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1959年10月是建国十周年庆典,留给人民大会堂的工期只有十个月左右的时间,这么短的工期虽说顺利完成了任务,但是难免会留下一些建筑遗憾的。因此,当初在建设的过程中,也给这个建筑留下了一些“余地”。

这样做,也是为了便于后续修缮和改造的时候,有可供选择和周旋的空间。

在往后的日子里,大会堂先后有好几次修缮和改建的经历,这篇文章,我就和你聊聊,浙江厅为何挪动了位置,把原来的位置让给了台湾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浙江厅为何改成了台湾厅

1959年,大会堂正式投入使用的时候,因为当时的历史条件影响,是没有台湾厅得。直到人民大会堂投入使用后的第13个年头,也就是在1972年,在这一年的二月份,尼克松来我国访问期间,在上海和咱们签署了《上海公报》,这份公报也是咱们和美国之间,签署的首个联合公报。

所谓的联合公报,简单的理解就是,两个或者是两个以上的国家,就相关的重大国际问题进行商谈以后,达成的协议是一份正式文件。

1972年二月签署的《上海公报》里面提到了台湾问题,是这么说的,台湾是中国的一个省,解放台湾属于中国的内政,他国没有权利干涉。并且,美国也做出承诺,会从台湾撤走美国的军队和军事设施。

伴随着《上海公报》的正式签署和公开发布以后,台湾问题解决得道路也变得通畅了许多。在这之前,在大会堂增设台湾厅,一直是大家伙的一块心病。如今,《上海公报》签署了,那么,增设台湾厅这个提议也就摆上了桌面。

于是乎,在周公的牵头之下,台湾厅的增设工作安排给了人民大会堂的管理局来落实,同时,又指派了国家文物局来协助完成这一项工作。或许,会有读者不了解,增设台湾厅这个工作,怎么又和文物局扯上关系了呢?

因为在每个厅室里面都会摆放一些文物,大会堂后期进行装饰的时候,也是由国家文物局来协助完成的。因此,台湾厅里面的陈设要摆什么文物,这一项工作就要由文物局来落实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70年代,大会堂只有28个地方省厅,这些个省市的厅室都是由各省市,自己组织来负责装饰的。因为只有每个地方的人,才了解当地的文化风俗,由当地人自己来完成,是最能体现当地文化的。

所以呢,台湾厅在具体的装饰环节上,就征求了很多台胞的意见,并且,也让他们参与到这项工作里面。

当时,给到的工期是要在1972年的国庆节之前完成,因此给予的工期不是很宽裕,只有半年左右的时间。在国庆到来之前,台湾厅的工程也正式完成了。当工程完成之后,周公等人亲自到实地进行考察。

实地走了一趟之后,周公给出了两个意见,我们现在回头来看,不得不佩服周公当时目光的高瞻远瞩。

第一个意见:台湾厅的面积有些小了,不够大气;

第二意见:位置偏僻(在二楼)。

尤其是位置偏僻这方面,或许会有读者不了解位置偏了,会有什么影响?要知道,外交影响力涉及到两个方面,除了硬性方面,还有一个软性影响。

尤其是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攀升,中国的一举一动,势必会引来世界关注的目光。

因此,在台湾厅里举行的各种外事活动,肯定会引来世界关注的目光,这样的影响力传到世界舞台上,最直接的一个影响就是,让别人知道了一个答案:台湾是中国的台湾,是不可分割的土地。

我们回头再来想,如果台湾厅的位置偏僻,而且面积又小的话,那就会让一些居心叵测的人,在这两个问题上大做文章,会恶意揣测咱们是不是带着区别的目光来看待台湾这个小岛呢?更多的时候,我们不要以善意去高看人性,而要以最大的恶意去揣测人性,这一条规则尤其适合西方媒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我个人看来,周公当时在70年代,能给出这两个至关重要的意见,能看三步甚至五、六步棋,这个眼光确实是非常人所能及。

问题提出来以后,那么就是要给台湾厅重新安排一个新家了,那么,为何最终要让浙江厅挪窝,腾出位置给台湾厅呢?

李南雄,是台湾学者,周公在接见他的时候,也给出了这个问题的答案。

一来,浙江厅的位置很好,就在一楼,而且面积也很大。把台湾厅和浙江厅的位置对调以后,那么,台湾厅面积也变大了,其影响力也会逐年增大。

其次,最重要的一个原因,老蒋出生于浙江宁波的奉化,是一个地道的浙江人,他离开大陆之后,去到了台湾。

把浙江厅改成了台湾厅,其中的寓意就很明白了,简单说来就是这么四个字来形容:一脉相承!

再往深刻一点来解释,不管是浙江人还是台湾人,都是中国人,台湾的问题归根结底都是内部问题。至于如何选择,就由台湾人民自己来做出选择。

李南雄也把他和周公的这次谈话整理成文章,在海外的媒体上发表,引起了很大的影响。周公的格局之大,准确的说,是中国的大格局,让世界重新认识了一个不一样的古老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