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汤仁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手头至今仍保存着几张上世纪80年代末的纸质股票与债券,每当我翻看它们时,创业往事历历在目,仿佛就在昨天!当时,我担任交通银行上海分行信贷二部副经理,主管市场科。该科干成了几件在上海滩有影响力的股票与债券发行业务,直接参与了改革初期的资金供应体制改革。1988年9月22日,上海海通证券公司也在市场科的基础上成立,为我国资本市场的创立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01

首发债券掀起理财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海市宝山水泥厂贴现债券样张

犹记得1987年底,上海宝山水泥厂前来交行申请企业货款,用于1987年移地扩建为上海宝山水泥总厂扩张产能所需的建设资金。水泥在当时可是高附加值的紧俏物资,交行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理应支持。然而交行本身资金也十分紧张,于是信贷二部探讨是否通过发行企业债券融资,以解决企业技改资金的需求。

经过深入讨论研究,大家都感觉发行债券这个融资手段可行。时不我待,马上安排人员加班加点制定债券发行章程,进入发行流程。在研究发行方式时,决定采用贴现方式(折价发行)按票面发行,即票面值100元,发行价为76元,到期按面值兑付。债券发行总额2600万元,债券期限为3年。经过紧张的准备工作,并经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金融管理处批准,1988年1月宝山水泥厂债券正式面世,成为上海滩诞生的第一张企业贴现债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87年,上海市江西中路200号

记得发行当天,营业还未开始,人们已争先恐后地赶到江西中路200号(交行所在地),放眼望去,门口排队情形之壮观前所未有。群众的理财热情被激发出来,为了买到债券,有些客户不惜排三四个小时的长队。此情此景,至今我都难以忘怀。

但在晚上结账时发现了差错——一位新来的大学生柜员忙中出错,客户购买400元债券,她收款400元,给付了4000元面值的债券,造成了3600元的差错。在那个年代,上海市职工平均工资不到100元,3600元可是一个大数目啊!我们马上组织人员四处查找,却无任何线索,最终只能记下债券编号,挂账归差错。

三年后债券到期兑付时,我们将此差错债券号码告知柜面每一位工作人员,力图找出持有人,追回差错。功夫不负有心人,工作人员怀着高度的责任感,在成百上千的兑付客户中,终于找到了此编号差错的债券持有人。三年前购买债券时,他是仁济医院建筑工地上打工的农民工,我们对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终于追回了多发的3600元债券,挂了三年账的差错就此解决了。宝山水泥厂贴现债券兑付总算圆满结束,而它的发行开了企业贴现债券的先河。

02

争分夺秒操抢发融资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海有色金属总公司短期融资券样张

企业债券是解决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所需的建设资金,企业短期融资券是解决企业生产经营所需的流动资金,中国人民银行于1987年12月1日颁布了相应的管理办法,试行用发行短期融资券的办法解决企业流动资金的需求。

记得1987年12月3日,上海有色金属总公司正好急需短期流动资金3000万元,该公司彭总经理找到交行上海分行,希望申请贷款。上海分行领导经过分析权衡,决定由信贷二部市场科采用发行企业短期融资券的办法解决此笔资金需求。

1987年12月5日接到任务当天,我就开始了解企业相关情况及人民银行的规定,着手准备相关资料,次日即与上海有色金属总公司财务处的林处长接洽,商讨具体的发行事宜。林处长代表上海有色金属总公司表示,希望能够尽快获得流动资金,主要是因为有一笔业务急需周转。我们当场就确定下来——发行总金额为2950万元,期限9个月,年息6.84%。

为何总金额是2950万元呢?因为上海人行审批权限为3000万元以下,3000万元以上要报人民银行总行审批,时间周期比较长,企业等不及。此次确定融资券的票面金额为每张1万元,发行对象主要为上海本地企事业单位。为了有利于提高发行效率,降低印刷成本,我们加班加点敲定了发行章程,拟定代理发行协议,并制定了向人行上海分行申请发行短期融资券的报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88年,海通证券公司成立

第三天,交行上海分行与上海有色金属总公司签署代理发行协议,同时将所需的文件递交人行上海分行的金融管理处审批,并说明了相关情况,希望人行加快审批。第四天上午,我又派人前往金管处催促进度。人行金管处的同志被我们的敬业精神所感动,答应下午批文可以出来。在催促批文的同时,我又与印刷厂保持联系,商定一等批文到手即可通知开印。

当天午饭后,我还是不放心,又派副科长前往金管处等待批文,并告诉她等批文到手就用金管处的电活通知我(当时还没有手机)。要知道当时金管处办公地与交行所在地相距不足300米,但为了第一时间安排后继印刷,让客户早点拿到流动资金,我还是请她先行以电话告知批文号,哪怕提前5分钟也好。副科长下午2点于金管处取得批文后,即电话通知我,我即刻致电印刷厂告知其批文号,同时派人前往印刷厂校对债券印刷内容,落实债券印刷相关事宜和时间表。工作人员到印刷厂了解情况后告诉我,债券从开始印制到完成交付,加急印刷也需一周时间。

怎么办?企业急需用钱,我们又想争第一,时不我待。我当机立断,决定用代保管单的形式先行发行融资券,并联系上海有色金属总公司于次日召开新闻发布会,邀请上海市人行、金管处、交行总行等相关部门领导及上海主流新闻媒体参加,宣布上海有色金属总公司短期融资券正式发行。

从开始到完成,上海有色金属总公司短期融资券的发行工作仅用了一周的时间。2950万元的资金,帮助企业采购计划电解铜4870吨,生产铜材7000吨,实现产值4900万元,实现利税600多万元。短期资金供应渠道的改革结出了丰硕的成果,债券的发行也体现了时间就是效率、时间就是金钱,以及整个社会对改革的渴望与热情。1988年9月12日,上海有色金属总公司在正式兑付完所有短期融资券后,专程前往交行表示了感谢,而在10天后,上海海通证券公司成立,由我担任总经理。

03

拿下上海商业第一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海豫园商场股份有限公司股票

1987年1月,豫园商场经上海市经济体制改革办公室、上海市财贸办公室、上海市财政局批准试行股份制,成为上海第一家以公有制为主体的股份制商业企业。

消息一经传出,尚处于试营业阶段的交通银行立马出击,从1987年初就开始努力为豫园服务,市场科工作人员隔三岔五前往城隍庙洽谈发行方案,落实具体发行细节,同时增进感情。经春夏秋冬四季的辛勤奔波,我们终于用诚心诚意打动了豫园商场,争得了豫园商场股票发行的主承销资格。

经《人行上海市分行1987年12月30日(87)沪人金股第35号》文件批准,我们于1988年3月8日成功代理发行了豫园商场股份65000股(每股100元),总面额650万元。其中国家股162.5万股,占总股份的25%(国家股是公司原有国拨流动资金、固定资金折算成的股份);单位股357.5万股,占总股份的55%(单位股是豫园商场内各下属单位自有资金折算成的股份);个人股130万股,占总股份的20%(个人股是商场职工与社会个人认购的股份)。虽然向社会发行的个人股只有几十万股,但意义重大,它是上海商业股份发行零的突破,我们年轻的交行上海分行信贷二部市场科也实现了股票代理发行零的突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豫园商场全称为上海豫园商场股份有限公司,1988年3月18日在上海公开发行股票,发行结束后就在证券交易柜台交易。1990年12月19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时,豫园商场成为首批上市公司,股票代码为600655,它是上海第一家公开发行股票的商业企业,是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老八股之一。

股票上市四年后,为统一实施豫园商业旅游区的规划、开发、经营和管理,1992年3月26日豫园商场公司召开董事会,以豫园商场股份有限公司为主体发起人,与上海豫园旅游服务公司、上海商业建设公司、上海旅游公司等15家企业联合组建上海豫园旅游商城股份有限公司,并于1992年5月29日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

正因为交行上海分行信贷二部市场科代理发行了豫园商场股票,与豫园商场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正式成立后的海通证券也延续了这种合作关系,成为重组后的上海豫园旅游商城股份有限公司的主承销商。

04

一波三折“电真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海真空电子器件股份有限公司股票

上海真空电子器件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电真空”),是上世纪80年代末上海市第一家经批准进行股份制试点的大中型全民所有制企业。1987年1月,电真空要改制发行股票的消息一经传出,各方闻风而动,尤其是已经代理发行了延中实业和爱使股份的工行,更是志在必得。我们与工商银行之间展开了一场白热化的争夺战。

从电真空1986年9月正式筹备发行股份起,我们和交行其他相关部门就开始对电真空股票发行进行跟踪服务,经常拜访电真空公司,探讨代理股票发行事宜及其相关细节。我们的工作效率、综合服务优势、诚恳的态度彻底打动了电真空公司,公司总经理薛文海决定委托交行代理发行股票,并且接受交行的综合服务。在电真空向人行上海分行报送关于股票发行申请表上,代理发行单位盖上了交通银行上海分行的大红印章。

但是,就在我部积极准备后续代理发行事宜时,从人行传来消息:电真空临时改变代理发行的委托机构,确定将由工行上海信托投资公司发行。原来,是电真空的上级主管——上海仪表电讯局决定改由工行代理发行。事后,电真空领导再三向交行方面表示歉意。

首战代理发行电真空的尝试就这样宣告失利,说起来真是满满都是泪啊!电真空是我从事证券业务遇到的第一次重大挫折,接下来还有“连续剧”。时间到了1989年2月,电真空第三次增资发行A股,此次发行总额为2210万元,此数额为当时市场柜台可交易股票总市值的60%。消息一出,上海海通、万国两家证券公司以及工行上海信托公司都闻风而动,纷纷前往电真空“秀功夫”,谁都想担任主要角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者(左二)出席上海证券交易所开业剪彩仪式

这下让电真空总经理薛文海为难了:工行信托是老东家,万国证券是后起之秀,首次发行又失信于海通证券,他觉得让谁主承销都可以,但又没法忽略其他两家。怎么办?为了一碗水端平,决定联合发行,不分主次。但在商量具体操作时问题来了,排名应该谁先谁后?如按公司笔画,万国排在前;如按首个拼音字母,则万国在最后。虽然万国、申银、海通这三大证券公司竞争激烈,但有时我们也会“联手”为企业融资,如1990年至1992年,我们曾数次携手承销氯碱化工企业债券。与此同时,各家证券机构在幕后继续攻关,争取主承销商,海通当然也不例外。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我们的努力,薛总也综合考虑了首次发行时的情况,再加上为排名先后争论不休,影响发行进度不值得,权衡再三决定由海通牵头,并作为主干事来组织此次发行工作。后来,经人行从中协调,申银证券也加入了承销团。

根据当时的承销协议,海通包销910万元面值,其余1300万元分别由万国、申银和工行上海信托包销,发行价格为102元。当时各家都信心满满,认为销售不成问题。然而,实际销售数额与承销总额相距甚远——海通承销的910万元,即91000股,仅销出了17525股,剩余73475股只能自己全盘吃进了,这样公司就需要支付近750万元给电真空。要知道当时海通只有1000万元的资本金啊!万般无奈下,我只能向交行上海分行求援,按时足额付给了电真空,顺利完成承销工作。当时公司满库存都是电真空股票,资金压力陡增。

过了一年,大约是1990年4月间,国家经济开始转好,证券市场逐步开始复苏,股市又有了上升的趋势。此时有员工向我提出:既然公司还有那么多电真空股票没有销出去,是否可以让员工购买一些,以减轻公司负担。当时证券法还没有颁布,没有规定证券公司员工不能买卖股票。我再三考虑后,同意员工购买库存股票,但为控制风险,每位员工限购20股一一也就是后来拆细后的2000股,每股145元(此价格为人行指导价),总价2900元。这一方面是为员工控制风险,另一方面也可以为公司降低库存,减轻公司资金压力。此消息一出,大部分员工都购买了,但也有员工认为有风险而放弃,有的仅购买了10股,总之是以自愿原则,没有任何摊派,最终结局也是皆大欢喜。

1990年6月至7月,随着股市好转,一批先知先觉的深圳大户纷纷到上海大量购买上海的股票。随着二级市场价格上涨,库存的电真空股票给公司带来了丰厚的利润,淘得第一桶金。1990年12月19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开市锣声首次响起,公司果断抛出10股电真空,被申银证券吃进,每股成交价为365.70元,这可是载入改革开放后中国主板市场史册的第一笔交易!

“上海市银行博物馆”官方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