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世上曾有齐白石,余墨尚存人世间。

若问余墨哪里求,白石山堂少白处!

齐白石再传弟子、少白公子--汤发周齐白石诞辰150周年拍卖会视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齐白石再传弟子、少白公子--汤发周齐白石诞辰150周年拍卖会视频

白石山堂是中国齐白石书画院全资子公司,全权负责齐白石文创、齐白石风尚等品牌的创立与发展致力于对齐白石书画、艺术、篆刻鉴定及拍卖等资产进行内容挖掘、体系梳理、产业推动、业态创新、价值观重现等工作的重要内容,是打造基于齐白石文化艺术的产品创新平台的重要环节。各位藏友大家好,今天我们有请时任齐白石传人、齐良芷弟子、中国齐白石书画院院长、清华美院客座教授、网易集团官方形象代言人、特邀教研主任、北京画院及荣宝斋签约画家,齐白石书画大数据鉴定专家、上海齐白石艺术研究会会长、白石山堂文化传媒的首席运营官-汤发周先生曾听他师父齐白石弟子周铁衡的儿子-周维新这样说道:提起我的父亲,母亲卓然自豪,母亲说:“你们要好好念书,要象你爸爸那样,从小就上进。你爸爸小时候画的就好,人家瑞光和尚一来咱家,回北京衍法寺就领你爸爸给齐白石磕头认了老师。”

1918年7月,父亲十六岁。那一年,奉天大南边门慈恩寺法会盛大,邀请东北、北京高僧坐禅。北京衍法寺住持瑞光大法师应邀来奉天参加盛典。

大法师暇时至大北门外老友周樾溪(周铁衡之父,光绪甲辰科进士)宅,畅叙当年为应乡试,在顺天府抵足而眠,激昂慷慨话当年,曾言生当人杰死亦鬼雄、治平天下之抱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瑞光(1878-1932),号雪庵,曾任北京阜成门外衍法寺、广安门内莲花寺住持。

问及老友膝下学业及其所好。祖父叫出父亲与大师相见,并将所学西学课程一一做以应答。大师说:

张香涛(张之洞)有言“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二者不可偏废。人生切记不可盲从,你父亲不仅学问好,气节高,就是闲散居家尚能以国医为百姓疗疾,人生不孜孜以求不能济世。你幼承家学,润以新学,再当触类旁通必有大用。

祖父又让父亲拿出习作请大师品评。大师说此为王石谷,彼为恽寿平。问:”师从何人?” 父亲说:”与邱先生学了二年了。”祖父说:”邱老师名壑,字烟云。东北著名山水大家且学问极好,为人旷达。”大师问父亲:”你喜欢谁的画?”父亲说:”古人喜欢八大、石涛,更喜欢今人吴昌硕。他诗书画印俱佳,与众人不一样。”大师告诉祖父京师有一个齐白石是大师的好友,在北平独树一帜,将来必定是中国画界扛鼎人物。

“名师出高徒,待法会完毕,我带铁衡回北平拜齐白石为师。”分手时大师嘱咐祖父让父亲成人后及早蓄须,唯恐身体不健。

法会结束,法师又去千山、医巫闾山(二山皆为辽宁四大名山,与药山、凤凰山齐名)游历会友,后父亲赶到北镇与大师汇合去北京。临行前祖父到南满中学堂为父亲请假,又给父亲拿些银元,说:

白石师喜欢这些,拜师时要由大师交给齐老师。到北平听大师话再买些鲜货、点心作为见面礼,稍住两天,不要学画心切,喋喋不休令齐老师心烦,又碍于大师情面不便教训。然后自己去前门火车站打票再回奉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南池子大街旧影

父亲到北平后先住在西河沿南池子自家宅院,再至衍法寺,大师命僧人做些素斋,用豆腐或豆制品做成红烧鱼、米粉肉等形状相似、味道相近的菜肴与父亲吃。后来父亲告诉我们这是头一次吃如此考究斋饭,并刻”巧夺天工”一印纪念此事。又去隆福寺庙会,父亲领略了京城的风物人情。两天后瑞光大师携父亲去白石老人寄居处,菜市口西南之法源寺羯磨寮谒拜老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50年代末的法源寺(摄影:韦尔奇)

见了老人,经瑞光大师引荐,父亲撩起袍子(是祖父特意嘱咐拜师时要穿长袍)规规矩矩于老人面前叩三个响头。老人说:“铁衡的出身比我强多了,穿戴整齐,雪白的袜子,瑞蚨祥的鞋且聪慧不俗。我入湘绮师门时,连袜子都没有。”老人说:“起来吧,你父亲既然与法师至交,你就不要拘谨,坐下说话。”随后父亲拿出习作请老人过目。

一册是山水、花鸟、人像的册页,老人看着说要再放一些,不可拘泥于古人。

二册是篆刻,老人说东北陆小轩果然教的不错。

三册是父亲工楷抄录书对、五七言诗。老人说迁想妙得很好,第三首《咏蜻蜓》:“玛猫翻飞翅,缨鹊似琅玕。”与李长吉(李贺):“至今敲瘦骨,尤自带铜声。”类似,李长吉是鬼才,学之要慎之又慎。

老人说:“与我为师,诗书画印不可偏废,铁衡根基不错,今后要兼收并蓄,意会之处须心领不必言传。”这样父亲成了老人的入室弟子,并与白石老人三子齐良琨(子如)相识。父亲回来说当时白石老人最后的几句话如坠五里雾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齐白石三子齐良琨(1903-1955)

后来父亲假期随祖父入关返乡途径北京,将两年来绘画、篆刻、书法作品送白石老人处一阅,老人非常欣赏。

祖父病逝那年,归葬乡里。回程途中路经北京,看望恩师白石老人,老人画:葫芦、鹦雏、豆荚、虾四帧册页相赠。老人说:“我写此皆家山风物,矜持者说此俗物必不入画,见此如见故人,当不负樾溪公。”1936年父亲返乡为祖父圆坟,回来去看望白石老人。于白石老人处见同门李苦禅、刘素度、贺孔才等人。经齐子如引荐与陈半丁、徐燕荪、潘絜兹等画界人士。父亲去故宫参观,幸得见皇家所藏之历代珍宝,大内殿宇,一饱眼福。数日后乃依依而去。11月白石老人为父亲所著《半聋楼谈画》作序:

谈画楼头人半聋,

口谈还与手具工。

有人画里穷三昧,

来看周家此卷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并题书名及书楣。翌年父亲将平时所刻之印精选拓印八十方为上、下两册寄呈白石老人,请老人斧正。

三个月后白石老人为印谱题笺为《半聋楼印草》并序为:

刻印者能变化而成大家,得天趣之浑成,别开蹊径而不失古碑之刻法,从来惟有赵㧑叔(赵之谦) 一人。予年已四十五时,尚师二金蝶堂印谱。赵之朱文近媚秀,与白文之篆法异。故予稍稍变为刚健,超纵入刀,不削不作,绝摹仿,恶整理,再观古名碑刻法。皆如是,苦工二十年,自以为刻印能矣。铁衡弟由奉天寄呈手刻拓本二,求批其短长。予见之大异!何其进之猛也?其粗拙苍劲不独有过于余,已能超出无闷(赵之谦)矣。凡虚心人,不以自满,功夫深处而未能知。故题数语于印拓之前,亦作为前引可矣。戊寅春二月时居北京齐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白石老人手批《半聋楼印草》中印蜕……在“未曾有心”印批道:“仿予之刻尤秀。”在“虚度古稀半”印批道:“此石篆法好在笔划疏密有趣,不能再工,篆刻妙品也。”等二十二处,为父亲刻“半聋楼小书巢”朱文印一,“耳聋入世难随时”白文印一。父亲得老人如此慰勉厚爱,心潮起伏自言:“功夫不负我也。”

1940年父亲于白石老人宅邸见到胡文效。经友人介绍得以谒见古琴演奏家查卓西,晤对间就古琴曲、琵琶曲与国外古典乐曲相比较研究切磋心得。父亲回沈阳后委人将自己所藏古琴送至北京,经查卓西鉴定此琴为宋之“焦尾”,并将此琴定名为“风月友”,亲自将“风月友”三字镌刻于琴腹。自己用螺钿镶嵌琴徽,用翠珠饰以琴轸之流苏,更为钟爱有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6年今虞琴社苏州觉梦庐首次雅集 前方坐者为查阜西

1957年父亲生日前白石老人由京师委人带来一帧《和平鸽》与父亲,左处题:钱衡弟言不尽所怀,九十四岁白石。下钤“白石老人”朱文印一、“木人”白文印一。父亲以恩师即父之情愫,将其精裱为镜芯装框,悬于壁间,朝夕晤对,逢朔望父亲便在宣德炉中放好檀香面燃着后供在画前,并抚琴一曲。九月白石老人仙逝,父亲奔丧回来郁郁寡欢,素食了半年。

(吴限《周铁衡:齐白石的爱徒和托孤人》一文亦有此际描写:“1957年9月16日,近现代中国绘画大师齐白石在北京医院病逝。第二天,一位从沈阳赶来的披麻戴孝的中年人,直奔灵堂,悲痛欲绝地扑倒在齐白石的棺木前,长跪不起。9月22日上午在有周恩来总理等中央领导参加的嘉兴寺齐白石公祭仪式上,还是这位中年人,最是悲伤。此后半年时间里,他不吃荤食,不剃胡子头发,以追思白石先生。——这个人,就是周铁衡,齐白石的爱徒。但在几十年的师徒相处中,白石老人总是称他”兄弟“,视为挚友。”载于《今日辽宁》2017年第六期、《芒种》2018年第一期)(未完待续)(本文图片素材选自:齐良芷眼中的齐白石、齐白石书画院、齐白石传人书画网)

注:以上图文节选自讲座《少白公子趣说齐白石》 主讲人:汤发周

甲辰年 【龙年】编撰于华东上海齐白石书画院(上海浦东总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