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华中农业大学陈昌福,武汉科研时代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周鑫军

正文/4040字

预计阅读时间/11分钟

陈昌福有话说

日前,我们在农财宝典-大国渔业微信公众号上发布了题为 一文后,立即就开始收到了可能是一些对虾养殖业者反馈给回来的信息。他们在其中大多数信息中询问的内容是“为什么检测机构获得的病毒阳性结果不可信?如果不相信这些检测机构的检测结果,对虾养殖业者究竟又能相信什么呢?究竟什么样的检测结果才是可以相信的呢?为什么在曾经养过对虾并且发生过对虾疾病的池塘中,重新放养虾苗后的存活率很低,而且更容易发生各种细菌性和病毒性疾病呢……”

看来,在广大的对虾养殖业者中,对于PCR技术等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与结果的认知,还是存在着许多误区的啊。我们就觉得有义务尽可能地继续回复他们的一些相关问题,争取尽量能将他们关心的这些问题,解释得更为清楚一点。否则,至少是有一些对虾养殖业者,还可能继续被这类检测阳性结果迷惑下去而且无所适从的!

近日,我偶遇了某检测公司的的几位管理者,就检测机构出具得阳性检测结果,已经造成了一些对虾养殖业者的迷惑和恐慌时,就水产养殖动物病害的样品问题,与他们进行了简短地交流。这几位管理者都一致认为,将对虾饲料、池塘底泥等作为检测致病性病原生物的样品,结果一定是会对水产养殖业者造成迷惑与困扰的。今后也会指导公司分布在全国各地的水产养殖动物病害检测人员注意这个问题。

现在让我们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是,为什么部分检测机构会针对这类样品进行致病性生物检测?是这些检测人员真的不知道采用这类检测样品是不科学的,还是背后存在其他什么样的利益等原因?值得探讨!

为什么养虾池塘多次消毒后

底泥中还能检测到

白斑病毒DNA?

摘要本文是介绍对虾养殖业者采用鑫华生杀藻剂对养虾池塘消毒后,通过检测消毒前后养虾池水中可培养细菌数量的变化,以及检测养虾池塘底泥中致病性生物的结果。结果证明,经过鑫华生杀藻剂对养虾池塘消毒后,养殖水体中可培养细菌数量出现显著减少,至消毒48h后养殖水体中可培养细菌才逐渐恢复到数量上升的趋势。而采用PCR技术检测养虾池塘底泥中的致病性生物时,则发现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的DNA片段在消毒前后一直存在,不受消毒与否的影响。本文对这种阳性检测结果做出了比较明确地解释,旨在消除对虾养殖业者对这类阳性检测结果的误解。

关键词:对虾养殖;鑫华生杀藻剂;池塘消毒;病原检测;白斑综合征病毒

最近几年,由于各种致病性细菌与病毒导致养殖对虾的传染性疾病高发,不少对虾养殖业者因为各种疾病的暴发性发生而蒙受到了较为严重的经济损失。对于养殖对虾各种传染性疾病的发生与流行,导致广大对虾养殖业者或多或少地产生了严重的恐惧心态。一些对虾养殖业者因为注重对虾养殖环境的生态安全问题,将一些可能与养殖对虾密切接触的物质(如投喂养殖对虾的商品化饲料、养殖对虾池塘底泥等),送到当地水产养殖动物病害检测机构,委托这些检测机构检测送检样品中是否存在危害对虾的致病性生物。结果,这些相关的检测机构先后从对虾养殖业者送检的多家饲料生产企业生产的对虾饲料中,先后检测到了虾肠肝胞虫(Enterocytozoon hepatopenaei,EHP)和白斑综合症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的DNA片段,在送检的养殖对虾池塘底泥中也检测到了WSSV的DNA片段,并且出具了阳性检测结果的报告。

送检对虾饲料和养殖池塘底泥样品的对虾养殖业者们,在获得水产养殖动物病害检测机构出具的阳性检测报告后,对虾养殖业者为了清除对虾养殖池塘中的致病性生物,能采取的消除措施就是针对对虾养殖池塘实施彻底消毒。为了追踪出现阳性检测结果的养虾池塘在采取消毒措施后的效果,我们参与了位于广东省某对虾养殖场的养虾池塘消毒和致病性生物检测的过程,现将试验检测结果简要报告如下。

1.消毒前后养殖对虾池塘中可培养细菌和WSSV的DNA片段的检测

本次对虾养殖池塘中消毒效果的观察是在广东省珠海市斗门区某对虾养殖业者经营的对虾养殖池塘中进行的。这位对虾养殖业者,为了避免因为前一茬养殖对虾患病后,可能残留在对虾养殖池塘中的致病性生物,对新放养对虾虾苗可能发生致病性生物的水平传播问题,决定在重新投放对虾虾苗前,对养虾池塘进行彻底消毒,以彻底清除残留在养殖池塘内的致病性生物。

为了科学评价消毒效果,在使用消毒剂对养虾池塘消毒前,随机采集了少量池水和底泥,并送到当地水产养殖动物疾病检测单位,委托其做了水体中可培养细菌数量检测和致病性生物的检测。

这位对虾养殖业者使用的是鑫华生杀藻剂。采取的消毒方式是带水干撒消毒剂清塘,在水深1.3m左右、每亩使用鑫华生杀藻剂10.0kg全池均匀干撒(图1)。

图1 全池泼洒消毒剂(鑫华生杀藻剂)的情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1 全池泼洒消毒剂(鑫华生杀藻剂)的情景

在干撒消毒剂结束后1.0h、24h、48h、72h和96h时,分别用采水器在离开池底10.0cm左右的水深处采集水样(图2),并且用细菌培养法检测消毒前后水体中可培养细菌存活数量的变化状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2用采水器采集消毒前后养虾池塘离池底10.0cn处水样的情景

其次,在干撒鑫华生杀藻剂后,再采集养虾池塘的底泥,委托检测单位检测底泥中致病性生物的残留情况。其三,在养虾池塘中使用鑫华生杀藻剂前后,采用简易溶氧测定器检测养虾池塘水体中溶氧量的变化(图3)。检测养殖水体中溶氧量的结果证明,在使用鑫华生杀藻剂消毒养殖水体的前后,养虾池塘水体中溶氧量并没有发生显著的变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3采用简易溶氧测定器检测消毒前后养虾池水中的溶氧量

检测养虾池塘水体在消毒前后可培养细菌数量变化的结果如图4所示。由图4所示结果可以看出,与消毒前相比,使用鑫华生杀藻剂消毒后养殖池水中,可培养细菌的数量显著地减少了,直到48h后,养虾池塘水体中可培养细菌数量才逐渐恢复而出现上升的趋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4在采用鑫华生杀藻剂消毒对虾养殖池前后水体中可培养细菌数量变化

在采用鑫华生杀藻剂对养虾池塘水体消毒前后,检测养虾池塘底泥中的致病性生物结果如表1和表2所示。用鑫华生杀藻剂对养虾池塘的消毒结果证明,虽然可以杀灭养虾池水中的大量的可培养细菌(参见图4)。

但是,并不能清除养虾池塘底泥中存在的WSSV的DNA片段,较未使用鑫华生杀藻剂前表1与消毒后表2中对致病性生物的检测数据,从养虾池塘底泥中检测到WSSV的DNA片段的数量,似乎未减少反而是增加了。这可能是两次采集池塘底泥的位置不一样的缘故。

表1在使用鑫华生杀藻剂前3月2日对养虾池塘底泥样品中致病性生物检测结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表2在使用鑫华生杀藻剂前3月10日对养虾池塘底泥样品中致病性生物检测结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从科学家梦想复合恐龙说起

根据考古学研究结果,恐龙是生活在我们居住的这个星球上距今2.3亿年前的生物,并且是在统治这个星球长达8000万年后,突然就消失了的。现代考古学家已经分别在亚洲、美洲和非洲大陆,发现了大量的恐龙化石。

据报道,1995年3月14日,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一批青年科学家,成功地从两枚恐龙蛋化石中获得了恐龙基因片段,标志着人类首次从恐龙化石中获得恐龙遗传物质。

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的快速、深入发展,世界各国有一些生物科学家,不约而同地在思考一个问题:现代人能将恐龙复活吗?其实,根据分子生物学的基本原理,要实现复活恐龙,第一步就是要获取恐龙的DNA,然后从DNA中选取携带遗传信息的DNA片段,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基因”。第二步,在获取基因之后,再利用现代基因工程技术,完成一系列复杂的处理和培育,得到具有恐龙遗传性状的完成DNA链。第三步,将完整的恐龙DNA链植入其他的受精卵中,最后可能形成恐龙胚胎。

当然,科学家们的这个设想,除了需要进一步完善一些相关技术外,还会遇到社会伦理等问题。不过在实验室的伦理操作中,并没有太大的问题了,因为科学家已经用类似的技术与方法复活过蜥蜴了。

在这里,我们想说明的问题是,人们利用PCR等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水产养殖业者送检的某些检测样品中,即使检测到某种致病性生物的DNA片段,因为不是活着的致病性生物,自然是不会对其他生物造成致病性感染等危害和影响的。要将某种致病性生物的DNA片段,复活成具有活力的某种致病性生物的话,还需要采取一系列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完成极其复杂的操作过程,才有可能实现。

因此,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到某种致病性生物的遗传物质是有可能的。而对这种致病性生物的所谓阳性检测结果,是否会对健康的养殖动物造成传染、致病,则是需要科学评价与对待的。

3.结语

对于对虾养殖池塘采用鑫华生杀藻剂消毒后,用细菌培养检测养殖水体中可培养细菌存活数量结果证明,消毒剂的使用可以杀灭养虾池水中大量的可培养细菌,而且消毒后的48h后,水体中的可培养细菌数量才逐渐地恢复。而利用PCR技术检测养虾池塘底泥中的致病性生物时,则在消毒前后均可以检测到大量WSSV的DNA片段。

因为对养虾池塘水体中可培养细菌的检测,采用检测方法是细菌培养方法,检测到的是活着的可培养细菌,如果采用PCR技术检测养虾池水中的可培养细菌的话,是一定会从消毒后的水体中检测到大量的可培养细菌的DNA片段的。与此一样的理由,如果检测者不是采用PCR技术检测养虾池塘底泥中的致病性生物,而是采用的致病性病毒培养法检测的话,可能就难以检测到WSSV的阳性结果了。这是因为即使养虾池塘中存活的WSSV,也会被鑫华生杀藻剂在消毒过程中彻底杀灭了。

因此,广大的对虾养殖业者应该明白,如果对虾养殖池塘水体中没有活着的WSSV的话,是不会感染重新投放的对虾虾苗而导致白斑综合征发生的。

转载声明

本文版权属于南方农村报 、农财宝典 大国渔业,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作者:华中农业大学陈昌福;武汉科研时代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周鑫军。

编辑:朱洁珊






水产人为“大国渔业”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