一方面是2024年前两个月的社融数据同比减少1.1万亿。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钱放不出去。或者说,借钱的人很少。

还有一个关键点,2月初央行降准了0.5%,释放了约1万亿的高能货币的。

在这种情况下,代表借贷的社融数据同比减少1.1万亿,说明借贷的意愿在降低。

当经济增速放缓,社融数据走低,普通人该如何配置资产呢?可以看文章《》

02

那么,到底什么因素影响社融数据呢?

来,先看数据。

2024年2月份居民新增信贷-5907亿,创下了有记录以来的单月新低。

其中,居民短期贷款新增-4868,居民中长期贷款新增-1038亿(嗯,必须用新增为负的表达方式,你们懂的)

这两组数据也创下了有记录以来,最低数值和次低数据。

常看文章的伙伴都知道,居民中长期贷款通常泛指买房贷款的情况。

换句话说,这买房的人多,这居民中长期贷款就会增加,这买房的人少,这居民中长期贷款就会减少。

那么,这买房的人是多、是少大家看下面重点房企的销售额就清楚了。

因为社融新增8.06万亿是1月和2月份数据,为了对应,下表也是1月和2月份的合计数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嗯~看着数据绿油油的一片,也不用我解读了,估算2024年前两个月,楼市的成交金额跌幅在50%左右是普通情况。

换句话说,楼市下行拖累了居民中长期贷款数据,而居民中长期贷款数据拖累了社融数据。

与此同时,伴随居民中长期贷款增速负增长的,是居民存款增加的数据。

——2月末,人民币存款余额290.7万亿元,同比增长8.4%。

——前两个月人民币存款增加6.44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5.73万亿元,2月单月住户存款增加3.2万亿元。

其实呢,存款大幅增加的情况,存在不是一个月、二个月了,在我的记忆中,大概近12个月都是这种情况:

居民中长期贷款降低,住户存款增加。

那么,为啥大家都拼命存钱呢?

原因很简单。

在大A完犊子,楼市矮矬矬的情况下,普通老百姓手里的钱真不知道“放”在哪里。

所以,就只能放银行了。

尽管存款利息一降再降,可也没有阻碍大家存款的增速。

这也说明什么?

说明大家把“钱”放在银行,不是贪图银行给的利息,而是这些钱真的不知道“放”哪里。

归根结底:房价下跌,楼市低迷,对经济的影响是深度的。

买房首付30%,剩余70%贷款,对家庭而言就是加杠杆的负债行为,那么在城市资源高度捆绑房产的今天,该怎么贷款?可以看文章《

03

最后,说几点。

1、数据

2月份的社融数据、m2增速、居民新增存款数据放到一起看,确实有一点磕碜。

尤其是在央行降准释放1万亿的前提下。

尽管有2023年高基数的原因,但经济增速仍然需要“发动机”也是事实。

所以,在楼市下跌的背景下,历经一年多的刺激,这“居民预期”和“资金空转”并没有明显的改变。

换句话说,并没有所谓的升温。

尤其是居民端,短期贷款和中长期贷款新增都是“负”,这也意味着在目前的大环境下,居民端负债意愿不仅低,偿还贷款的行为也会增加。

买房首付30%,剩余70%贷款,对家庭而言就是加杠杆的负债行为,那么在城市资源高度捆绑房产的今天,该怎么贷款?可以看文章《

2、降杠杆

一方面是企业和居民感觉没有好的投资渠道,另外一方面是银行里的钱“放”不出来。

从企业维度看,身边太多爆雷的事情了,所以为了安全地活下去,降低负债就等于安全;

从个人维度,身边的资产价格不断下跌,普通人没有更好的投资渠道,所以存钱就变成普通人“没有选择的选择”

当经济增速放缓,社融数据走低,普通人该如何配置资产呢?可以看文章《》

3、通胀目标

每个月的中旬,混知房产都会解读上个月的经济数据和全国主要城市的房产成交数据。

为啥每个月都要解读呢?

原因有两个:

(1)一来某些解读属于“妙笔生花”,专挑好听的说,咱们也只能“雾里看花”;

(2)二来政策是经济问题的投射,经济大环境的冷暖决定了房地产这个“夜壶”要不要用一下。

我们平时的文章会把趋势、周期、供需的底层逻辑告诉大家,每个月中旬给大家解读上个月经济数据,这样大家就能明白:

我们现在处于什么阶段。

我之前的文章也和大家说过,房价涨跌都只是经济周期上行周期和下行周期的特征,所以从来不避讳解读磕碜的数据。

至于普通家庭在经济下行周期买房,该怎么负债呢,可以看文章《》

4、降准

看完2月份的数据,我感觉这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更新政策会提速,大概率在第二季度逆周期的政策会加码。

接下来刺激政策肯定会走一波:

第一季度,降准;部分城市,20%低首付可以期待;

但不管未来出台什么政策,大家要明白:救市政策归根结底都是“围绕增量”展开的。

什么是增量?

要么央企负债发钱,要么你负债花钱,要么企业负债花钱,从目前的情况看,只有国央企有这份底气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实做人,踏实写文,不鼓吹,不煽动,让你明白房产这回事!

原创不易 点赞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