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后,因为“左”的思想占据上风,很多反映真实生活的图书得不到出版,或是出版后也成了禁书。

那么,哪本书是建国后第一部禁书呢?就是河北作家王林写的《腹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林1911年出生于河北衡水,在青岛大学读书时,秘密加入了共产党,全面抗战爆发后,在冀中军区工作,担任火线剧社社长、《冀中导报》编辑记者。

就是在抗战时期,王林创作了一本小说,名叫《腹地》。

这本小说,是以1942年日军对冀中抗日根据地的“五一大扫荡”为背景的,当时,上级要求王林等人立即转移,但王林不想走,说要亲自见证这次“反扫荡”,记录下来抗日军民在这次“反扫荡”中的伟大历程。

这本小说的主人公叫辛大刚,原本是八路军战士,因为在战斗中受了伤,在村里住了下来,和村里一个叫白玉萼的姑娘相爱了。

这个村的支书叫范世荣,原本是地主家的后代,后来参加了革命,骗取了组织的信任,为了得到白玉萼,就诬陷批判辛大刚。

就在这个时候,日军发起了“五一大扫荡”,范世荣吓坏了,躲到了亲戚家里,辛大刚就勇敢地站出来,带领大家与日寇斗智斗勇,最终取得了“反扫荡”的伟大胜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在看起来,这本小说的内容还是很丰满的,既有中国军民和日寇的外部战争,也有革命战士和投机分子的内部斗争,具体的人物刻画、故事情节也都非常精彩,是一部不错的小说。

但是,回到那个年代,这么写就有问题了。

在随后的几年里,因为长期的战争,这本小说一直没有出版的机会,直到1949年,解放战争已经进入尾声,王林也被安排到天津担任总工会文教部部长、文联党组副书记,这才有了把这本小说出版的念头。

王林先把它寄给了全国文联副主席周扬,请周扬帮忙,周扬看后,觉得这本书反映了抗日战争的故事,应该出版。

于是,1949年9月,这本书正式出版,名字叫《腹地》。

但是,让王林没有想到的是,这本书不但没有给他带来荣誉,反而给他带来了一场灾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50年,中国作家协会主办的《文艺报》上,发表了一篇文章:《评王林的长篇小说〈腹地〉》,作者是《文艺报》的副主编陈企霞,对《腹地》进行了全面的批判。

比如,主人公有私心杂念,村民也被写成了小丑,村里的干部更是成了反面人物,尤其是“在小说《腹地》中,抗日战争在一个具体的村子里,党的领导实际上是被否定了的,党的作用是看不见的,党内的斗争充满了无原则的纠纷”。

这些罪名,在那个年代几乎就是致命的,因此,《腹地》很快就被各大书店下架了,王林也被要求写检查。

王林不服气,去找天津宣传部长吴砚农喊冤,说那些批评都是无中生有,自己根本没有那么写。

但是,吴砚农反过来劝他,不要纠结冤不冤的问题,而是要积极改正错误。

王林还是不服气,又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请毛主席为他主持公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这封信没有送到毛主席的手里,而是由宣传部给他作了回复,说他们会讨论这本书,让他在家里等消息。

在那几年,王林先后写了八次检查,几乎把这本小说全部否定了,这才算是过了关。

不过,王林仍然没有放弃这本小说,一直在不断地修改,还请很多朋友来帮他提意见,结果把这本书改得面目全非,连他的儿子都不想看。

直到改革开放后,王林才终于把改完的《腹地》拿了出来,希望能再次出版。

可惜,在他生前,一直没能看到这本书的再次出版,直到1985年,也就是他去世的第二年,这本书才终于在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了,可惜他已经看不到了。

好在他的儿子还保留着父亲当年写的这本书的原稿,觉得原稿比修改后的内容更有意义,就在2007年,全面抗战爆发70周年时自费出版,算是圆了父亲追求半生的梦想。

(参考资料:《文艺报》《深圳晚报》《中国新闻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