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南涧彝族自治县坚持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有机结合,以小切口推动大变革,用微改革推动大发展、惠及大民生,推出了一批有特点、有成效的改革示范试点和典型经验,解决了群众烦心事、揪心事,提升了发展温度。

“从今天起,我就是新村的一员,我将结合新村村情、民情,设立村庄清洁日、建设用水管水制度、制定村规民约等。”在被选聘为新村“名誉村长”后,拥翠乡党委组织委员李成武表示。

探索推行“名誉村长”制度是南涧县以微改革推动大发展举措之一,该制度采用“乡聘村用”模式,确保各个“名誉村长”在任期内当好参谋员、策划员、服务员、宣传员,进一步增强基层治理力量。提升干部管理效能,该县引导退居二线干部保持一线本色,参与重点工作“苦积分”。实施大岗位制,该县强化组织统筹、政策运用、管理考核等,提高村干部的工作效率和积极性,为村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同时,创新开展“无量茶叙”政企交流平台,有效解决企业发展难、融资难和办事难。

“我来南涧工作已经10多年了,县城越来越美。尤其是近几年,‘口袋公园’随处可见,鲜花到处盛开,在这里生活很幸福。”居民任飞燕由衷感叹。

南涧县充分利用空闲区域,推进“拆墙透绿”工程,打造“口袋公园”,构建园中建城、城中有园、城园相融、人城和谐的公园县城生态美景。同时,采取“公助民办”模式,解决农贸市场“脏、乱、差”问题,打造群众满意的县城综合集贸市场。实施“山村幼儿园计划”,教师、教室、厕所、活动场所、教学设备、生活必需品、午餐成为村幼儿园标配,小投入办出了大教育。

围绕资产配置、资源利用等关键环节,南涧县盘活现有资产、资源,推动改革举措落地生根。依托境内独特的大江风光,南涧县采取“村集体+企业+合作经济”的模式,写好“水文章”、激活“水经济”、共享“水红利”。在澜沧江流域打造了孔雀渡野钓基地、云上小湾休闲园等以野钓运动为主的体旅融合产业,注重当地休闲渔业和旅游观光资源开发,配套路亚酒店、水上超市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举办了3届全国野钓公开赛。

同时,率先在全国推出以核桃为主的经济林木(果)权证核发及抵押贷款工作,有效盘活山区林资源。探索适合山区实际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径,以“公司+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双绑利益联结机制推进山区资源利用最大化,并以市场化改革运营夯实“造血”功能,下大力气擦亮“南涧跳菜”金字招牌。

云南网记者王永刚通讯员杨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