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客栈】

【历史客栈】

关注
14.6万粉丝
1关注
5258被推荐
IP属地:山东

3枚勋章

1次获得编辑精选

《旧闻新知》主编 所属MCN:砍柴书院

  • 俄罗斯出台法律,禁止宣传“不生育”,我们中国要不要学?

    8小时前
    图片
    02:47
  • 在上世纪80年代,“万元户”是一个很让人羡慕的词,那么,全国第一个“万元户”到底是谁呢?是广东人还是山东人?
    按照《人民日报》的说法,第一个“万元户”是广东中山的黄新文。 黄新文是广东中山小榄公社的社员,原本是一个很普通的农民,但是在1978年,在政府的号召下,贷款搞起了养殖,全年总收入达到了1.07万元,扣除成本后,纯收入是5900多元。 1979年2月,《人民日报》专门报道了黄新文的事迹,黄新文也成为全国第一个“万元户”,无数人都去向他取经。 不过,黄新文的这个“万元户”其实是有水分的,因为一万元是他的总收入,并不是纯收入,纯收入只有5900多元,还算不上真正的“万元户”。 那么,第一个纯收入“万元户”是谁呢?就是山东临清的赵汝兰。 赵汝兰是山东临清八岔路公社的社员,原本生活很困难,欠了不少债,但是在1979年,因为承包的棉花获得了丰收,纯收入达到了10239元。 1979年11月17日,新华社专门报道了赵汝兰的事迹,是这样写的:“山东省临清县八岔路公社赵塔头大队社员赵汝兰是10多年的欠款户,今年大队实行专业承包联产计酬生产责任制后,他带领全家8个劳动力(共10口人),苦干巧干一年翻了身,纯收入10239元,还清了欠款,盖了新房,还添置了自行车和缝纫机。” 从那以后,“万元户”就开始在全国各地纷纷出现。 所以,从纯收入的角度来说,全国第一个“万元户”应该是山东人赵汝兰。 #乘风计划,动态激励#
  • 邓小平得了重病,多亏张学良送来的牛奶,才保住了性命

    11小时前
    图片
    01:55
  • 日本人对张学良说:我和令尊是好友,张学良说:我和你们天皇同岁

    18小时前
    图片
    02:21
  • 许世友找一个年轻人切磋武艺,让他给南京军区警卫营当教练

    1天前
    图片
    04:27
  • 邓小平有一次为英雄模范题词,有一位语言学家却说:里面有一个错别字。
    这是什么情况呢?邓小平真的写错别字了吗? 那是在1983年6月,朱伯儒被树立为“学习雷锋标兵”,中央办公厅就找到邓小平,想请他为朱伯儒题词。 邓小平对朱伯儒的事迹也很了解,就欣然同意,在纸上写了一句题词:“学习朱伯儒同志,做一个名符其实的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邓小平写完后,交给了中央办公厅的同志,但是,那人刚要走,邓小平就叫住他,说:“你先不要急着发表,要请一位语言学家看一下,有没有用字不准确的地方。” 那位办公厅的同志看了好几遍,感觉每个字都对,没有错别字,但出于谨慎起见,毕竟这个题词是要面向全国发表的,还是拿去请语言学家王力看看。 王力是中国近代非常著名的语言学家,看到邓小平的题词后,说写得很好,但有一个字不是很规范。 哪个字呢?就是“名符其实”的“符”字,虽然在古代也可以这样用,但现在已经不用了,一般都是用这个“副”字,为了规范起见,建议还是改成“名副其实”。 办公厅的同志回来后,就把王力的意见向邓小平作了汇报。 邓小平听后,郑重地说:“既然这个字现在不用了,那就是错别字,要改过来。老师写了错别字,会影响学生,国家领导人写了错别字,也会影响国民的文风,王老改得好,我要向他表示感谢!” 很快,邓小平的这个题词就在报纸上发布了出来,在全国掀起了一股向朱伯儒学习的热潮。 这就是邓小平的可贵之处,虽然只是一个很小的错别字,也要坚持改正过来,对别人提出的不同意见,也能虚心接受,不以为忤。 #乘风计划,动态激励#
  • 贺龙送给农民一把宝刀,农民守护了五代人,又还给了贺家

    1天前
    图片
    04:17
  • 杜月笙的儿子说:戴笠遇难前,父亲用暗语提醒过他
    1天前
  • 彭德怀的红三军团,为什么改编成了林彪红一军团的一个师

    1天前
    图片
    03:43
  • 夏曦是毛主席发展的党员,后来却成为嗜杀成性的肃反大王

    2024-11-20
    图片
    03:35
  • 毛主席送给农民三个铜元,农民藏了一辈子,直到孙子才发现

    2024-11-20
    图片
    03:02
  • 刘亚楼开会时,看到干部都坐在前排,命令他们给士兵让座
    2024-11-20
  • 建国初期,毛主席的母校被取缔,毛主席怒道:简直是胡闹

    2024-11-20
    图片
    03:00
  • 破坏毛家祖坟的凶手,建国后是如何落网的?

    2024-11-19
    图片
    04:36
  • 刘伯承与邓小平是一对经典搭档,不光在战场上配合无间,在生活中也是非常默契。
    比如有一次,刘伯承写了一首诗,不知道该起个什么题目好,邓小平随口说了一个题目,让刘伯承拍手叫好。 那是在1947年7月,刘邓大军取得了鲁西南战役的胜利,歼灭敌军5.6万人,缴获物资无数,更扫清了千里挺进大别山的通道,可谓一场大胜! 战后,刘伯承也非常高兴,就提笔写了一首诗: 狼山战捷复羊山, 炮火雷鸣烟雾间。 千万居民齐拍手, 欣看子弟夺城关。 这首诗写得慷慨激昂,充满了胜利的喜悦,刘伯承写完后也很高兴,但是,他很快又陷入了沉思,不知道应该起个什么题目好,接连起了好几个,都不满意,在场的人也都很着急。 这时候,邓小平回来了,看了一眼那首诗,说:“就叫《刘伯承将军咏鲁西南战役》吧。” 大家一听,都纷纷叫好,刘伯承也高兴地说:“好,听政委的!”说完,就在这首诗的上面写下了题目——《咏鲁西南战役》。 这个故事,既体现了刘邓之间的默契,其实也体现了邓小平一贯的说话风格。 大家都知道毛主席博览群书,说话喜欢旁征博引,文采飞扬,相比之下,邓小平说话就没有这么多讲究了,而是说的大白话,简单直接,通俗易懂。 比如刘伯承写的这首诗,他自己想过好几个题目,要文采有文采,要内涵有内涵,但是,总感觉少了点什么,直到邓小平说出了那个简单直接的题目,刘伯承才知道,原来那几个题目少的就是这个“简单直接”。 像这种庆祝战争胜利的诗,其实很忌讳过于讲究文采,因为它面对的是广大的普通战士和普通群众,没有那么多的文化,所以要尽量简单,越简单直接越好。 因此,当邓小平随口说出那个题目的时候,刘伯承一下子就同意了,他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乘风计划,动态激励#
  • 毛主席视察湖南郴州,让久已失传的“三绝碑”重新现世

    2024-11-19
    图片
    03:23
  • 彭老总肠胃病发作,把药送给老百姓,自己喝石灰水
    2024-11-19
  • 毛主席视察过天津亩产12万斤水稻?当事人说:纯是胡扯

    2024-11-19
    图片
    05:47
  • 孙维世是周总理的养女,一向深受周总理的疼爱,但是在婚姻问题上,孙维世却让周总理非常失望。
    孙维世的丈夫名叫金山,是一位著名演员,早在建国前就与周总理很熟悉,周总理很欣赏他的艺术才华,但对他的生活作风却很反感。 可是,孙维世却偏偏爱上了他。 本来,金山是有妻子的,也是一位著名演员,叫张瑞芳,但是在1950年排演话剧《保尔·柯察金》时,金山却与孙维世陷入了爱河。 周总理得知后,严厉批评过孙维世,警告她不要和金山走到一起,更不要破坏别人的家庭,可是,孙维世根本不听,坚决要跟金山在一起。 最后,张瑞芳主动与金山离了婚,让给了孙维世。 1950年10月14日这天,孙维世与金山在北京举办了婚礼,本来,周总理作为她的养父,是必须要出席的,但是,周总理却以工作太忙为由,没有去,只是让邓颖超代表自己去了,并特地让邓颖超带去了一份礼物。 什么礼物呢?就是一本《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其良苦用心不言而喻。 可惜,周总理的担心还是发生了,没过多久,金山带领一个剧组去朝鲜前线体验生活,金日成为了表示重视,特地把自己的女秘书派过去,给金山当翻译,没想到,金山竟然跟这个女秘书搞到了一起。 这件事的性质非常恶劣,金日成把那个女秘书枪毙了,彭德怀本来也要把金山枪毙,但中央决定把他送回国内处理,后来被开除党籍,撤职查办。 这时候,很多人都劝孙维世跟他离婚,划清界限,但孙维世还是选择了原谅,说:“也许最简单的两个字就是离婚。可是我不能,我不能表这个态。因为金山不单单是我的丈夫,他还是一个老党员。他犯了错误,在这个时候,我首先要拉他一把,让他重新站起来。我相信,金山将是最后一次犯这样的错误。” 从那以后,金山确实收敛了不少,也算没有辜负孙维世对他的信任。 #乘风计划,动态激励#
  • 蒋介石60岁大寿时,号召大家捐款60亿,结果让他欲哭无泪

    2024-11-18
    图片
    03:05
正在载入...
正在载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