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4月26日夜间,中华航空空客A300在日本执行复飞程序时,二号引擎突然喷出火光,随后飞机跌落在跑道外的草坪上。

连续的爆炸导致264人死亡,仅有七名乘客幸运生还。

作为日本航空史上伤亡数字排名第二的空难,它的出现,极大影响了中华航空的飞行安全记录。

那么,本次空难背后的原因是什么?为何四年后中华航空又一次发生空难记录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中华航空公司旗下班机,当时空客A300正执行从台湾到日本名古屋机场的飞行任务。

因为本次航班飞行时间短,主副驾驶为老带新组合,航空公司希望以此培养年轻飞行员的经验。

飞机靠近名古屋机场时,主驾驶将飞机降落任务交给了年轻的副驾驶,自己则在一旁指挥。

此时第一个意外发生了,飞机遭遇空气乱流,机身出现明显颠簸,随着塔台要求飞机速度降至180节,空气乱流带来的颠簸很快消失。

为更好地锻炼副驾驶的飞行技术,机长要求不使用自动驾驶,改为手动操作飞机降落机场。

很快机场塔台发来了降落信号,指引班机在34号跑道降落,接到指令的副驾驶准备减速。

不料发生了第二个意外,飞机突然加速,飞行角度也不断抬升,面临着冲出跑道坠毁的风险。

机长要求副驾驶关闭油门,推动操作杆,从而减缓速度、完成降落。

然而不管副驾驶如何操作,飞机依旧在加速攀升,无奈之下两人只能向机场汇报,希望启动复飞程序。

根据机场规定,如果飞机在降落时出现意外、无法降落在规定跑道,需要重新飞行至安全高度,等待再次降落。

职空管了解情况后,同意了机长的请求,随后机长接过操作杆开始控制飞机。

只可惜一切为时已晚,飞机依然不受机长的操控,在努力几十秒后飞机渐渐失去动力,最终坠毁在了机场草坪。

事故发生后,机场消防人员迅速前往进行灭火救援工作。

日本自卫队在清理CI140航班坠机现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日本自卫队在清理CI140航班坠机现场

救援工作完成,接下来就需要探明本次空难发生的具体原因了。

为此,空难调查员来到医院找到醒来的幸存者,想要了解飞机失事前是否有异常情况发生。

据幸存乘客回忆,飞机降落前并没有感觉到特殊情况,他也是醒来后才知道飞机失事了。

原来,飞机启动复飞程序后几乎是垂直攀升,强大的重力加速度让机场人员迅速陷入昏迷。

由于机长和副驾驶并未生还,调查人员无法从乘客口中得知降落时的具体操作流程。

随后,调查员来到事故现场观察飞机失事的划痕,凭经验推断出:飞机坠落时机头抬起角度约为四度,起落架以左侧倾斜的姿态率先着地,接着两侧引擎撞向地面,引起了机油箱大爆炸。

根据事故还原,大家基本认定:飞机是垂直拍向地面。

但调查员不明白:飞机为何在降落时大幅度抬升呢?

他们找到当值的空管进行询问,了解了飞机执行复飞程序的情况,却无法得知机长为何要决定复飞。

好在记录飞机数据的黑匣子被找到,在等待数据恢复的几个星期内,调查员仍在寻找事故的原因。

首先,调查员们怀疑是飞机是引擎动力出现了问题,导致飞机在复飞过程中突然失去动力,从而坠落。

调查员们找到了飞机引擎,在对内部进行拆解后发现,这个猜测不成立。

飞机引擎内部并没有损坏的迹象,引擎内部的涡旋叶片上却是充满刮痕,证明飞机在坠毁时依旧正常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被清理出来的CI140航班B-1816号机的部分残骸

排除引擎故障后,调查人员将目光锁定在飞机两侧的机翼。

失事飞机在两侧机翼前后均装有可移动的小型机翼,以应对不同飞机速度的情况。

调查员怀疑,飞行员在执行复飞程序时没有调整机翼设定,导致空气阻力过大引发安全事故。

对现场机翼进行搜寻后发现,大部分机翼已经脱落或者坠毁,无法复原当时机翼的具体位置,但好在还可以通过制动螺栓来判断机翼当时的设定。

经检查,机翼位置是符合复飞程序的,不存在操作失误问题。

眼看调查陷入了僵局,调查委员决定邀请空客公司的专家协同调查。

专家到来后,提出重点检测飞机的油门杆,飞机复飞时,如果油门杆没有推到指定位置,便无法为飞机提供足够的动力。

然而在对飞机残骸进行全面检测后的结果显示,飞机在进行复飞时程序完全正确,根据设定,飞机应当有足够的动力进行复飞,安全事故不应该出现。

好在此时黑匣子数据已经恢复,调查人员可以查看飞机的飞行数据和主副驾驶对话记录。

调出飞机飞行数据后,调查人员一开始没有发现问题,他们甚至认为,当时没有必要启动复飞程序。

仔细复盘下来他们终于发现了异常,飞机启动复飞程序后,驾驶员仍在控制飞机降落,似乎是有意和飞机的自动驾驶模式对抗。

于是调查员开始对机长和副驾驶展开背景调查,发现两人对所驾驶的空客A300并不了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原来,机长过去一直担任波音系列客机的副驾驶,直到一年前才转正为空客系列的机长。

副驾驶在中华航空公司则是学员身份,只接受过小型飞机的训练,也是在一年前才转到空客系列担任副驾驶。

因此,两人对于空客A300机型的飞行时间不过一千多小时,算不上十分熟练。

随着机长和副驾驶舱内对话的曝光,调查员的这一猜测被成功验证了。

其中一小段对话,揭露了本次空难的真实原因:因为副驾驶对机型并不熟悉,操作时由机长在一旁指挥,在推动油门杆时,副驾驶不小心启动了复飞程序,但由于害怕没有第一时间向机长报告,这才为飞机事故的发生埋下伏笔。

机长发现复飞程序启动后,并没有第一时间接过飞机控制权,反而要求副驾驶继续推动控制杆,导致人工操作和自动驾驶陷入对抗局面。

随着飞机强行降落失败,机长接过了飞机控制权,开始准备手动复飞。

慌张的两人没有发现,此时飞机复飞程序仍在运行中,因此机长加大推力后,飞机的速度变快,机头也被抬升至50度,导致飞机在垂直攀升中因失去动力而坠毁。

事故调查到此,基本可以判定,是机长和副驾驶操作不当导致的飞行事故发生。

不过调查人员对其中的一些疑问非常不解,例如,机长为何没有第一时间关闭复飞,为什么坚持向前推动油门杆呢?

抱着这些疑问,调查人员找到了中华航空公司,这才了解到背后的原因。

机头扬起失速的CI140航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机头扬起失速的CI140航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原来中华航空公司训练机中没有空客A300的机型,机长当年训练时是被派往泰国,额泰国训练中心的机型,和本次使用的机型在关闭复飞程序上存在差异。

泰国的机型只需向前推动油门杆,便可以强行稳定水平安定面,实现飞机的平稳降落,和波音飞机操作流程类似。

所以在复飞程序启动后,机长才要求副驾驶推动油门杆。

事实上,空客A300虽然自动驾驶技术先进,可在这一程序的设计上十分不合理。

因为复飞程序设计在油门杆上,飞行员在推动油门杆时经常发生误触现象,关闭复飞程序需要几道复杂步骤,很多年轻的副驾驶在紧张情况下根本记不住。

这种情况在过去十年间已经出现过几次,因此在空难前一年,空客公司发布了公告,提出可以修改这一程序。

修改后的空客A300在启动复飞程序后,只需要向前推动油门杆,就能稳定水平安定面,让自动驾驶将控制权交给飞行员。

只是,由于修改公告并非强制性,中华航空公司并没有对旗下机型进行修改。

通过还原事故发生的全过程来分析,这场空难的背后是很多巧合叠加的结果,航空公司、空客公司、机长和副驾驶,在这次事故中都有一定的责任。

因此事故发生后不久,日本警方正式起诉中华航空管理人员和正副机长,由于正副机长已经死亡,导致证据链不足,法院判定免于起诉几人。

随后遇难者家属向名古屋法院起诉,要求中华航空和空客公司赔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过好几年的诉讼后,名古屋法庭作出裁决:认定本次空难由中华航空驾驶失误造成,中华航空须赔偿原告数十亿日元的损失,空客公司则不需要承担任何赔偿。

为避免灾难再次发生,空客公司强制修改该系列计算机程序,避免驾驶员和自动驾驶在飞行时发生冲突。

只可惜,中华航空公司虽然修改了飞机编号,却没有吸取教训。

1998年,中华航空旗下空客A300系列,在台湾桃园机场降落时又发生重大空难,事故造成了203人死亡。

经过调查后发现,本次事故和四年前名古屋空难一样,是操作失误导致的。

机长在操作飞机进行复飞时,忘记已经关闭电脑自动驾驶模式,导致飞机在十一秒内处于无人操纵状态,机组人员反应过来时已经来不及。

事实上,中华航空公司从1970年到1999年之间,航空遇难事故发生十起,造成上百人死亡,其中94年名古屋空难和98年桃园机场空难,是最严重的两起事故。

不仅仅是中华航空公司,当年整个台湾航空业安全也是事故不断。

仅1999年上半年,台湾各航空公司大小安全事件发生313起,比香港、日本等地区频率要高出很多。

以至于台湾不少民众怀疑,这究竟是天灾还是人祸?可无论台湾民航局和交通部长如何变化,不该出现的空难仍依旧在发生。

从1990年到1999年间,台湾交通部长换了六任,民航局局长则出现了八位。

每一位在上任之前,都提出要改善飞行安全,减少台湾空难事故的数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此,台湾民航局提出强化飞行安全行动的计划,岛内航空公司也表示要改善工作,降低人为失误率。

结果却是,每一位官员的任期不超过两年,台湾各航空公司飞行安全记录不忍直视。

据统计,台湾每一万飞行小时失事记录高达三次,远超0.818次的世界平均数字,甚至和许多非洲国家事故率相持平。

中国客机在日本坠毁,264人无一幸免,灾难原因令人发怵

比天灾更可怕的是人祸,多次空难事故的发生,足以证明中华航空在对人员培训时的不当态度。

如果当年中华航空公司提前调查,就会发现自家飞机和泰国训练机的不同,也就不会发生之后的名古屋空难。

而台湾航空的教训也在提醒我们,要保持高水平、高要求的情况下,杜绝飞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