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与乡村各有生态面貌,城市有繁华的景象,乡村有自然的环境,在两地生活久了,便能明白其中的差异。一些人喜欢城市的现代化,一些人追求乡村的自由自在,而在很多城市郊区,也会有美丽乡村的存在,像在武汉新洲区旧街街道红色旅游线沿线,就有一座美丽的孔子河村。村庄的规模不小,且依山临水,其中遍布古典风格的民房,一条老巷子连接,行走其中,只觉得被厚重的年代感包围,氛围相当古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多数建在郊区的小村一样,孔子河村的地理位置,兼具僻静与便携之貌。前往打卡,可以自驾,如果是从武汉城区出发,可以参考走城市的新施公路,先到新洲城区,之后在郊区上到京广线,一直向南走到石头咀下湾村前向东转到红色旅游线上,继续向东走,抵达到问津书院附近即是目的地。公共交通方面,在新洲城区周边有z228公交小巴,到达问津书院下即是,中间的里程不短,且红色旅游线沿途地势高耸,是纯粹的自然风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到孔子河村,村口处就有一个标志性的池塘。池塘开挖的面积不大,但岸堤旁边被建筑起了护栏和石墩,看得出来其有一定深度。多数村庄都会有类似布局,在村口建设池塘,含蓄水源以作不时之需,同时能点缀出更自然的风水生态。同样,来到孔子河村,从红色旅游线到进村的乡道,全程铺设水泥路,自驾和骑行都会非常畅通。再者,因为远离城市,加上独特的山丘地貌,使得初次到孔子河村,会觉得周边环境郁郁葱葱,幽静且和谐,堪称人杰地灵的好地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走过池塘到一排休闲的凉亭,村子的面貌慢慢出现。从布局看,站在村口已经能看到孔子河村的全貌之一,一边是高耸的丘陵,地貌突兀起伏,植被茂盛,环境氛围有几分原始树林的苍翠感,而另一边,乡道以下,地势不低,但拓展的路基蜿蜒曲折,向着前方拓展。水泥路很显眼,村口第一排民居,也是浅色系的建筑材料,外墙有瓷砖装饰,屋顶是黑瓦片、红瓦片,还做了古典风的屋檐,勾勒出弯曲的建筑美感。想到上一次看到这样的民居还是在千里之外的江南园林,也不知道这二者之间是否有传承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慢慢走进孔子河村里面,更多的民居出现,它们一看就是经过一定规划建设的,南北的建筑密度不同,且中间刻意留出了一条巷子,相当于是乡道的拓展,作为村湾里的公共过道。巷子的宽度有限,可能刚好走一辆私家车,根据实际区域,宽度略有富余。这不,刚好有一辆雪佛兰出来,左右慢悠悠规避着,开到池塘边后,迅速换挡提速,车子很快一溜烟消失。我们继续向前走去,闪身进巷子口,脚下的路面突兀降低,有一个小斜坡,缓缓下沉,而两边的民居一下子就变得高耸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建筑布局看,孔子河村小巷里的民居,建筑样式都是一样的。比如外墙轮廓,统一用的灰色瓷砖,白色石灰混凝土粘贴,装饰极为规整,但走近一看,又不像是瓷砖,好像是用专门的建筑材料喷涂形成的(不然不会那么规整)。民居的布局,是熟悉的中间大厅两边卧室样式,门窗一比一划分,层高在3米左右,以3层楼的高度为主。相邻民居之间几乎是摩肩接踵,没有任何缝隙,如此向东蔓延,将小巷烘托得十分幽深且僻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看具体1-2栋民房,它们的装修很简约,看着朴素干净。有完全将大门开到巷口的,出门就是路面,经过之后,听得到房子里人生活起居的声音;有因为地势原因,在自家门前加一座凸台,加固成水泥表层,做了十几公分的斜坡,方便进出。更多的民房在前门做了小院子,筑起了围墙和小铁门,院子里走了植被,看着非常雅致。也有将院子做在侧边,与隔壁的民房相邻,这时候的院子成了厨房区域,边角露出小烟囱,抽油烟机的声音不绝于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沿着孔子河村的巷子,很快走到最东边的出口,由此再向前走,到了村落的中间,前面民居是自然方式的聚集,呈前后布局,被几排行道树遮掩。相当于这边多了一处空地做休闲的广场,最后位置的民居,在一楼房间里开启了便民超市,竖起广告牌,摊开各种生活用品,还摆了一桌麻将牌,于是休闲的村民陆续过来,让超市和广场一日三餐都是热闹的状态,惹人留恋。(喵星人日志原创随笔文字,部分插图未及时标注出处,如涉及侵权,请联络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