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是六朝古都,所谓六朝古都指的是东吴,东晋,和南北朝时期的南朝宋,齐,梁,陈。南朝(金陵,建康,建业)是汉人统治的王朝,北朝基本是外族统治的王朝,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正是有了东晋开始的南朝,(五胡乱华在北方的汉人基本被外族杀光)西晋残余王朝的汉人从中原到了金陵,建立了东晋王朝,在金陵保存了汉人的政权,保留了汉人的血统,否则汉人有可能就被灭了。经历了南朝的宋,齐,梁到了南朝陈时,北方的北齐北周被汉魏化的汉人隋文帝杨坚收复,建立隋朝。接着南下收复了南朝的最后一个王朝陈,统一了中国。南朝结束。
六朝古都留下了很多岁月的痕迹,但很多痕迹仅仅是遗址,历史上曾经存在过的地方,很多看到的也是后来各朝代的重建翻建,或是根据传说新建。而现在能看到的真真切切的南北朝时期的遗存就是南朝陵墓石刻,或叫六朝石刻,南朝石刻。是中国南北朝时期南方宋、齐、梁、陈四个朝代的帝后陵、王侯墓前的石刻,这些石刻主要位于江苏省南京市及其附近的丹阳市和句容市一带。
这些石刻所描绘的形象包括貔貅、天禄、麒麟、龟趺和其他传说中的巨兽。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初宁陵、永宁陵、永安陵、萧秀墓、萧景墓、萧恢墓、萧憺墓、萧融墓等。
三月的一天我去寻找了部分的南朝陵墓的石刻,转了几趟车,说说寻找的过程和发生的一些趣事。用导航来到了学则路第一个目的地,萧宏石刻公园。出乎我的想象,原来看了一些介绍,说是石刻大多都在荒野,偏僻的地方,南京的石刻主要分布在栖霞,江宁等地,大部分散落在乡村的田野山丘或是田间小路。很有野趣。但是这个萧宏石刻公园,由于周边的建设发展,附近早已成了繁华的街道,周边高楼林立,再是乡间田野也不合适了。所以建成了石刻公园,石刻被玻璃围了起来,风景是美了,环境是美了,只是少了些沧桑和野趣,少了些感觉。更主要的是石刻看的没有了那种岁月沉淀的氛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萧宏(473年-526年),字宣达,南朝梁宗室大臣,梁文帝萧顺之第六子,梁武帝萧衍之弟。受封临川郡王,谥号“靖惠”,因此后人将其称为“梁临川 靖惠王”。梁临川靖惠王萧宏墓现存南京。据史料记载,萧宏一生敛财无数,沉湎声色,生活奢侈,徇私枉法。评价不是太好。
下面的图片我就不介绍了,里面转了一圈,看石刻看得有点不过瘾。看着不过瘾就各个角度的看,拍片子,拍的不好就别介意了。不想看就划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景色确实不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华表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残缺的部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是萧宏石刻公园的介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看完萧宏石刻公园又转了一路公交到了十月村,去找萧景墓神道石刻,前两年曾来过十月村,是为了看十月村的毛主席塑像。今天不说这个了,用手机导航走了一段路,宽阔的大马路,路上汽车穿流,人很少。路边全是郁郁葱葱的树木,既没有田地,也没有空旷地,我想着怎么着也要有一片开阔地吧?我想错了,导航叫着,前方五十米左转,我心里一阵疑惑,这哪里有路啊,全是树啊,往哪转?大约走了有五十米的样子,果然看到了一条小道,说是羊肠小道绝不为过。进了小道还是疑惑,路边还是树,路又窄,关键前面看到的还是无头路,用铁丝网的门挡住了前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还是硬着头皮往前走,导航说你已到达目的地,目的地在你的右边,前面有个小河沟,小河沟边上有块不大的空地,我进去一看,有一根华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看了看介绍,神道现存辟邪一,华表柱一,这里过去进行过考古勘探和试掘,但是没发现地下墓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梁吴平忠侯萧景墓石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进去看到了这个华表,细细高高。但是据说这个华表很有意义。而这里的辟邪更有意义,说是南京市徽辟邪的原型。介绍上没有市徽原型一说,后来查资料才知道。
萧景墓石刻位于南京市栖霞区栖霞街道甘家巷西,(十月村路)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地表上存有石望柱(即“华表”)、石辟邪各一座。
在南京现存的十多处南朝石刻中,萧景墓石刻堪称名气最大的一处:其一,南京曾经的市徽上的辟邪图案,就是以该辟邪为原型。其二,石望柱的艺术价值极高,《中国古代建筑史》中,专门收录了萧景墓石望柱的照片与绘图,称其“简洁秀美,雕塑虽多而无繁琐的弊病,是汉以来墓(华)表中最精美的一个”。
华表柱是现存南朝同类遗物中保存最完整的一例,长方形柱额上反刻“梁故侍中中抚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吴平忠侯萧公之神道”。这种特殊书体“反左书”在南朝神道华表柱上仅存两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面有石兽,有文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下面有造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是后来放大后的截屏,华表柱是现存南朝同类遗物中保存最完整的一例,长方形柱额上反刻“梁故侍中中抚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吴平忠侯萧公之神道”。这种特殊书体“反左书”在南朝神道华表柱上仅存两例。
字是反写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放大的截屏,反写的字,上面有石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介绍说还有一辟邪,这块空地上就这么一个华表,周边用铁丝网拦起来,也看不到辟邪,我想是不是在外面,通过铁丝网看外面有个小山包,(不知那个小山包是不是吴平忠侯的墓)其它就是农田了。我想这辟邪到哪去了,转了几圈也看不到,又走出去看介绍也没看出个所以然,心里有些失落,哎!看到小河沟边上来了个老年妇女,拎着个桶不知道在干什么,我想看不到这辟邪也只好走了,望望远处封着铁丝网的无头路,看看小河沟,看看妇女桶里是啥东西?正是踏破铁鞋无觅处,这一走发现路左边有个豁口,辟邪在这里。因为小道很窄,路边都是树,远处根本看不出来这里也有块空地。这进去一看,这辟邪绝对是有气势,有感觉,再加上走了这么多的路,感觉不能轻易放过这发现,我就开始围着这个辟邪左拍右拍。反正感觉这个辟邪有气势。后来才知道我的这个感觉还真是感觉对了。原来这是南京市徽的原型,看来绝对不是我一个人有感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墓前原存有石辟邪二,神道石柱一,其中一石辟邪为残体,没办法修复1956年又埋入原处土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辟邪身上的花纹,大舌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屁股上缺了一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仔细看辟邪身上还有很多残缺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张看着最有气派,也像现在的市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在的市徽辟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市徽的原型辟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在的辟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萧景(477年-523年),字子昭,梁武帝叔父萧崇之之子,梁武帝的堂弟。少好学,长于辞令。齐时曾任永宁令,政绩显著,史称“政为百城最”(《南史·梁宗室传》)。齐永元二年(500年),封步兵校尉。萧衍代齐建梁后,封吴平县侯、南兖州刺史,加都督。后历官领军将军、宁蛮校尉。雍州刺史、侍中、安西将军、郢州刺史等职。
他勤于政事,颇负盛名。梁武帝对他极为器重,“军国大事告与议决”。普通四年( 523年)卒于郢州治所江夏郡城(今湖北武昌西南黄鹤山上),时年47岁。梁武帝诏赠侍中。中抚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谥曰忠。萧景死后,初葬于江夏,后迁葬建康(今南京)。
资料的介绍,萧景少好学,长于辞令,政绩显著,“政为百城最”,勤于政事,颇负盛名。梁武帝对他极为器重,“军国大事告与决议”,看得出萧景是个好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看完了萧景墓石刻,下一个目标,萧恢墓石刻,查了一下还要坐一站公交,公交车实在是难等,查了一下步行距离,两公里左右,决定走过去。这一趟萧恢墓也是一波三折。走了一段大路,导航导着导着,左拐大路变成了小路。这路两边尽管也盖着些房屋,但隐隐的可以感觉到这里还是乡村的一部分。路上还有一根限高的栏杆,高点的汽车也过不去,连着左转左转的终于听到导航叫到,你已到达目的地,目的地在你的右边。我一看呆了,眼前果然有个门,是个木栏杆们,这门并不高,门已经用铁丝和旁边的栏杆用铁丝捆起来了。进不去了,我往回走走没有门了,往前走走更没有门了。刚想着怪这导航,因为我曾经吃过导航的苦头,又一想这里确实是门啊。难道。。。一下子想了很多,最终觉得可能各种原因这里关门了,
忽然发现里面的小路上有一对老父妻在散步,又觉得人家可能是里面的住家,或是工作人员。我想问一下从哪里进去的,太远人家听不见,大喊一声又觉得不雅。看着他们过来的方向往里望望,再在外面看看,旁边都没有门的迹象。完了,看不到了,心里一阵难过懊悔,来的不是时候,哎。。。
天无绝人之路,这时发现有一处门栏杆被人扒开了一块,难道也有人曾碰到过我这种情况,一急之下。。。我想了一下也不能就这么回去啊,我也钻进去看看,反正又不是干坏事,想着就尝试着,只是想着容易,但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不是将至而是以致,这一尝试才知道身手已经不灵活了,仰着进钻了半截,手上拿着手机无处扶,进不去了。又翻过身尝试,身上背着包又碍事,那扒开的空洞就那么大。想着只要有决心肯定能实现。折腾半天还是折腾进去了。进去后跑了几步追上那对老夫妻,问问人家,假装找不到门了,从哪里能出去,人家很客气,指了指一个方向,看过去哪个方向已经不像是农田的感觉了,我谢过后也不再去找门了,先看看这石刻再说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感觉挺好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是南朝梁时宗室大臣萧恢墓前神道的石刻。
萧恢(476年-526年),字弘达,梁文帝萧顺之的第九子(一说第十子),梁武帝萧衍的异母弟。幼聪颖,7岁时便能通晓《孝经》、《论语》之义。他擅谈笑,爱文酒,涉猎史籍,轻财好施,颇有士大夫风范。齐时官至北中郎外兵参军、前军主簿。梁天监元年(502年)封鄱阳王、侍中、前将军,领石头戍军事。后累迁南徐州刺史、鄂州刺史、荆州刺史、益州刺史等职。普通七年(526年)九月卒于荆州刺史任所,时年51岁。梁武帝诏赠待中、司徒,谥曰忠烈。次年二月廿五日葬于建康。
他擅谈笑,爱文酒,涉猎史籍,轻财好施,颇有士大夫风范。评价不低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里面一些简单的附加设施装点,也可以算是个石刻公园吧,周边一边围起来了。周围还是农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径,杂乱的草地和菜地,远处还有粪桶,没有那种田园风光的感觉,气味不太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小道,有座椅,可以在里面散散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旁边还有萧憺墓石刻,萧憺墓石刻的介绍,已经残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萧憺(478年-522年),字僧达,南朝梁简文帝第十一子,始兴郡王。
梁天监元年(502年),加封安西将军、始兴郡王。他在荆州任所,励精为治,广辟屯田,诉讼分明,深得民心,减省力役,颇有政声。天监七年冬回京都建康,当地人依依不舍,作歌唱道:“始兴王,人之爹,赴人急,如水火,何时复来哺乳我?”后历官中书令、雍州刺史、益州刺史。荆州刺史。天监十八年,迁待中、中抚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领军将军。普通三年(522年)十一月去世,时年45岁。梁武帝诏赠诗中、司徒、骠骑将军,谥曰忠武。看来这萧憺也是个好官。
这一路看到的这宗室大臣都是好官啊,就是萧宏公园里的那个萧宏名声不太好啊,一生敛财无数,沉湎声色,生活奢侈,徇私枉法。想不到一千多年后这萧宏墓神道的石刻却是风光无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萧谵墓现存石碑一通,龟趺座两个。约立于梁朝普通三年(522年)十一月八日(《江苏金石记》)。石碑为神道东侧石碑,是南朝陵墓石碑中保存文字最多的一通石碑。
1955年,江苏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和南京市文物保管委员会将这块石碑从水田中提升,并从青龙山购来石块4个作为石座,再次对这块石碑进行了维修加固。 1957年,建碑亭保护。
这个就是那个碑亭吧,碑现在看不到了。但这碑名气不小,碑脊两边各饰相互交结的双龙。碑额上书“梁故传中司徒骠骑将军始兴忠武王之碑”17字,共5行,每行4宇,末行1字。虽是楷书,但带有行书笔意,为历代书家所瞩目。
碑阴列记人名。碑文楷书,共36行,每行86字,共3096字。碑文虽有脱落,但能够辨认的尚有2800余字。该碑为著名文人、东海徐勉(466年-535年)撰文,吴兴贝义渊书写,都元上石,丹阳房贤明刻字(《石刻考工录》)。该碑碑文为楷书,梁启超称“南派代表,当推此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碑亭,遗憾的是碑亭关门,碑看不到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萧憺石刻东部的辟邪头缺了一块,身下有两个小辟邪。这还有个传说,关于萧谵墓东辟邪头部残缺,在当地农民中广泛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萧谵墓神道右边(东侧)大石狮子肚子下面有个小石狮子(小辟邪),以前大狮子经常会拖小孩子给小狮子吃和玩,后来人们就把它的头打掉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两个小辟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好不容易钻进去的,也舍不得轻易出去,我也是左转右转,各角度各方位的拍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看了半天,拍了半天,意犹未尽。。。结束回家,按着那两位大爷大妈指的路,往那个方向走,路宽了,还有个小广场,走到正路上,看到了大门,是来时路过的,大门对着的是当地村委会还是社区啥的?有个党群办公的大楼。看着这大门,办公楼怎么也想不到这里会是神道石刻的大门,估计原来这里就是一片荒草野地,现在周边也发展了,文物也要保护了,所以也把它当成一回事了,门口没有任何标记,当地人见怪不怪了,也把这里当成休闲娱乐的小公园了,就是难为了那些兴致冲冲的历史,古迹的爱好者了。这个办公的地方和那片农田(就是那片石刻处,尚且称呼它也为一处公园吧)圈到一起了,绝不能怪地图导航,只能是地图导航没有与时俱进而已!
有关视频
萧宏墓石刻公园

萧宏石刻公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萧宏石刻公园

萧恢,萧憺墓石刻

梁朝宗室大臣萧恢,萧憺墓室神道石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梁朝宗室大臣萧恢,萧憺墓室神道石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