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外发现,北京著名的商圈三里屯,被体育品牌占据了“半壁江山”。

走进南广场,3月23日开业的安踏作品集店,最先映入眼帘。店面不大,却处处摆满了精品。除了衣帽是春季新品外,两面鞋墙最为吸睛,一边是安踏跑鞋系列,一边是安踏篮球系列,样式、功能各有不同。

出了新店,不远处便是FILA旗舰店所在地,三层超大空间,容纳了专业运动、时尚运动、潮流运动三大主题产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FILA ICONA 北京太古里旗舰店

路过始祖鸟,森林探险式的装修风格吸引了户外爱好者的目光,里面的鞋服,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广大户外运动爱好者的需求。

而被称为lululemon平替的MAIA ACTIVE以及宝藏店铺迪桑特,也散落在园区各处。

4月14日,专注越野跑的萨洛蒙旗舰店将在此正式开业,目前萨洛蒙快闪店已提前入驻。

如今的商场,对消费者的意义并不仅仅是买东西。体验、打卡、社交,在商圈中的功能越来越重要。

紧邻工体的三里屯,由此成了体育消费的风向标。

这对注重参与,注重体验,注重激情和活力的体育运动品牌来说,是一次向上的机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运动市场,变天了

中国运动市场,变天了

提起中国市场上的头部体育品牌,很多人的意识中,往往是中国的安踏、李宁,和海外的阿迪、耐克四巨头并存的格局。

在2022年安踏超越耐克中国,成为市场第一运动品牌之后,四家企业在营收体量上形成分庭抗礼的局面正在进一步被改写。

3月26日,安踏集团发布2023年财报。作为厚积薄发的后进生,安踏集团最新一份财报展示出了令人意外的“爆发力”和“耐力”。

相比其它企业的“稳健”增长,安踏集团脚步明显更快,以623.56亿元的营收成绩身居首位;

经营溢利率同比提升3.7%到24.6%;经营现金流入196.34亿元,同比增长61.6%。

其中,安踏品牌、FILA品牌、所有其他品牌,收益分别为303.06亿元、251.03亿元、69.47亿元。安踏主品牌,则成为首个突破300亿大关的国产品牌。

而同期,耐克中国总营收为521.6亿元,李宁公司总营收为275.98亿元,阿迪达斯中国总营收为243.8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安踏集团2023年总营收已占前四名营收总和的37%,是第三、第四名的两倍以上。

不止营收暴涨,能体现安踏集团潜力无限的地方在于,其增速也超过了耐克中国。

压耐克中国一头,曾经被看作是几乎不可能完成的目标。选择与耐克截然不同的打法,安踏集团的优势能否保持,在不少人看来仍是未知数。

在安踏内部,流传着一句让人印象深刻的话,“成长起来的民族品牌与国际品牌同台竞争时内外交困,商场渠道的崇洋媚外让以安踏为代表的国内鞋服企业感觉到一种不公平。”

如今,这种不公平逐渐消散,这中间穿插了许多关于安踏集团的故事。

从耐克与阿迪的平替,到把握“奥运热”契机,催动中国运动鞋服行业大跨步,再到改变企业形象,结合多品牌与高端化优势崛起,民族品牌经历了多次市场洗牌,安踏集团是率先突破瓶颈的企业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ANTA SNEAKERVERSE作品集白标首店

安踏集团连年超出市场预期的财报,更像是给外界吃上了一颗定心丸。

在2021年—2023年期间,安踏集团与耐克中国的营收比分别为1:1.03,1:0.9,1:0.84。

这就意味着,在2022年实现反超后,安踏集团顺应了体育用品产业发展的趋势,不仅能够做到尽可能减少被外部环境干扰,并逐步扩大了领先的优势。

运动市场“双巨头”格局仍在,但安踏集团以“夹攻”形式追击,已经为中国运动品牌争得了先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飞轮效应凸显

飞轮效应凸显

安踏曾多次站在命运的分叉路口,幸运的是,每一次它都做出了正确的选择。

伴随着消费分层和场景细化的变化,消费者对体育用品的需求越来越多元化,企业需要提前布局,提升对多元化市场的适应力。

“单聚焦、多品牌、全球化”,是安踏集团克服外界环境不确定性因素,实现高速增长的重要发展战略。

通过构建不同的业务齿轮,安踏集团形成了自己的飞轮。

一方面,安踏主品牌持续聚焦专业赛道,致力于以“专业突破”带动“品牌向上”,坚守自己尖端技术的护城河。

支持8届夏季冬季奥运会、28支国家运动队,让安踏集团成功盘活奥运资产。在最短时间内,安踏集团又将奥运比赛装备的核心技术应用于大众市场,实现商业端的转化。

另一方面,FILA在高端赛道塑型成功,品牌势能逐渐扩大,是安踏集团超越耐克中国的重要支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考虑到传统的分销批发模式使品牌对于渠道的控制力太弱,安踏集团最先改变了FILA对渠道的掌控力度,选择采取与消费者直接互动的直营管理模式。

此举不仅为后来安踏集团对市场及时做出准确判断埋下了伏笔,并使其在产品设计、库存处理、新货补充等方面,都拥有了主动权。

同时,亚玛芬体育在2月上市,预示着安踏集团的“大航海时代”已经来临。始祖鸟、萨洛蒙、威尔胜等品牌,让安踏集团构建了更全面的全球化版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亚玛芬体育成功在纽交所上市

据悉,亚玛芬体育上市后,合营公司经营继续大幅改善,收益同比增30.1%至312.48亿元;EBITDA同比增长45.4%至37.45亿元。亚玛芬体育“五个10亿欧元”战略正在快速推进,而三大核心品牌(始祖鸟、萨洛蒙、威尔胜)的10亿欧元目标基本实现。

目前,安踏品牌“品牌出海”已落子东南亚零售市场,并以中国为核心辐射全球,布局北美、欧洲、中东非等海外市场。

有人形容,虽然看起来是“并购狂魔”,但透过对各个品牌的逐一策划、深度运营,令它们“起死回生”的安踏集团,又带了几分传奇色彩。

其强调的三大增长曲线,横跨专业运动、时尚运动与户外运动,源源不断地从各方向、角度挖掘着安踏集团内部潜力,对不同运动相关场景,有效实现深度全覆盖。

安踏集团执行董事、联席首席执行官赖世贤表示:“随着2024年巴黎奥运会临近,中国健儿将再次身披安踏战袍征战奥运赛场,我们也将继续夯实‘多品牌协同管理能力’‘多品牌零售运营能力’以及‘全球化运营与资源整合能力’这三大核心竞争力,坚持长期主义的使命驱动,聚焦差异化创造消费者价值,向‘世界领先的体育用品集团’稳步迈进,做世界的安踏。”

赖世贤进一步表示,在迪桑特、可隆的品牌发展路径上,这两个品牌未来将继续强调“高端、差异化、高质量运营”的发展策略,通过会员社群的运营和零售渠道的创新,不盲目追求规模扩张,在不断巩固各自品牌定位的基础上稳步发展。一方面围绕零售运营模式的持续升级,以店效为管理核心,优化终端渠道的消费者体验;另一方面继续升级“行动家俱乐部”和“路营实验室”,持续强化品牌的专业心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科技研发的角逐

科技研发的角逐

无论是想要守住基本盘,还是突破自我,“拳头产品”是一个企业中必不可少的。这就导致越来越多的企业将目光转移到产品自身,使产品从数量向品质转变。

在鞋服类产品同质化泛滥的时代,研发创新能力既是企业间的核心竞争力,又是品牌永葆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研发投入和技术实力,已成为体育品牌企业变革的开路先锋。

有数据显示,2020年—2023年期间,李宁累计研发投入约为19亿元,特步累计研发投入约为11.73亿元,361度累计研发投入约为10.29亿元,且稳定保持研发投入连年上涨。

而安踏集团对于科技研发以及创新的投入,则更是高于其它国产体育运动鞋服品牌的平均标准。

2020年—2023年,其研发投入分别为8.71亿元、11.16亿元、12.79亿元、16.14亿元,累计研发投入48.8亿元,超过了所有其他中国体育用品上市企业的同期投入总和,在所有中国鞋服上市企业中实现了断层领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通过多年来的投入,效果已有显现。比如,安踏和东华大学联合研制的“安踏膜”已升级至2.0版本,让产品做到了在保证防水透湿性能的同时,强化了环保和运动舒适性。

再比如,为增强产品环保属性,安踏集团相继推出了回收废弃塑料瓶制成的“唤能科技”环保系列、回收使用咖啡渣制成的“咖啡纱”系列、获工业堆肥降解认证的聚酯纤维CELYS™(赛丽丝)运动卫衣等,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环保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财报中显示,至今,安踏集团已主导搭建了由全球5大设计研发中心、70多所高校及科研机构、250多位国际专家、3000多家供应商共同参与的“全球开放式创新生态网络”。

安踏集团科研创新团队也曾表示,从校企联合研究院到行业创新联合体,安踏已经收获不少成果,如安踏膜、柔心纱、儿童骑行服、国家队竞技装备等。这些成果技术领先,产出了巨大经济价值,合计销售额“达到数亿元”。

除产品迭代升级之外,安踏也在数字化转型方面进行了技术变革,通过重塑“人货场”,降本增效、驱动业务增长。

如通过设计、采购、制造、物流等多个环节的数字化改造,安踏集团使商品设计周期提速30%、供应链快反周期提速10天、自营工厂生产周期缩短25%。

另外,人工智能在商品设计、电商直播等业务场景被安踏集团灵活运用,AI参与设计的鞋款订货量已超30万双。

研发是运动品牌最后的角力点,最终的一切,还是要回归到比拼硬实力。

在三里屯商圈,涌入安踏、FILA、始祖鸟等旗舰店的人络绎不绝,就连还未正式营业的萨洛蒙快闪店外,都排起了长长的队伍。

这足以证明,安踏集团的进阶之路,还在继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