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远亲不如近邻”,但住在重庆江北区的朴先生却遇到了一位十分“难搞”的邻居。

对方家中总是日日夜夜不消停,在与对方沟通无果后,朴先生选择了报警处理。

他本以为经过警方的教育和警告,对方会收敛一些。

但万万没想到的是,正是自己的这一通报警电话,直接将对方送进了大牢,邻居全被判处了死刑!

明明只是扰民,为何会被判处死刑,这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隐情呢?

1

吵闹的邻居

隔壁“咚咚咚”的敲门声此起彼伏,这样的声音自从朴先生的新邻居搬来后,似乎从没消失过。

起初面对新邻居,朴先生还会热情的跟对方打招呼,想和对方好好相处,但得到对方几句不咸不淡的回复后也就熄了火,想着或许对方就是性格冷淡的人。

可谁能想到,这位看似冷漠的邻居入住后,却似乎每天都在接待朋友。

更惹人厌烦的是,这些朋友白日里到访并不多,大多数都是深夜到访,伴随而来的就是接连不断的敲门声。

而这些敲门声也如同魔音贯耳一样,吵的朴先生一家子都睡不好觉。

好不容易睡着了,又会被邻居传来的说话声、嬉笑声打断,偶尔喝酒划拳的大喊大叫更是让朴先生一家再无睡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邻居的日夜狂欢,显然打乱了朴先生一家人的生活,朴先生与妻子都是上班族,白天忙的打转,就想着晚上好好睡一觉。

可在邻居的骚扰下,连睡个整觉都是奢侈。

为了能正常生活,朴先生也曾经试图跟对方协商,但对方不是“已读不回”就是干脆装没听见,依旧我行我素。

无奈之下,本想有事好商量的朴先生只能报警处理,希望警方的介入能够还能自己一家清净。

和朴先生只想“息事宁人”的态度不同,警方在与朴先生沟通后,得知了邻居经常昼伏夜出,夜夜聚会欢庆后,却嗅出了一丝异常的味道。

一个人天天不睡觉,或许是工作特殊的缘故,但一群人都不睡觉,跑来聚会、喝酒,难道这些人都不用上班工作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更让警方内心警铃大作的是,在查询朴先生的邻居黄某的身份信息后,赫然标记着“此人曾有吸毒前科”。

我国的禁毒力度自然不必多说,作为曾经的瘾君子,黄某自然会被警方重点关照。

因此,对于这次的“扰民”事件,警方也警惕了许多,不仅仔细询问了朴先生关于黄某的日常作息,还前往物业调出了以往的监控。

而据监控显示,黄某的确每日都在深夜接待朋友,但每天前往黄某家中的人却都不一样。

要知道,一个人的交友圈子或多或少都会有所重叠,怎么会出现每天到家做客的朋友,都与之前的人截然不同呢?

这样的反常,让警方加大了对黄某朋友圈的调查,最终确认,这些每天到访的男男女女也大多都是吸毒人员!

也就是说,黄某很有可能在家里聚众吸毒,而能够作为众多瘾君子们的大本营,夜夜都来造访,就代表着黄某或许还会涉及到贩卖毒品!

眼看事件走向愈发严重,可能涉及到不可估计的毒品买卖,警方自然不敢掉以轻心,设立专案组调查,可更让他们“惊喜”的事还在后面……

2

放长线钓大鱼

在通过对黄某的银行流水进行调查时,一个姓姚的男子进入了警方的视野。

根据资金往来显示,黄某每隔一段时间就会给姚某的账户转入巨额流水。

而两人并无生意上的往来,再联系到黄某家中络绎不绝的瘾君子们,警方立刻判断出,这位姚某就是黄某的上线,向黄某供给毒品。

当警方以姚某为圆心进行社交调查时,发现了一个更加可怕的事实:姚某的毒品贩卖团伙,势力已然涵盖了整个四川与重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与姚某往来较多的毒贩中,罗某是其中来往最频繁的一个,且大多数是姚某向罗某汇款。

也就是说,罗某就是姚某的上线。

显然,与黄某这样向散客兜售毒品的“小虾米”相比,这位持有大量毒品资源的姚某和罗某,才是真正的“大鱼”。

就这样,以罗某、姚某、黄某为首的一条完整的毒品贩卖链条,被警方挖了出来。

这边,警方调查进行的如火如荼之际,那边黄某等人也有了新动静。

黄某近日发现,曾经多次上门要求自己保持安静的邻居不再到访了,这样的异常举动让黄某顿时心生警惕。

在黄某的建议下,几人选择了搬家,并将新的窝点设置在了一座村子里。

姚某等人的举动可让警方犯了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原因无他,如果姚某等人还在城市中居住、进行贩毒活动,那么在人员变动频繁的小区里,出现一两个陌生人很正常。

对于警方来说,监视工作也会更好进行;

可对方将老窝藏在了村子里,村庄一般少有生人进入,村民们更是会对脸生的人格外注意,何况是本就做贼心虚的姚某等人呢?

因此,如果警方贸然靠近侦查,很有可能会打草惊蛇,导致前功尽弃。

无奈之下,警方只能围绕着村子进行监视,并找了几名村民,私下沟通,让这几位热心村民暂时充当警方的“眼睛”,一切等待着更好的时机将其一网打尽。

虽然只能被动的等待黄某等人再次搬家,但警方很清楚,姚某等人习惯了在闹市附近做生意,骤然搬到偏僻的村子里,本就不方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许多吸毒人员出于各种考虑会放弃在黄某这里购买,他们也会无法接受客源减少,因此,自投罗网也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警方的判断是正常的,在村子里仅仅居住了几个月,姚某等人就按捺不住性子,从村子又搬到了城市里。

本以为这桩贩毒案件就此落幕,可偏偏,姚某等人身上又有了更大的发现!

3

一网打尽

姚某等人重新将窝点搬到了某小区里,而警方也随即在小区严密的布控、监视。

让警方感到奇怪的是,这次搬家后,张某、姚某等人不再接待瘾君子们,而是待在家里,几天几夜不出门现身。

直到一天,罗某与姚某外出,回来时搬着一个大圆塑料桶,从监控中不难看出,饶是这两位成年人,在搬动大桶时也显得有些吃力。

两名毒贩,为何会突然把一个沉甸甸的大桶搬回家,从两人小心翼翼的动作中也能看出,这个大桶很重要。

办案经验丰富的警方在看到大桶的第一瞬间就有了答案——制毒!

姚某、罗某居然是制毒、贩毒的大毒贩!

这样的发现让警方意识到,不能再等待了,这批毒品一旦制成流入市场,就会是无数个家庭的家破人亡,后果不可想象!

等待了两年,此时就是最好的实际!

2016年4月6日,抓捕行动正式开始。

这一天,警方跟随外出做交易的姚某,准备抓他个人赃并获,但狡猾的姚某却将交易地点设置在了一家加油站旁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更让人意外的是,姚某等人还随身携带了枪支,这就意味着,如果在抓捕过程中出现意外外引起加油站爆炸,那么后果不堪设想。

眼看姚某等人下了车,快要完成了交易离去,警方只能咬牙开始了行动。

几名警察迅速冲过去压制住了姚某等人,因为事发突然,仅仅在几秒钟之间,姚某等人还没能反应过来发生了什么事。

在姚某落网的同时,黄某、罗某以及诸多犯罪分子,也被其他分队抓捕落网。

而在警方对姚某等人的窝点进行调查取证时发现,这间小小的公寓内放满了制毒的原材料。

从客厅再到卧室床上、衣柜里,就连厨房的锅里都放了液体状态的毒品!

最终,据警方统计,在姚某的窝点中共查出两万多片成品冰毒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成分纯度非常之高,仅仅一两颗就足以击溃一个人的心智,让人丧失判断力,而毒品的原材料更是无以数计。

但姚某及其同伙,在面对警方审讯时,却玩起了“一问三不知”。

不知道自己犯了什么罪,不知道毒品的材料从哪来的,更不知道毒品是怎么跑到了自己的家里、车上。

尤其是身在四川贩毒的张某,更是直接表示,毒品是朋友放在车上了,但是问他是哪个朋友、为什么放在他车子上,同样说不出来。

这些人本以为,依靠着死缠烂打就能够侥幸过关。

可警方早已蹲守他们两年的时间,投入了大量的人力,早就对他们了如指掌,怎会是几句插科打诨就能混过去的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

认罪伏法

在铁的证据面前,黄某、姚某、罗某等人最终还是低下了头,承认了自己的罪行。

而这桩因“扰民”事件而牵连出的贩毒大案,也终于落下了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