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日,多家研究机构联合发布了《直播带货消费维权舆情分析报告(2023)》。报告分析显示,2023年直播带货消费维权舆情主要反映出八方面问题,虚假宣传问题排名第一。报告还分析了17位主播2023年的直播带货消费维权舆情。其中,李佳琦维权舆情最多,占比41.00%,相比2022年增长11.79%。

这不是李佳琦等网红主播第一次被公开点名。此前,李佳琦等人就因直播带货问题,不但被中消协公开点名,也被相关研究机构报告点名。按说,相关主播被点名后应该汲取教训主动整改,以维护自己的“羽毛”,但遗憾的是,有的主播被多次点名却不知悔改,成为上榜常客。在今年315来临之际,再次点名17名主播,警示意味显而易见。

有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直播电商市场规模达到4.9万亿元,同比增速为35.2%。直播电商用户规模达到5.3亿人。可见,很多消费者选择到直播间购物。然而,部分主播带货行为不规范,有的涉及虚假宣传(舆情占比38.53%),有的涉及产品质量(占比34.22%),有的存在价格误导(占比15.10%),这些舆情意味着消费者权益受到侵害。

实际上,此次被点名主播所涉及的带货问题,都是我国《广告法》《产品质量法》《价格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以及《网络主播行为规范》《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规定》等明确禁止的。然而,这些主播却无视法律法规和消费者权益,进而涉及消费维权舆情。究竟是这些主播人“红”了就目空一切,还是为了赚钱漠视自身应当承担的责任?

这些带货主播成为网红,既缘于自身努力,也缘于刻意包装,更是因为粉丝追捧。但是人越“红”,责任就越大。按说,这些网红主播应该为自己的声誉负责,对自己的粉丝负责,也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比如直播带货时不搞虚假宣传,对商品质量严格把关,价格方面不误导消费者,就是负责任表现。但事实是,部分网红主播漠视自身责任。

希望此次被点名的17名主播,将这种“被点名”视为一种耻辱,深刻反思自己履职尽责情况,及时进行整改。而长期追捧这些网红主播的粉丝们,也要理性看待自己的偶像,不能因为喜爱偶像而盲目购物。同时,有关部门也要对这些被点名主播重点监管,因为这些主播名气大,带货量大,其不规范行为给消费者和社会造成的危害也大。

不管多大牌的主播来带货,直播电商平台都应该“守土尽责”严格把关。因为这既关系到用户权益,也关系到平台形象。从某种程度来说,这17名带货主播之所以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也与直播平台包容、纵容有关。由于平台更看重自身业绩,更希望网红直播带动流量,几乎对网红主播没有实质约束,否则网红主播不会变成问题主播。

根据《网络主播行为规范》第二条规定,网络主播应当自觉遵守法律法规规范,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自觉履行社会责任……第十四条则规定网络主播不得出现夸张宣传误导消费者等31种行为。对于被点名的主播,从直播平台到有关部门,该封禁账号、纳入“黑名单”的要依法处置,不能因为主播“红”就轻易放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