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陈颖 通讯员 张美丽)3月23日是第64个世界气象日,围绕“气候行动最前线”主题,连日来,市气象局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科普进校园、进社区,气象知识线上答题,气象法治知识问答等一系列特色科普纪念活动。

“天上的云如何变成雨?”“为什么晴天不开展人工增雨作业?”3月22日,湘潭县天易中学近50名学生“打卡”湘潭国家天气雷达站,气象科普工作人员为同学们详细地介绍了人工影响天气设备及其基本原理、作业技术方法等,并现场模拟发射演练弹,揭开了人工影响天气的神秘面纱。

活动中,气象科普工作人员还生动地讲解了湘潭气候特征、天气预报制作、风云气象卫星和天气雷达资料的处理和综合分析、气象预警信息制作与发布、常见灾害性天气防御等知识,将深奥的气象科学变成看得见、学得会、用得着的生活常识,并为同学们送上《中小学气象灾害避险指南》《气象灾害防御指南》等气象科普资料,呼吁大家关注气候变化、保护生态环境。

除线下打卡外,线上活动也同样精彩。从2月29日开始,由市科学技术协会、市气象局主办的第二届“宝贝说天气”活动,得到了全市多所学校、师生及家长的大力支持,共征集短视频作品350个。比赛共决出一等奖5名,二等奖10名,三等奖15名。

自2020年开始,市气象局已连续5年举办“宝贝”系列科普活动,形成了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接下来,市气象局将进一步普及气候与气候变化知识,让更多青少年提高防范和应对气象灾害的能力,把气象科普与科技创新教育、素质教育相结合,为培育未来气象科技工作者点燃希望之火、点亮信念之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