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警方捣毁涉老诈骗团伙,涉案保健品被指“天价”,111人遭刑拘保健品行业再次成为舆论焦点
近日,上海浦东警方成功捣毁了一起涉及老年人的诈骗团伙,抓获犯罪嫌疑人高达111名。这起案件再次将保健品行业推向了风口浪尖,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这起案件中,涉事团伙利用送鸡蛋、小礼品等手段,通过发送小广告等方式,诱骗江浙沪地区的老年人参加所谓的“健康讲座”。随后,他们再以免费“疗休养”为幌子,将老年人骗至外省市某酒店。在那里,团伙成员假冒专家为老年人授课,并大肆贩卖假冒伪劣的保健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了解,这些保健品的价格被哄抬至令人咋舌的地步,几十元的成本价被炒至高达4980元的天价。当老年人面对如此高昂的价格犹豫不决时,嫌疑人便使出浑身解数,伪造社会知名人士的诊疗案例,甚至进行现场演示虚假的实验,以夸大所售产品的功效,诱导老年人支付高额款项。然而,在这起案件中,保健品再次成为了舆论的焦点,背负了不应有的骂名。事实上,这起诈骗案件的核心问题在于诈骗团伙的恶劣行径,而非保健品本身。

首先,涉事团伙所售卖的并非真正的保健品,而是假冒伪劣产品,连基本的蓝帽认证都没有,更谈不上合法手续。这些产品不仅无法起到保健作用,还可能对老年人的身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次,保健品本质上是一种用于保健、调理、养护身体的辅助食品,而非药物。然而,在案件中,那么多人却将保健品当作药物来购买和使用,这本身就是一种误解。而诈骗团伙正是利用了这种误解,将保健品当作牟取暴利的工具,诱导老年人进行购买。这种行为与保健品本身无关,完全是诈骗团伙的恶意行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外,案例中还有嫌疑人假冒专家行医,这更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他们不仅欺骗了老年人,还可能导致老年人因为错误的医疗建议而遭受身体上的伤害。这种行为与保健品销售无关,而是涉及到医疗领域的欺诈行为。

因此,我们应该客观看待这起案件,不能将责任全部归咎于保健品行业。社会舆论、媒体报道以及执法单位在报道此类事件时,应该保持公正客观的态度,避免让保健品以及整个保健品行业成为背锅侠。同时,我们也应该加强对老年人的宣传教育,提高他们的防范意识,避免被不法分子利用。

上海涉老诈骗团伙案件的根源在于诈骗团伙的恶劣行径。我们应该从多个角度审视这一事件,客观评价保健品行业的作用和价值,为行业的健康发展创造更加良好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