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们非要读一本关于处世智慧的书籍,那《菜根谭》这本书,我们可以好好读读。《菜根谭》读起来我们看不到前一段和后一段有什么关系,但是读得多了,将读过的连成一条线我们才会看到这里面的大智慧。
下面我们详细对这三句处世真言加以深入探讨,最后再用现在的生活方式联系起来,然后串成一条线,用这样的方法来慢慢读明白这本处世智慧的书籍。
《菜根谭》——洪应明
人人大慈悲,处处真趣味
人人有个大慈悲,维摩屠刽无二心也;处处有种真趣味,金屋茅檐非两地也。只是欲闭情封,当面错过,便咫尺千里矣。
这里说到了我们是如何与慈悲、生活中的趣味擦肩而过的。要说每个人都有慈悲之心,单方面从这一点来说,大慈大悲的维摩诘与屠夫刽子手是没有分别的;生活到处都是乐趣,就此而言,华丽的房屋与简陋的茅草屋也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
有区别的是人心常常被各种欲念情感封闭,就在这种封闭状态下,人的心才会在慈悲与生活中的乐趣在咫尺之间,虽然看似很近,但由于人心的欲念和心中的封闭却完美错过,从而远隔千里。
我们回到开始的小标题看看这些句子的关系,人人皆慈悲,处处真趣味,这句话说明了人人有一颗慈悲的心,以慈悲之心将欲念降低高度,将情感封闭从内心的狭小空间拉回现实,与现实做对比,因为现实和理想之间都有一条巨大的鸿沟是我们无法逾越的,所以慈悲之心更说明了我们心里要朴实平凡,即使是不平凡的事,我们也要以平常心待之,这样我们才会处事不惊,遇到大风大浪会有自己的喘息空间。
喘息的空间
以平常之心,去看平常之事,这样我们会看到生活的真趣味,生活的真趣味就是我们欲望的降低,情感从封闭到开放。生活的真趣味是我们用我们最平常的心,去感受最平常的生活,这样的生活小到和家人认认真真吃一次饭,小到一个坐在山坡上吹吹大自然的风,感受一下周边的空气,这就是用平常之心感受平常生活。
人怀慈悲、感恩之心,人间会慢慢充满一种弥漫爱的空气。
无得罪昭昭,无得罪冥冥
肝受病则目不能视,肾受病则耳不能听。病受于人所不见,必发于人所共见。故君子欲无得罪于昭昭,必先无得罪于冥冥。
君子要想在大家看得见的地方不犯错误,则先要在人看不见的地方端正自己的言行。这就是无得罪于昭昭,无得罪于冥冥。
我们知道,人的身体是整体的,然而这个整体由很多的小部分组成,比如胃、肾脏、心脏、肺等等。这就有了人的肝脏不舒服了,眼睛会比较模糊;肾脏有毛病了,听觉就会有问题。
疾病往往发生在人看不见的地方,而在人都能看得见的地方发作。这是疾病,人的身体只要有一处不舒服,就会牵动其他地方的问题,但疾病往往有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发生,但恰巧又在很多人面前发作,所以,我们要想预防疾病的发生,我们要别人看不见的地方锻炼、强身健体、注意饮食习惯。
在看不见的地方努力
这句话通过我们最熟悉的器官作比喻一个人想要在大家看得见的地方不犯错误,就像疾病发生在人看不见的地方,但发作往往会在人面前,所以,为了不犯错误,首先要在人看不见的地方端正自己的言行。
看得见与看不见会有一点点距离,这距离就是我们自己与自己内心的距离,凡事我们多去做做,然后在摊牌上桌面会比不做而摊牌要好很多。
苦心常悦心,得意生失意
苦心中常得悦心之趣,得意时便生失意之悲。
人总是在平衡的过程中取悦自己,当一个人坐着不舒服可以换个姿势来缓和这样的不适;当一个人在一种环境里待得越久,就越想要去外面的世界看看。这就是人为了平衡自己内心的欲望,所以人还是要从不同环境中的不同生活来充实自己的不完美人生。
就像“苦心常悦心,得意生失意”这句话说的,人伤心痛苦的时候,要保持快乐喜悦的趣味,使自己身心愉悦;当一切顺利的时候,就要想到失意遇挫时的痛苦悲伤,使自己心境平和。
让内心处于平衡
你看,当我们生气的时候,我们会逐渐失去理智,从而做出鲁莽的行为,做出来之后最可怕之处就在于事后又后悔自己这样做,所以,每当我们生气的时候,我们不妨静下来思考一下使自己愉悦的事情,从而让这种不理智与理智之间互相制衡起来,这样我们才能规避未知带来的损失。
当我们过度高兴时,要及时想起自己曾经遇到过的悲伤,从而让过度高兴与曾经的悲伤缓和,从而达到制衡,以免我们过于高兴,拔高自己的目标值,然后又稀里糊涂打了兴奋剂一样觉得什么都可以做,什么都有可能。
这种在悲伤之际唤起开心,在开心之际唤起悲伤是我们要刻意去克制自己行为之后慢慢锻炼出来的,并不是你想要制衡,它们立马就出现了,不是这样的,而是在你最需要时它们就会躲得远远的,在你不需要时它们就会靠得很近。所以我们要在过度悲伤和过度开心中提炼出自己控制的行为信号,然后加以练习,慢慢习得这种随时调取的功能,然后让人生中的这两件事处于制衡状态。
我们生活在这个世上,需要有慈悲之心,要读懂人世间的真正趣味,从而懂得在人们看不见的地方端正自己的言行,然后在过度悲伤与过度高兴制衡这种不平衡的状态,从而让我们的人生过得更有意义,更有趣味。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